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力農場退耕還林楊樹云杉混交模式
鐵力農場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南麓延伸帶的殘丘漫崗,屬丘陵地形。這一地帶有機質含量低,土壤中沙粒含量較高,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養分易于流失。農作物產量低且受低溫、早霜、內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多年的耕作造成了土壤養分流失嚴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進一步惡化,不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建設。
長期以來由于不合理的采伐利用、過度墾荒、樵采等活動,使森林資源銳減。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營造以生態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的針闊混交林,利用楊樹幼年為云杉遮蔭達到一次造林兩次受益的目的,積極擴大農場現有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覆被率,發揮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的效益,使之成為農場職工致富的新途徑。
2.1整地。整地時間要在造林前1年的秋季進行,整地方式采用機械全面整地,深翻25~30 cm,整平耙細后用農機具起壟,壟寬65 cm。在春季造林前采用穴狀整地,穴徑和深度均為40~60 cm,穴間距2.5 m,行間距2 m,平行排列。
2.2造林樹種選擇。選擇適宜的混交樹種是發揮混交作用及調節種間關系的主要手段,對保證順利成林、增強穩定性、實現培育目的具有重要意義。混交樹種選擇不當,可能壓抑或替代主要樹種,或者被主要樹種從排擠出去,使培育混交林的目的落空。樹種選擇要求:與主要樹種的矛盾不易過大。混交樹種應該與主要樹種之間在生態位上盡可能互補,種間關系總體表現以互利或偏利于主要樹種;具良好的輔佐、護土和改土作用;具有較強的耐火和抗病蟲害的特性,與主要樹種沒有共同的病蟲害;混交樹種應具有較高經濟和美學價值;萌芽力強、繁殖容易的樹種,以利采種育苗、造林更新,調節種間關系。在主要樹種確定后,根據混交的目的和要求,參照現有樹種混交經驗和樹種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并借鑒天然林中樹種搭配的規律,確定混交樹種。闊葉樹種選用小黑楊(三根二干苗),針葉樹種選用云杉(4~6年生苗),小黑楊每公頃栽植2 000株,混種云杉每公頃栽植3 000株。
2.3造林
2.3.1混交密度。林分密度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結構的基礎,直接影響到人工林生產力的提高和功能的最大發揮。密度總體對樹高生長影響比較小,不同樹種表現不同。一般地,在相當大的密度范圍內,密度對高生長的作用很弱。密度對直徑生長的作用表現在在競爭作用以上的林分密度范圍林分密度與林分平均胸徑呈負相關關系。對于林分來說,存在生物學最適密度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林分的群體結構合理,生產量最大,林木個體生長健壯,干形良好,林分穩定。造林株距(穴間距)2.5 m,行間距2 m,平行排列。小黑楊每公頃2 000株,行間混交云杉,每公頃3 000株。

2.3.2造林方法。全部采用植苗造林,苗木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根系完好的植株,隨起隨栽。造林時間4月20日~5月1日,頂漿造林,造林過程中嚴格執行“三埋兩踩一提苗”的原則,提高造林成活率。
2.4撫育管護。在全面整地的基礎上,采用人工的方法進行株間全面除草、除萌、松土等撫育管理。造林后2~3 d對苗木進行一次扶正踩實。確保苗木無倒伏、傾斜現象。同時,將苗木地上1 m以下的主干進行涂白,防治病蟲害。栽后的第1、第2年的5月、6月、8月分別進行1次撫育除草工作。對個別沒有成活的苗木,要在當年秋季和來年春季及時補植同齡大苗。同時要加強保護,嚴防人畜危害和火災發生。
鐵力農場退耕還林面積2 667 hm2,其中楊樹、云杉混交林2 000 hm2。經過10年的精心撫育,楊樹達到主伐齡后林下云杉也已郁閉成林,楊樹出材120 m3/hm2,每立方米按200元計算,總產值4 800萬元。云杉出材225 m3/hm2,每立方米800元計算,總產值36 000萬元。主伐期按60年計算,農場每年林業增加產值680萬元。
本模式適宜在條件相似、土層深厚的山地丘陵區推廣應用。
166500黑龍江省肇源縣林業局劉顯忠周世忠
166514黑龍江省肇源縣茂興營林站戚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