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興安嶺商品林營造模式
模式區位于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部商品林區,立地條件較好,坡度平緩,土壤肥沃,土層較厚。北緯50°05′~52°24′,東經123°33′~127°10′,大體范圍是伊勒呼里山嶺偏南一線以南,其余東、西、南三面均以大興安嶺東部林區與內蒙古自治區,黑河地區交界線以內地區,是大興安嶺東部林區地勢最低地區,總地勢北高南低,多中、低山、丘陵,海拔400~700 m。境內高山較少,年均氣溫-1.5℃~0.5℃,無霜期80~110 d。≥10℃年活動積溫1 700℃~2 000℃,最冷月份(1月)平均氣溫-25℃~-26℃,最暖月份(7 月)平均氣溫達18℃~20℃,因多受到東南季風影響,年降雨量460~500 mm,空氣較濕潤,年相對濕度70%,土壤為暗棕壤性棕色針葉林土,地下分布有島狀多年凍土層。由于氣候條件較好,區域植物種類較豐富,其組成以東西伯利亞植物區系成分為主,混有大量東北植物區系成分,如蒙古櫟、紫椴、水曲柳等,是溫帶與寒溫帶植物交錯過渡的北緣地區。
在商品林區按照適地適樹、速生豐產優質的原則,選擇優良樹種,采取先進技術和有效措施,培育用材林。
2.1良種壯苗。用材林的樹種選擇要求反映在“速生、豐產、優質、定向、高效和穩定”方面。速生性:指在一定的栽培措施條件下,林木具有較快的生長速度,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用材規格。速生豐產林是解決森林資源供需矛盾重要措施。豐產性:樹木長壽,材積生長的速生期長,適于密植,最終獲得比較高的木材產量。豐產性和速生性的關系:速生又豐產,樹種速生期早,維持時間長,例如楊樹等;速生但不豐產,速生期來得早,但維持時間短,或只適于稀植,如旱柳;豐產但不速生,速生期來得晚,進入速生期后的生長量較大,且維持時間長,如紅松、紅皮云杉。優質性是良好的形質指標,要求樹干通直、圓滿、分枝細小、整枝性能良好等,出材率高,無節材比重大,木材質量高,經濟價值較大。用材樹種質量還包括機械性質、力學性質,如:材質堅韌、紋理通直均勻、不易變形、干縮小、容易加工、耐磨、抗腐蝕等。不同樹種和品質的木材價格差異巨大。特別注意:除速生、豐產、優質外,選用的樹種還要保證人工林生態系統的持續穩定經營,對于病蟲害嚴重、容易導致地力衰退的樹種要控制面積。根據用材林樹種選擇的條件及當地實際情況,選擇樹種為落葉松、樟子松、白樺、甜楊,造林苗木符合良種壯苗的要求。
2.2清理整地。在造林前對選擇的造林地進行帶狀清理,在清理時將林地上殘死木、風折(倒)木、病蟲害感染木全部清除,針葉樹全部保留。實生闊葉樹單位面積保留有效株數1株,萌生叢狀樹則定株,每叢保留2~3株。然后進行穴狀整地,穴徑50 cm,深25~30 cm。
2.3植苗。以春季頂漿造林為主,4月中下旬~5月中旬造林,也可在10月初~10月中旬進行。初植密度2 500~4 444株/hm2。栽植時要將苗木栽在穴中央,做到立直栽正,深淺適宜,根系舒展,根土密接,培土厚度要超過原根系1~2 cm,表層覆1 cm厚浮土。
2.4幼林撫育。連續撫育4年5次,即:第1年撫育2次,以后3年每年各撫育1次。第1次撫育,主要是扶正、培土、踏實;以后各次撫育主要是除草、松土、擴穴,割除影響苗木生長的雜草灌木等。年撫育2次的在5月末前和7月末前各1次;年撫育1次的在7月末前完成。
2.5撫育管理。主要包括修枝和施肥。在林木生長過程中,適當修剪樹冠下部生長衰弱枝和枯死枝,有利于林分通風透光和森林衛生,減少養分和水分的無效消耗,減少病蟲害的孳生和蔓延,對提高林木生長量和材質有促進作用;需要施肥的,在造林第4年結合除草松土,將腐爛后的草屑培于苗木周圍代替有機肥。隨著林木的生長,應補充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加速林木生長,采用環樹溝施,每隔4~5年施1次,每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5kg。
本模式區通過采取先進技術,選擇優良樹種,培育森林,其效益將越來越顯著。
本模式適用于大興安嶺商品林區中立地條件較好的宜林地。
166500肇源縣新站林場姜書文
166500肇源縣林業局周世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