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陳倩倩(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西安 710038)
小說《平凡的世界》影視改編的敘事策略探析
王博 陳倩倩(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西安 710038)
由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在2015年年初正式上映,并且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如今,改編小說已成為影視創作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小說和影視作為兩種獨立的藝術樣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同時也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這種聯系的建立源于敘事方面的相通。本文就《平凡的世界》影視改編中的敘事策略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大眾文化對改編的影響。
平凡的世界;影視改編;敘事結構;敘事語式;大眾文化
由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在2015年年初正式上映,并且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如今,改編小說已成為影視創作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小說和影視作為兩種獨立的藝術樣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同時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這種聯系的建立源于敘事方面的相通。小說與影視同為敘事載體,因此本文就《平凡的世界》影視改編中的敘事策略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影響改編的因素。
1.故事情節與人物設置
人物與情節是敘事的基本要素。在影視作品當中會根據自身特點,重新塑造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對原有的故事情節進行調整和取舍。
《平凡的世界》的影視改編對小說的內容情節有不少修改,特別是大結局部分。小說中結局是孫少安繼續經營磚廠,秀蓮卻得了癌癥;孫少平在煤礦為救徒弟受傷并毀容,出院后選擇放棄金秀和在城市工作的機會,最終又回到了大牙灣煤礦。而電視劇的結局卻是一派喜氣祥和的過年畫面。跟著鏡頭我們看到了紅紅的對聯和燈籠,還有團聚的田家和孫家。身患重病的秀蓮強打起精神和少安回家過年。雙水村的夜空被絢麗多彩的煙花照的光彩奪目,象征著雙水村越來越好的日子。電視劇在一片祥和團圓中結束了。
小說借助語言文字來表現悲情痛苦時,大多可以借助人物的精神態度沖淡許多負面情緒,留給讀者更高層次的精神指引。而影視是借助演員動作表情以及聲音等具象化的方式敘事,原著的內在含蘊很難直接表達給觀眾,因此大團圓的結局成為電視劇的選擇。同時也顯現出人物形象塑造對于影視作品的重要性。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對原著中多位人物進行了調整,將原著中的人物情節矛盾大肆削減,過多加入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小說中,金波是少平的好朋友,在經濟上精神上給了少平很多的幫助,而田潤生是個缺乏主見的文弱書生,愛上郝紅梅卻缺乏與世俗抗爭的勇氣。電視劇中,直接刪除了金波這一角色,將金波安插到了田潤生的身上,使其性格更飽滿。
由于影視作品的敘事策略是“顯示”大于“講述”。所以,如何講這個故事顯得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讓這個故事看起來精彩。在影視改編的過程中,繁多的人物形象很容易淹沒于故事中,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對人物形象、性格、情感進行適度的調整和取舍成為必然,且更有利于故事情節的展開,為影視作品的連貫性提供一定的助力。
2.結構布局的轉變
在原著中,對于長篇小說的敘事結構的選擇與構想,其意義不僅僅是人物的設置、情節的發展和材料的組織安排,更重要的是作家對社會的獨到深刻的理解與思考。《平凡的世界》原小說是由三條主線貫穿著小說的始終,分別是孫少安、孫少平、田福軍。每一條線索都有其各自獨特的生活區域。但重點在前兩條線索上,使得小說錯綜復雜的敘事線索背后,不變的是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不甘平凡、不甘貧窮、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
而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編劇溫豪杰則認為,“電視劇如果按照原著那樣以孫少安、孫少平為主旋律來改編,對于劇情的發展似乎略寫單一,并且也難以涵蓋當時的時代氛圍。” 所以將田福軍設為一個同等重要的人物,電視劇將結構改為三個主角、三條主線齊頭并進,通過三個人各自發散的人物關系,滲透進時代各個層面。同時,使影視內容更符合受眾的情感需求和視覺需求,相對而言使電視劇在敘事上更為清晰。
小說依靠語言文字進行敘事。語言文字具有抽象性、間接性、不確定性等特點,讀者需要經過更多的理性思考才能在頭腦中建構起相應的文學形象,小說閱讀獲得的不是一種直接的快感,但語言文字的這種特性給小說帶來豐富而自由的表現空間,不受物質形式的限制。影視作品采用聲像語言,聲像語言具有具象性、直觀性、確定性等特點,鏡頭的轉換組接以及聲音符號構成了影視作品的敘事。 影視作品直接作用于人們的感官,滿足觀眾的視聽感受。所以影視改編的前提就是將文字轉換成聲音畫面。
1.文字與影像的轉換
由于媒介的特性,影視作品相比小說大大壓縮了受眾的想象空間。觀眾在觀看影視作品時受到的是具象的視聽沖擊,影像的直觀特性容易造成審美感受較單一的問題,受眾成為較為被動的接收者。而語言文字則保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建構自己獨特想象,甚至每一次閱讀都可以產生不同的想象和感受。如在小說《平凡的世界》的開篇,作者運用大量的筆墨對故事發生的社會、地理環境背景、人物背景等多個方面做了鋪墊,為故事情節的展開做一定的鋪陳,同時也為了讓讀者在頭腦中建構想象場景奠定時空基礎。而電視劇則采用一組連貫的大場景用鏡頭將冬天的黃土高原奇特的地理環境直觀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將全部想象限定在這一時空。
2.文字與聲音的轉換聲音是影視作品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影視時空、情緒傳達、風格刻畫等方面都起著延伸、拓展的作用。影視作品中的聲音包括音樂、音響和人聲。因此,電視劇中經常使用的畫外音也是轉換小說敘述話語的手段之一。如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大量采用了旁白,鏡頭的切換配合畫外音的解讀,在描繪時代的同時又增加了人物個性詮釋。電視劇在對原著心理描寫的改編上較多地保留了小說的特色,選擇運用畫外音的手法將心理描寫轉化到銀幕上。人物的大段內心獨白成為了推動影片情節的助力。但是一成不變的語調不足以詮釋人物的細膩心理和情感起伏,小說中少平那種艱難奮斗背后的悲壯情感被冷靜而又含蓄的“中國式”獨白所代替。人物的畫外音時有出現,人物的表演變成了畫外音的注解。觀眾的情緒也會被過于頻繁的畫外音打斷,從劇情中跳脫出來,破壞了畫面的美感和觀眾的貼近感。
大眾文化的消費性、世俗性對著小說的影視改編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致使影視改編中形成了一種程式化的敘事策略,改編后的敘事重在突出日常體驗的 情感,從而將文學原著的深層意蘊消解了,忽略文學對人生的終極探索和關懷,造成敘事的平面化,變成一種世俗化的審美共享。
為了迎合當代受眾的審美趣味,影視作品在深層的主題內涵和表層的敘事呈現方面都發生著變化。如《平凡地世界》的影視改編對原有的愛情主線進行了偏移性改造。原著主要以孫家三兄妹的愛情為主要對象,他們的愛情背后具有更深刻復雜的社會意義,三人不同的感情結局折射著時代的歷史變遷。而電視劇增加了次要人物的愛情的分量,將三兄妹的愛情主線埋沒了。另外,電視劇的大團圓結局消解了小說的悲劇力量。
影視改編過程中將把受眾放在重要位置,考慮受眾的審美趣味、期待視野與理解能力,改編才能有一個合理的定位,從而獲得文學性與商業性雙贏。但對于受眾審美需求的重視,不代表一味迎合,而是正確認識大眾審美需求,提高大眾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能夠以正確的信息反饋促進文學的發展 。
[1]劉慧.《平凡的世界》編劇談改編:也有融合《人生》[N].華商報[N].2015年6月26日。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109
王博,女,西安思源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學理論;
陳倩倩,女,西安思源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文藝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