張萌
【摘 要】當前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廣泛采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引企入校共同建立校中廠,進行校企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校中廠的生產任務,將人才培養分成三個階段:基本職業素養培養;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崗位實踐能力培養。在教學中采用實際生產真實案例進行項目教學,體現師徒傳承,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相對接。
【關鍵詞】校中廠;項目教學;實訓
一、背景
職業教育在經歷了十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規模上已占居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多種形式的辦學模式與教學模式,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校企融合發展道路,是我國對高職院校辦學方向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定位。
新形勢下,各高職院校紛紛與企業建立了靈活多樣的校企合作模式,構建了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院于2011年開始與沈陽譽百嘉科技有限公司達成了校企合作辦學,引企入校,成立校中廠的意向。著手對該企業進行考查調研,認真研究該企業與我院供用電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兩個專業的合作對接度,獲取相關學校引企入校的經驗,確定引企入校的方案與實施步驟,經過長達5年的準備,于2015年正式掛牌,成立校中廠。
在此期間我院供用電技術專業于2010年成功申報水利職業技術教育示范專業,于2013年順利通過驗收;同年供用電技術專業申報遼寧省對接產業集群職業教育示范專業獲批,建設期3年,獲得省財政資金支持80萬元;2014年供用電技術專業申報遼寧省創新型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獲批,獲得省財政資金支持190萬元,建設期3年。
二、實施方法
(一)實驗、實訓室與校中廠場地建設
結合示范專業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先后改造了繼電保護實驗室、PLC實驗室、電氣運行仿真實訓室。提供400平方米的場地建立校中廠,按企業要求進行地面、空間、上下水、供電等方面改造。共分兩大區,電氣設備組裝調試區,內設:OEM組裝制作區、批量產品制作區、組裝大柜子放置區、教學訓練區、OEM培訓區, 供學生進行電工基本技能與專業綜合技能實訓;生產區,內設:內勤位、出圖位、打號位、焊接位、維修位、設計位、生產管理位、設計管理區、洽談區、市場位、工具放置區、庫房區等, 按生產任務要求進行設備安裝、接線,調試及試運行。同時成立自動控制工作室,為校中廠提供技術支持。
(二)團隊組建
為保證校中廠正常生產與實踐教學的運行,發揮校中廠應有的作用,由學院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建管理團隊、指導團隊。由企業經理和廠長與學院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實驗室主任組成管理團隊,對校中廠與實訓基地的運行進行管理;由企業技術人員與學院骨干教師組成指導團隊,對電氣協會成員進行技術指導。
(三)保障機制
學院與沈陽譽百嘉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成立校中廠—電氣控制設備組裝調試中心。組建組織機構與工作職責,制定安全防范制度,操作規范,各項管理制度。
三、成果
(一)人才培養方案更加科學合理,操作性強
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將生產任務與工程項目融入教學內容中,突出體現三個階段的培養。并將創新創業的理念意識,思路與方法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二)現代化的實訓基地
建設成教學與生產于一體的現代化實訓基地,400平方米的實訓基地,設置有電氣設備組裝調試區,配備40臺電氣控制實訓裝置,2臺恒壓供水裝置,可同時供80人進行電工技能實訓,電氣設備組裝實訓,電氣設備維修實訓,電氣設備綜合實訓。生產區,共設置10個工位,可同時生產10個電氣柜。自動控制工作室依據生產任務,進行小型控制系統設計,電氣原理圖、展開圖、安裝接線圖的設計,相關程序開發等,為校中廠提供技術支持。
(三)現代學徒制初步形成
電氣協會根據各崗位、任務不同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由1名企業技術人員與校內1名教師指導,每項技能操作先由指導教師示范,學生演練,教師評價總結,到學生獨立完成操作。
(四)教師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在企業技術人員與校內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學生通過實訓基地的訓練與完成生產性任務的過程,極大地提升了崗位操作能力,初步掌握6S管理方法,依照電氣安裝、布線標準進行操作,依照操作規程進行維護與檢修。在研發與電氣設備生產過程中,教師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學相長。
(五)一體化教室的建立
建設成“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室,已建成電工實驗室、PLC實驗室、電機與扡動實驗室、繼電保護實驗室、仿真實訓室等,配備一定數量的實驗設備、多媒體設備、教學與應用軟件。
(六)項目化課程體系與內容
引企入校成立校中廠,將企業文化、管理方法、職業氛圍與生產任務帶到校園的同時,從根本上改變了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根據企業生產流程劃分成若干項目塊,每個項目塊劃分成若干項目,依據這些項目構建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
(七)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就業能力得到提升
通過校企深度融合,使學生親身感受到企業員工所具備的職業能力與素養,通過自動控制工作室的能力培養,實訓基地的實踐操作訓練,具備電氣操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深受企業的歡迎,本公司吸收的4名畢業已成為技術骨干。
四、校企合作的經驗與體會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明確校企合作是學院發展的必由之路 。
2.互惠互利、互補互促、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運行機制 。
3.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促進專業建設在區域支柱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
4.引企入教、搬教進企,實現校內基地企業化和企業基地教學化。
5.制定機制、注重實踐,構建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 。
6.文化相融、強化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通過幾年的企業合作探索與融合運行,我們體會到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合格與否企業最有發言權,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高低就是要看學生是否受社會的歡迎。高職院校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就必須將教學過程與企業的生產實際相結合,依托企業的技術、設備、生產、工藝和管理優勢,把學院的教育功能與企業的生產需求相結合,使學院辦學有特色、教師有名望、學生有特長,從而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環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張興福,王艷寶.校企合作“校中廠”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科學時代,2013(21).
[2]宋軟玲.校企合作“廠中校”建設利基點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