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刊理由:大病小疾的百姓依賴,救死扶傷的城市坐標,人情冷暖的家國紐帶……
從國民革命時期建立之初僅有4人的縣衛生院,到如今成長為一所集醫療、急救、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縣級二級甲等綜合性公立醫院,陸良縣人民醫院已經走過了75個春秋。
春華秋實,砥礪奮進;銘記輝煌,再譜華章。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陸良縣人民醫院的院墻上不僅刻下了數十年奮進發展的輝煌足跡,也布下了“十三五”時期“創建人民滿意的醫院,力爭通過三級乙等醫院評審”的清晰發展目標。
崢嶸歲月 艱辛歷程
現任陸良縣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的陳壽元依稀還記得,那是一個人窮物乏的貧苦年代。
1941年,經國民黨云南省政府衛生處核準,建立陸良縣衛生院,為二等縣醫院,院址設于陸良縣西門街節孝祠內。
據《陸良縣衛生志》記載,作為陸良縣人民醫院的前身,建立之初的陸良縣衛生院人、財、物都十分匱乏,編制人數為9人,實有4人,平房13間和一個簡陋小院,就是衛生院所有的醫務用房。由于藥價昂貴,就醫者稀少,其業務發展曾一度停滯不前。
至新中國建國前夕,陸良縣衛生院也僅有醫護人員3人,簡易病床7張及少許簡單的藥品和器械。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陸良縣迎來了轉折發展的機遇。
1950年1月,陸良縣人民政府接管國民黨陸良縣政府,陸良縣衛生院改稱“陸良縣人民政府衛生院”,兼理全縣衛生行政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醫藥衛生事業日趨發展,醫護隊伍逐步壯大,醫院用房和設備逐漸增加。至1952年陸良縣人民政府將南門外原真武觀和相連的岳氏家祠房屋撥給衛生院,衛生院由原西門街節孝祠遷入新址。云南省政府撥給衛生事業費6000元(含公費醫療款1200元),修設門診部和住院部,設置病床30張。
次年,陸良縣人民政府衛生院購進2400倍顯微鏡一臺,建立了化驗室,病床增至50張,門診2.32萬人次。
1954年,政府投資8000元,興建手術室,逐步開展腹部手術如闌尾、疝氣、腸梗阻等手術。醫護隊伍明顯壯大,全院實有34人,其中衛生技術專業人員27人,增設手術床、接產床各1臺。
1957年,陸良縣人民政府衛生院正式更名為“陸良縣人民醫院”。
1959年,云南省衛生廳撥給7.5萬元,興建工字型磚木結構住院部1幢,面積1410平方米,次年建成遷入。與此同時,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改皮下、骨髓輸液為小靜脈輸液,提高療效,減輕患者痛苦。
1963年,陸良縣人民醫院被列為云南省14所縣級重點醫院之一,并分配大專畢業生8人,增強醫技力量。次年成立婦產科。
1965年,X光室建成使用,增設纖維胃鏡、A型、B型超聲波診斷儀,心電圖等主要器械,醫技力量進一步提高。
“文化大革命”期間,是一段醫護工作秩序混亂的歲月。
至1971年,醫院自籌經費9.4萬元,興建病房和門診部各1幢。隨后的四五年,醫護秩序逐漸重歸正常,外科、兒科、傳染科、檢驗室等科室相繼成立。
醫院住院部的建成是在1975年,位于縣城南門東側城墻遺址處,面積3419平方米。
至1985年底,陸良縣人民醫院有病床240張,全院共有醫護人員204人,門診人數可達17.03萬人次,住院人數0.95萬人,已初具現代化綜合型醫院規模,能解決各鄉鎮轉診的疑難重癥,并成為全縣醫療技術指導中心。
1986年,陸良縣人民醫院開始經濟體制改革,由中醫科率先進行試點,然后在各科室鋪開。1987年,該院獲省級“文明醫院”稱號。1988年,陸良縣被列為云南省防盲治盲重點縣。1996年,陸良縣人民醫院被授予二級乙等醫院。2004年分設一個分院(農場分院)。2004—2006年,縣醫院住院大樓、醫技大樓相繼落成投入使用,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改變了醫療環境。
2006—2010年,陸良縣人民醫院大型醫療設備累計投資3278萬元,主要設備有美國整機進口的PICK螺旋CT、500毫安電視系統X光機、NAS—20(X)三維彩色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球計數儀、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腹腔鏡、膀胱鏡、前列腺電切鏡等大型設備。
砥礪奮進 鑄就輝煌
在經過一段艱辛創業、基礎奠定的坎坷歷程后,步入“十二五”時期,陸良縣人民醫院迎來了快速發展、碩果不斷的光輝歲月。
數據雖然枯燥,但卻是事實。2011年到2015年期間,陸良縣人民醫院門急診量從39.37萬人次增加到49.5萬人次,年遞增5.14%;出院病人數從23192人次增長到30807人次,年遞增6.56%。
2013年,陸良縣人民醫院被評定為二級甲等醫院。此外,先后被昆明醫科大學、曲靖醫學高等??茖W校定為臨床教學實習醫院,首批艾滋病臨床治療定點醫院,全縣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
同時,陸良縣人民醫院與省內外多家三級醫院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團隊幫扶醫院;先后榮獲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云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云南省文明單位等多項殊榮。
陸良縣人民醫院現有占地面積約77畝(不含華僑農場分院占地19.13畝)。核定床位400張,實際開放床位860張。分設門診部、住院部、華僑農場分院,設有19個臨床科室,12個職能科室,4個醫技科室。
2012年7月,陸良縣人民醫院二期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新建19356平方米外科住院大樓、10327平方米醫技大樓、4245平方米地下室,將于2016年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將新增8個科室,新增病床400張。
在陳壽元看來,過去的五年,是陸良縣人民醫院在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道路上奮勇前進的五年,是醫院發展進入克難攻堅,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的五年,是團結奮進,扎實工作,為此取得了令人鼓舞、令人振奮成績的五年。
五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衛生主管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在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持下,陸良縣人民醫院黨政領導班子帶領全院職工凝心聚力、迎刃而上、奮發進取、開拓創新、辛勤耕耘,堅持科學發展,圍繞著“抓機遇謀發展、以改革增活力、強內涵拓服務、抓行風樹形象、強管理出效益、重質量保安全”這一發展主題,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二期擴建工程穩步推進,新建醫技樓、外科住院樓、后勤綜合服務樓、120急救中心,改善辦醫環境和條件,提升急救服務能力。
深化醫院改革,跟隨等級醫院創建腳步,順利完成二級甲等醫院創建工作,于2013年4月順利通過評審;實行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和全員聘用制,優化分配制度,增強醫院內部活力;不斷修訂和完善醫院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重點強化醫療質量管理和醫療安全核心制度,加大質控力度,加強內涵建設,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和服務水平,確保安全醫療,各項工作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醫院床位規模進一步擴大,門診量、出院人次和業務收入明顯增加;醫院特色優勢進一步發揮,特色??坪椭攸c??撇》拷ㄔO得到加強;人才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教學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對外交流和社會影響進一步擴大,醫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獲得提升。
“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保障全縣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标悏墼荒樑d奮地總結道。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醫環境和條件。投資4000多萬元新建了1.4萬平方米的住院綜合樓,1.1萬平方米的門診綜合樓,1822平方米的醫技樓改建為住院樓工程,同時對醫院進行綠化亮化,醫院就醫環境明顯改善。
落實新醫改,增強醫院發展活力。順利完成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建立科學用人、選人的管理機制;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醫院投資500多萬元對醫院信息化系統全面更新升級,建立了住院、門診、成本核算等信息化系統,為打造數字化醫院奠定了基礎;開展縣鄉一體化管理,掛鉤4家衛生院進行幫扶,進一步加強對鄉鎮衛生院的業務技術指導,發揮龍頭輻射作用;堅持公益性,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較好地完成處突和公共衛生服務,深得政府和社會好評;全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基藥使用率達43%。
醫療質量大幅度提升,安全醫療得到有效保障。醫院以“質量管理年活動”“醫療質量萬里行”與“三好一滿意活動”以及“平安醫院創建活動”等活動為契機,狠抓醫療質量安全建設,定制度、強培訓、重督查,不斷持續改進醫療缺陷。醫療安全得到有效防范,未出現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一級醫療事故為零。
突破瓶頸、創新發展,加強醫院內涵建設。內涵建設是醫院發展的核心,陸良縣人民醫院以質量和醫療安全為工作中心,全面推進醫院業務工作上新臺階新水平,挖掘醫院內部潛力,走出了一條“院有特色、科有專病、人有專長”的發展之路。
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提升服務水平。2011年,陸良縣人民醫院與昆醫第一附屬醫院、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打通“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區域內衛生資源共享,上級醫院為下級醫院進行人才培養,拓展業務發展,有力促進醫院內涵建設。2013年5月10日,與上海曙光醫院簽訂為期三年的《滬滇醫院對口支援項目協議》,根據協議,曙光醫院每批選派4—6名專家,半年一輪換,選派醫療隊駐守縣醫院開展臨床診療、教學培訓、重點學科建設等技術援助活動,同時每年免費接收縣醫院的醫務人員來院接受住院醫師、??漆t師培訓或進修學習。
自協議簽訂以來,曙光醫院先后派駐5批醫療隊共17名專家對陸良縣人民醫院的神經外科、心血管內科、護理部、婦產科、普通外科、急診醫學科、重癥醫學科、肛腸科等十多個科室進行了醫療幫扶,醫療專家共參與各種會診及疑難危重病例討論80余次,救治危急重癥患者50余人次,促進了醫院各類學科建設和??圃\治能力提升,為醫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讓群眾看得上病。
公共衛生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處突工作成績顯著。醫院是社會的重要服務窗口,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切實轉變觀念,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責任,較好地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先后參與各大交通事故、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較好地完成了處突事件中醫療保障任務,受到了陸良縣委縣政府的好評;每年完成了高考體檢、征兵體檢和全縣職工健康體檢任務,體檢工作到位,質量明顯上升;積極開展醫療救助活動,2010年至今完成“光明工程”白內障手術3277例,其中小切口囊外摘除術1121例,超聲乳化吸除術2152例。
文化塑人 德比金堅
醫院不斷改革創新、發展壯大,但是,在陳壽元的骨子里,醫院應始終根植這樣一種理念——無論怎么改革怎么發展,都必須堅守“人民醫院為人民”的原則和宗旨,都必須確保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特別是作為一名醫生,“術精德高”才是立身之本,醫術再高明,沒有大愛仁心和高尚醫德,在陸良縣人民醫院是行不通的。
陳壽元向本刊記者介紹,在醫院不斷發展壯大,物質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業績的同時,陸良縣人民醫院尤為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堅持文化塑人、立院為公,積極創建文明單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
陸良縣人民醫院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貫穿于醫院發展和改革的始終,以優良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抓教育、建機制、重監督,開展廉政文化進醫院活動,提高廉潔自律意識。認真落實黨務和院務公開制度,拓寬民主監督渠道,進一步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和設備、藥品、衛生耗材、后勤物資等采購,實行陽光運作,做到應招盡招。尤其在衛生耗材的采購上積極探索新路子,在省廳確定中標企業的基礎上,醫院選擇部分信譽度較好的配送企業到醫院進行競價供應,降低了運行成本,規范了采購程序。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完善醫德醫風考核,建立醫德醫風檔案,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職稱晉升、評先評優掛鉤,醫德醫風有了明顯好轉。近年來,共收到感謝信19封,錦旗46面。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媒體監督,實行社會評價,其滿意率均在90%以上,提高了社會公信度。
醫院精神是醫院的靈魂,是醫院文明單位建設的核心內容。陸良縣人民醫院院黨總支積極從制定文化理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將文化建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用優秀的文化匯集力量,凝聚人心。積極開展醫院文化理念建設。院黨總支總結多年來醫院積淀形成的工作精神,進一步提煉、整理、充實“陸醫精神”,創作了院徽、院歌、院旗;加強醫院文化長廊建設,提升醫院文化品味 ;加強對醫院文化的宣傳,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對職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引導職工建立統一的價值觀,形成充滿熱情、和諧融洽、催人奮進的環境氣氛,使醫院的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醫院黨總支把開展文體活動,做為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不斷充實醫院文化建設,充分展示職工積極向上、團結拼搏、勇于爭先的群體精神風貌。積極開展獻愛心活動,弘揚愛心奉獻的社會美德,全院職工埇躍捐款捐衣被,2010年至2014年在抗干旱、魯甸地震、救災和每年度“送溫暖、獻愛心”“愛心獻工程”等各項捐獻工作,為災區人民送去陸良縣人民醫院的一份愛心與幫助。實現省市縣文明單位三級跳。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把培養高素質的職工隊伍與建設醫院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于2008年制訂出臺了“陸良縣人民醫院文化建設十年規劃及實施意見”,用了五年的時間,依次創建成了縣級文明單位、市級文明單位(2010年)和省級文明單位(2012年),醫院文化建設工作不斷推向深入和健康發展,成效顯著,在弘揚、傳承和發展、完善整體醫院文化體系,根植于人文服務理念、融匯以病人為中心,“精勤興業、厚德博愛”的陸醫精神,顯示了醫院文化建設的內在力量,同時也促進了醫院的全面發展。
由于醫院文化建設的持續深入開展和成效的顯著。近年來,陸良縣人民醫院先后榮獲云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曲靖市委先進基層黨組織及基礎黨建工作示范點、市級文明單位、省2010年度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質量達標獎、市衛生局黨委“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縣人才工作先進單位等殊榮,1名黨員獲云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6名黨員榮獲市科技進步獎、多名黨員和職工先后被市衛生局、縣委縣政府及縣衛生局表彰。
深化改革 續寫新篇
毋庸置疑,“十二五”時期,陸良縣人民醫院快速發展壯大,取得了諸多成績。“展望‘十三五時期,衛生事業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有利條件,也面臨新的形勢與挑戰。需要我們根據宏觀環境的新變化、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認真研究把握衛生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的階段性特征,推動衛生事業更好更快發展?!标悏墼f,陸良縣人民醫院將立足固本強基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努力彌補協同短板,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續寫陸良縣人民醫院更加奪目的新篇章。
從規劃遠景看,黨的十八大已經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求在“病有所醫”上持續取得新進展,特別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健康夢,為衛生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十三五”期間,是陸良縣踐行群眾路線,全面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是陸良縣衛生系統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要求,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體系的重要時期;也是陸良縣衛生系統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醫療管理機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價格形成機制、監管機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統和法律制度的關鍵階段。
為貫徹《陸良縣衛生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和《陸良縣人民醫院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目標要求,陸良縣人民醫院已經確立了 “一二三四”的發展思路,并將進一步建立健全科學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輻射能力,促進醫院全面、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創建人民滿意的醫院,力爭十三五末通過“三級乙等”醫院評審。
其規劃總體目標為,五年內基本建成曲靖市范圍內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環境幽雅、設備精良、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技術一流、服務一流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急救為一體的三級乙等現代化綜合醫院。
按照新醫改方案要求和公立醫院改革方向,陸良縣人民醫院將積極探索和實踐醫院科學發展,持續推進醫院可持續發展和錯位發展的戰略目標,堅持實施“科教興院”主戰略,堅持以改革為根本動力,激發學科和人才建設的核心原動力,突破制約醫院快速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難題與瓶頸,全面提升醫院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堅持一個中心——即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病人既是醫院的服務對象,又是醫院職工的“衣食父母”。因此,醫院的一切工作必須圍繞病人進行,大力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使患者得到最優質的服務。
建設好兩支隊伍——即建設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管理人才隊伍。人才問題是醫院競爭的核心問題,醫院既要培養一支醫德高尚、技術精湛、善于合作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又要培養一支懂經營、會管理的管理人才隊伍。實施人才 “五大工程”(即育苗工程、拔尖工程、“包裝”工程、知識更新工程、晚霞工程),努力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對現有人才隊伍,努力做到用事業留住人才、用待遇戀住人才、用機制管住人才、用感情攏住人才,使每位職工都有強烈的認知感、成就感、歸宿感和榮譽感。
推行和完善三個體系——即建立兩級分權目標責任制管理體系、推行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成本核算體系。
推進四大創新——即實現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為確保陸良縣人民醫院十三五規劃這個頂層設計所制定目標的順利實現,陳壽元強調:“全院上下須團結拼搏、開拓進取,以繼續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為契機,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與設備更新力度,積極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全面強化醫院管理,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為加速陸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新的更大貢獻?!?/p>
陳壽元,男,漢族,1962年12月出生,198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畢業于云南中醫學院,本科學歷,主任醫師?,F任陸良縣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熟練掌握了本專業知識和技能,擅長中醫藥治療泌尿系統結石、膽結石、乳腺病、甲狀腺病、婦科腫瘤等疑難雜病,形成獨特有效的臨床診療辦法,成為曲靖市名中醫、陸良縣中醫內科、婦科的學科帶頭人。先后撰寫學術論文30多篇發表在國際、國家及省級學術刊物上,主持和參與多項臨床課題研究,9項成果獲曲靖科學技術進步獎。先后榮獲云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云南省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才三等獎、曲靖市優秀共產黨員、曲靖市名中醫、曲靖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