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勝
?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袁金勝
消費者權益保護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國經濟發展迅猛,而消費者權益不斷受到侵犯,證明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存在缺陷。缺陷產品召回制度不完善、行政執法與消費者組織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及維權途徑雖多卻難,無不體現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的不完善。結合我國實際和已有經驗,優化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及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救濟途徑,應是完善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的措施。
消費者權益;保護;缺陷;完善
周大生黃金摻假、高德地圖竊取用戶信息、大眾汽車雙離合變速器存隱患、過期食品流入面包房、涂改液甲苯超標、現貨白銀交易所在后臺改數據及魚肝油違規生產成嬰幼兒食品等等侵犯消費者權益事件屢屢不止,消費者權益如何保障?伴隨著經濟的崛起,加入WTO,我國對維護弱勢群體權益尤為關注,相繼出臺有關法律,建立保護機制。但消費者權益仍舊受損,在消費者維權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值得研究,以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我國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重大事件屢屢出現:染色饅頭、雙匯瘦肉精事件、甲醛蔬菜以及每年央視“3·15”晚會揭露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產品,比如:2014年的蘋果售后服務涉嫌歧視;2015年尼康“黑斑門”等。由此可知,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的挑戰,侵害事件的發生暴露出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存在著缺陷。
(一)缺陷產品召回制度不完善
2013年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該制度做出了規定,第十九條規定: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并采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經營者應當承擔消費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費用。該條規定是對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的確認,首先,在立法層次上其地位得以提高,其次不再限制其適用范圍。但該條只是在實體法上對該制度進行規定,所以仍存在不足。
1、無明確的實施程序。法律規定是保護消費者的制度,但要真正實現保護消費者權益就需要將制度展開實施,第十九條并未對缺陷產品召回程序作出規定。
2、法律責任規定不完善。由于我國的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立法不完善,在法律責任方面有很多不足之處。故此,生產者對于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缺乏足夠的認識,往往是在發生悲劇后,才反應過來采取應急措施。法律責任的不完善,使得該制度缺乏應有的強制力和約束力。
(二)行政執法與消費者組織無法發揮應有作用
行政執法主體多元,導致執法不嚴。在保護消費者權益上,我國行政執法采取的是以政法部門為領導,多部門共同配合的保護模式。充分的體現和肯定了行政部門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視。但是,落實到具體時,往往會出現問題。消費者協會形同虛設。消費者協會“亦官亦民”的性質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同時給消費者維權造成了許多消極影響。若不對消費者協會進行改革,那么消費者協會將會是真正的形同虛設。
(三)維權途徑雖多卻難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了消費者眾多權利,并且為保障權利能得以救濟提供了五種維權的途徑,但這些途徑并未有效地施展它的作用。協商不歡而散、調解難以執行、投訴久拖不決、仲裁無前提、訴訟精疲力竭,法律賦予了消費者多種維護權益的途徑,卻讓現實中的種種打的體無完膚,只能望而興嘆,維權途徑雖多卻難。
針對上述我國消費者保護制度的四點缺陷,個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措施進行完善:
(一)優化缺陷產品召回制度
缺陷產品召回制度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救濟制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優化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具體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對于與百姓生活最密切相關的產品,應從源頭上最大限度的杜絕缺陷產品的出現,有關部門要把好注冊和審批關。
2、在產品的流通過程中,質檢監督、衛生防疫、工商行政管理、藥品監督等職能部門對于產品的檢查和監督應加強且不定期抽檢,一旦發現產品存在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根據情況對產品下架或銷毀,從而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消費者被侵權的可能性。
3、明確生產者和經營者的法律義務,一旦發現有不合格的產品則需要及時啟動召回程序,為消費者及時更換產品和賠償損失。
4、在啟動缺陷產品召回程序后,應及時通過新聞、電視、網絡等傳播媒介向社會發布召回公告,并組建由行政部門、媒體、消費者等群體組成的臨時監督組織。缺陷產品召回程序會使生產經營者付出沉重的代價,但這是生產經營者應當承受的,是由其自身行為導致的,消費者是弱勢群體,是法律保護的對象。一個完善的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可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讓消費者買的放心。
(二)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救濟途徑
目前,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了五種救濟途徑,但卻不夠完善,不太符合我國現狀。只有完善的機制,完善的配套措施,可操作性才能強。為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完善和改進:
1、賦予行政執法部門權益糾紛行政裁決權。目前,行政執法在處理侵犯消費者權益糾紛中只有調解作用,導致糾紛不能很好地解決。賦予行政執法部門行政裁決權,那么就能充分發揮執法部門體系完備與消費者、經營者聯系密切的優勢,高效地處理權益糾紛,防止糾紛的擴大化,及時制止侵權行為。
2、在法院專門設立小額消費糾紛法庭。消費糾紛往往是爭議標的較小的,發案有較多的,若是訴訟,即使是適用簡易程序,消費者也不堪費時、費力的訴訟拖累。所以可以向英美法系借鑒,設立專門的小額消費糾紛法庭,程序可結合簡易程序和特別程序,以求及時、合理地解決消費糾紛。
3、公益訴訟普遍開展。在近年,我國發生幾起重大的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案件,而這些案件有個共同點就是侵犯的人員眾多且難以統計。針對這類案件若按普通的訴訟程序走,將是費時費力浪費資源的訴訟。在最新的《民事訴訟法》和新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賦予了消費者協會更多的職責,尤其是消費者協會有權代表消費者提起公益訴訟。這又是一項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制度,有助于消費糾紛的解決。一項利民的制度,只有落實到實際,在生活中得到踐行,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開展,才能實現其價值,希望該制度能夠不斷完善并給予落實。
經濟的發展勢必帶來消費關系的變化,但消費者的弱勢地位是不會變化的,消費者權益關系到我們社會的每一個人的權益,只有不斷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不斷擴寬維權途徑,不斷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才能讓消費者在消費糾紛中立于有利地位,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
[1]曹瑩,李鵬飛.“圍觀”消費者權益保護[J].浦東開發,2014,04.
[2]朱慧.論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缺陷與完善[J].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6(1).
[3]田珍祥,任振宇.3·15活動亮點紛呈[N].中國消費者報,2014-03-21.
[4]劉德軍.淺析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之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1,(8).
[5]藍芳.消費維權舉證難 權益保障遇瓶頸[N].閩西日報,2008-03-18.
[6]吳俐敏.論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制度創新[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3,(10).
[7]伊志宏.消費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5-49.
袁金勝(1990—),男,漢族,河南信陽人,法律碩士(法學)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