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飛(麗江市玉龍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
扶貧日記
文/ 李飛(麗江市玉龍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

玉龍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李飛到塔城鄉隴巴村建檔立卡戶家中了解情況
在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接受組織委派到麗江市玉龍縣任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個人對能成為一線主戰場的作戰人員感到萬分榮幸,同時也倍感身上背負責任的重大。
自2月17日來到玉龍縣始,一刻也未敢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認認真真履職、恪盡職守工作。一是迅速摸清縣情、鄉情、村情。玉龍縣是全國唯一的納西族自治縣,轄16個鄉鎮1個辦事處,104個村(居)委會。全縣尚有3個貧困鄉鎮(含15個貧困村),13個貧困村(分布在10個鄉鎮)。到2014年末,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38戶12843人,是全省2016年12個首批脫貧摘帽縣之一。6198.76平方千米轄區以縣城為軸心沿金沙江呈V字型分布,全縣居住著納西、漢、傈僳、白、彝、藏、普米、苗等10個世居民族,總人口21.9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8.9萬人。充分綜合利用各種下鄉機會,在2個月內完成16個鄉鎮、3個月內完成28個貧困村的走訪調研和情況摸底。二是積極融入,全身心投入到全縣脫貧攻堅戰中來。首先是搞清角色定位,以一名新兵的姿態積極投身工作,碰到不清楚或有困惑的問題時虛心向身邊的領導、同事、工作人員請教,立足實際,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其次是不計得失,勇于承擔組織分派的各項工作任務,真正做到“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第三是動真情出真力,用心做好與掛鉤幫扶貧困戶的結對幫扶工作。已到2個幫扶戶家中走訪4次,在向農戶宣講脫貧政策措施的同時,根據農戶實際狀況,積極幫忙出主意,共謀脫貧致富良策。如對南堯西村6組的金占武家,結合他家所在位置和家中勞力情況,發動其養殖土雞,主動為其購買鐵圍欄和106只土雞仔以及初期所需的雞飼料,目前長勢良好。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向農戶講透持續發展的道理,通過帶動,他們能夠主動想到做到“雞生蛋、蛋生雞”逐步發展,保證每年都能有一筆可觀收益,培育徹底脫貧的造血功能。
作為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抓好管好全縣28支駐村工作隊296名工作隊員的管理培訓,充分發揮出這支扶貧生力軍駐村幫扶的作用,自然成為份內之責和最為重要的工作任務。一是認真組織好工作隊員的培訓。通過組織全體工作隊員、工作隊長、村支書、各鄉鎮分管領導參加的培訓會,廣泛宣傳培訓各類扶貧新政新規,使每一位駐村扶貧干部都能充分認識自己身上背負的脫貧攻堅重任是一項無比艱巨而又萬分光榮的神圣使命,都能對相關扶貧惠農政策做到心中有數,做到對脫貧攻堅政策的“3清3明”:一是做到對象清措施明,各工作隊要對建檔立卡戶進行遍訪式篩查并反復入戶宣傳,務必做到“對象精準”,做到建檔立卡戶與幫扶聯系人雙向清楚,建檔戶明確知道是哪個單位什么人在幫扶他;幫扶者清楚知道他幫扶的是哪個鄉哪個村哪一戶;同時雙方都要對已采取或將采取的幫扶措施清清楚楚。二是做到情況清政策明,各工作隊要抓緊完成各村掛圖作戰圖表,沒有的迅速補上,已有的要進一步完善,務必做到圖表覆蓋全村貧困戶,對貧困戶脫貧進度一目了然;重點扶貧政策一清二楚。三是做到資金清產業明,各工作隊要和村委干部一起用好管好到戶產業幫扶資金。要在逐戶落實的基礎上,盡可能相對集中用好,有條件的村要優先發展合作社經濟,但必須確保建檔立卡戶參與并實現穩定持續的收入。二是建立健全制度,確保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管理有章可循。《玉龍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管理辦法》明確了村、鄉、縣三級的管理權責,《駐村扶貧工作“八不準”》《駐村扶貧工作隊測評辦法》明確規定了駐村工作隊員的“能”與“不能”,再輔以玉龍縣脫貧攻堅工作考核體系的約束,使得駐村工作隊員的管理有據可依、落到實處。建立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工作交流微信群,方便工作隊員及時掌握最新的政策措施及工作要求,方便工作隊員間相互交流經驗做法。三是創新督查機制,確保責任和任務雙落實。3月底就制定出臺《玉龍縣脫貧攻堅督查工作制度》,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促進工作作風轉變,保證脫貧攻堅各項重大決策和重點工作的有序有效推進執行提供了制度保障。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脫貧攻堅督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由縣委常委任組長的4個督查組,通過集中督查、隨任務督查、隨訪督查等多種方式,根據脫貧攻堅工作進度,分階段確定督查重點內容,真正使督查起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力推進各項工作順利完成的作用。在各次督查中都將對駐村工作隊員的在崗情況和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必要督查事項,保證了駐村工作隊員的紀律和工作成效。正是通過培訓、管理、督查的不斷強化,確保了全縣的駐村扶貧工作隊是一支下得去、駐得下、吃得苦、聚民心的脫貧攻堅鐵軍。
通過實地入戶,一次次被深深地觸痛神經!多少年來,偉大的祖國為了解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生計,可說得上是殫精竭慮,基本解決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然路是簡易得摩托都難行,基本生活用水仍得不到保證的自然村組仍不在少數!比如黎明鄉黎明村的安吾落、別獨吾、拉妹落、海米落、木汝世米等等自然村擁有得天獨厚的原生態自然景觀,但居住在這里的群眾還在為出行、用水發愁!由此,不能不讓人深思:美麗鄉村路在何方!美景與貧困,兩個不相干的詞語,怎就在現實中融為一體了呢?何時美景不再以貧困背景,真正實現美景與美麗幸福生活的相伴相生?我們始終相信:自然的就是最美最好的!只有居住在大山深處美麗環境中的貧困群眾都真正實現了居有其所、食無所憂、行無可阻、心有所向,那么自然、生態、和諧、文明的全面小康就有了根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云南只有朝著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的方向前進才有希望和未來,保住了綠水青山,實現民富國強安康才有保障!
最后用7月份下鄉時的一首心得略表脫貧心志:脫貧攻堅倒計時,玉龍兒女齊上陣;金沙江水復還明,萬民共進享小康。

玉龍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李飛到拉市鎮南堯村掛鉤幫扶貧困戶金占武家了解情況

玉龍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李飛在拉市鎮南堯村與掛鉤幫扶貧困戶李玉軍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