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瓊
摘 要:近年來,營改增成為我國稅收制度改革中的一大亮點,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本文首先就營改增所帶來的主要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接著提出了營改增對企業的具體影響。最后,針對于此,提出了在營改增中企業應該采取的策略。旨在通過于此,全面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
關鍵詞:營改增;企業;影響;策略
營改增是我國稅收制度改革中一項重大變革,從2011年開始,國家相關部門逐步開始進行營改增的試點工作。經過近五年的試點,從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全面實行營改增,營業稅作為一種稅種正式退出了我國的稅收舞臺。營改增之后,我國的增值稅制度變得更加的科學完善且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這是繼1994年我國分稅制度改革之后,我國稅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變革。營改增之后,對于企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這也是業界人士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營改增所帶來的主要意義
營改增是我國稅收制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次里程碑,通過營改增,我國的經濟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調整,變得更加適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在改革之前,國家增收的營業稅是按照企業的全部收入進行計算的,很顯然,這是一種十分單一的賦稅征收方式。而改革之后,賦稅征收的方式變得十分多元化,征收賦稅的形式也由過去的單環征收變成了如今的環環產額征稅。這種征收方式的改變能夠很大程度上減輕企業的稅收壓力,避免重復征稅現象的發生。
同時,營改增之后,針對于絕大部分企業而言,他們的稅收壓力得到了明顯降低,原則上實現了事先期望的結構性減稅的結果。企業的賦稅壓力一減輕,企業就能收獲其想要的“輕裝前行”。
二、營改增對企業的具體影響
(一)營改增對企業總體運行情況的具體影響
首先,營改增對企業總體運行情況的影響體現在對社會的經濟發展情況下。現如今,我國征收的增值稅的主要來源為工業和批發零售業。而在改革之前,營業稅的征收來源主要是建筑行業和除了批發零售行業之外的企業第三產業。很顯然,營改增之后,原先容易出現的重復征收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遏制,對于社會上各個生產環節而言,賦稅的壓力得到很大程度緩解。從這個意義上講,營改增能夠讓市場經濟發展日趨良好,并能夠讓企業的整體效益得以全方位的提升。
其次,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具體影響。營改增是我國醞釀已久的一場稅收制度改革,國家期望通過營改增讓我國的產業結構日趨完善,結構性減稅的目標得以實現。很顯然,這是國家進行營改增的一個大目標,而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確實能夠從營改增的改革中收獲到自己相應的利益。但是對于某一部分的企業而言,營改增可能反而會讓他們的稅收支出增加。
例如,對于物流企業而言,裝卸搬運費用和貨物運輸的服務費用從改革之前的百分之三上漲到改革之后的百分之十一。因此,針對于這部分企業而言,營改增不但沒有減輕他們的賦稅壓力,反而讓他們的稅收支出增加了。
(二)營改增對企業經營情況的具體影響
營改增對企業的經濟狀況有著非常具體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影響企業的利潤方面上。對于任何一個企業而言,追求利潤最大化都是其進行任何一項經營生產的終極目標。因此,對于企業而言,最終所能獲得的利潤收益是企業最為關注的焦點。
而營改增之后,企業的利潤核算形式有了明顯的不同,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營改增不同程度的影響著企業的銷售收入。在稅收制度中,營業稅被歸納在價內稅的范圍中,而增值稅則屬于與之相對應的價外稅。營改增之后,企業對銷售收入的確認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改革之前,銷售收入的確認包括了營業稅,而改革之后,如果企業的產品定價繼續維持不變的話,最終核算出來的企業總體銷售收入是有所下降的。而很顯然,銷售收入的降低也就意味著最終會計利潤額的降低。
其次,營改增影響企業銷售方面的稅金收入。在營改增之前,計算企業的營業稅一般都是以營業稅金加上附加金額的形式進行計算。利用這種核算方式進行計算,企業最終的利潤量可能會面臨一定的“縮水”。但是,營改增之后,企業的會計核算將不再會被視為成本,因此,對于企業最終利潤量是不會帶來任何影響的。從上可以看出,營改增之后,企業的稅收金額以及在繳納稅收過程中所發生的核算費用等都會面臨著重大的調整。而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總體的利潤額。
最后,營改增對流轉稅額帶來的影響。在營改增之前,營業稅的計算方式一般較為簡單,其主要是根據營業收入為主,沒有相應的抵扣項,這使得企業在進行稅收繳納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重復繳稅的現象,不利于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營改增之后,由于營業稅與增值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使得企業在進行繳稅的過程中可以進行相應的抵扣。這種抵扣關系的存在使得大部分企業都能降低所承擔的稅收金額,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三、在營改增中企業應該采取的策略
(一)企業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有效評估
營改增之后,企業必須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稅收調整工作。在具體環節上,首先,需要企業針對自己的經營方向和產業模式,進行有效科學的評估,通過評估,得到營改增之后自己企業可能面對的稅收問題。同時,有效利用國家提供的各項政策措施,將對經營有著重大影響的項目納入到可抵扣的稅種種類之中,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重視各個項目的票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其次,企業根據營改增的大方針制定出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的完善讓企業的稅負能夠快速適應改革的需求,獲得最終的平衡。針對于在營改增之后出現的稅負不平衡的現象,企業應該及時找出癥結所在,并制定一整套與之相協調的補助措施。
(二)與稅務部門積極溝通,創造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納稅環境
營改增之后,企業必須與駐地的稅收部門建立良好的關系,以確保自身企業具有一個良好的納稅外部環境。改革之前,企業繳納的營業稅有地方稅務部門進行管理,而改革之后,增值稅的繳納由國家相應的稅務機關進行管理。因此,除了與地方稅務部門建立良好溝通外,與國家稅務部門也必須保持良好的關系。這樣才能保證企業上下政令暢通,合法合規進行納稅。
(三)對企業納稅操作人員進行在崗培訓
營改增之后,企業負債納稅的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在崗培訓,以適應新政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與挑戰。同時,通過對于相關業務人員的培訓,建立起一系列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納稅規章制度。只有這些軟硬相兼的措施互相聯動,才能讓企業完成營改增的順利過渡。改革之后,對于納稅時所需要的憑證和納稅計算金額的要求都變得十分嚴苛,需要相關的業務人員熟悉政策,并對整個的工作流程和法律法規有一個清楚明晰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納稅的合法性和維持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四、結束語
營改增是我國稅收制度歷史上一項十分重大的改革項目,其從試點到正式實施經歷了多年的準備。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不斷調整,營改增逐步實施,并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營改增的改革勢在必行。企業必須在這個改革的洪流中站穩腳跟,轉變理念,實現自身企業的快速適應和調整。(作者單位: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附屬一五七醫院)
參考文獻:
[1] 劉練蕓.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No.29709:108.
[2] 付博華.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3,No.31615:82-83.
[3] 陳云芳.營改增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02:155.
[4] 邢小培,陳莉,張濤.“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研究綜述[J].中國市場,2014,No.7720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