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達
21世紀是激烈競爭的世紀,說到底,就是國民創造力的競爭。創新是創造力的核心,支配著整個創造性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更顯得意義深遠且刻不容緩。小學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作用。下面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作一些探討。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前提
1.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課堂上必須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和寬松的學習氣氛。如,在課堂上把自己融入學生中說:“現在讓我們一起想想……”親切溫馨的語言、信任關切的目光,舉手投足的優美動人等,都有利于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情感,使學生在愉悅、寬松、自由、“心理安全”的狀態下自然而然地進入思維狀態。
2.要發揮表揚的激功能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對學生中出現的一些標新立異甚至是“離奇古怪”的想法,教師要善于發現其“閃光點”,并進行積極的引導。如,教學小數除法0.552÷0.18時,通常是根據商不變規律把它變為55.2÷18,但有的學生把它變為552÷180,認為這樣更好,因為變為都是整數了。這雖然與課本上“只要把除數變為整數”有違背,但又何嘗不可,這時教師不能認為學生在故意找麻煩,而應在鼓勵其創新的同時,再引導比較,直至學生認識到書本做法的合理性。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動力
1.要呵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時,我讓學生隨便報一個數,馬上就判斷出能否被3整除,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為什么老師那么快能判斷出來?有什么秘訣?使學生自覺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思維活動中。這種“再創造”式的探究學習也是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有效手段。
2.要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教學“歸一應用題”時,我組織學生分組調查,有的深入工廠,了解一周內全車間工人生產的產品數量,有的深入農家,了解他們一年的種植養殖收入;有的深入商店,了解商品的價格。當課堂上出示學生自己搜集的素材變成的數學信息時,學生覺得十分親切。并且在教學“歸一應用題”的解法之后,學生能根據自己調查得到的數據與事例編成歸一應用題,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興趣。
三、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景,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關鍵
所謂開放性的問題情景,是指在數學問題中已知條件或問題具有不確定性、多向性。它能提供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而發散思維又是創新思維的核心。
1.通過開放性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思維的變通性指不限于一種方式,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多方面考慮問題,做到思維靈活多變,它是創新思維的主要特征。如,設計這樣的題目:在一個長方形里剪去一個小長方形,面積和周長會發生什么變化?在教學中,我不給該題“畫圖定性”,而是讓學生開發思維,結合動手剪,發現因為剪法的不同面積會變小,而周長可能變小、不變或變大。從而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達到培養創新思維的目的。
2.通過開放性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
思維的流暢性是指心智活動流暢、受阻小,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過程,它是創新思維的特征之一。在復習工程問題應用題時,提供這樣的信息:一項工程,甲單獨做12天完成,乙單獨做15天完成。學生提出“甲乙合做1天完成工程的幾分之幾?”后分兩個方向會逐步提出這樣的一些問題,思路一:“合做3天完成工程的幾分之幾?合做3天還剩下的工程的幾分之幾?合做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甲(或乙)做還要幾天?……”另一思路:“合做幾天完成全部工程?合做幾天完成工程的2/3?合做幾天還剩下工程的1/3?……”
由簡到繁,不僅讓學生較全面、有規律地掌握了工程問題應用題,而且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通過開放性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重組性
思維的重組性對于學生來說,就是選取前人智慧寶庫中的精華巧妙地變異組合,形成新的成果,它也是創新思維的特征之一。如,在教學中設計這樣的題目:某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9/10,從這個信息你可以想到什么?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各抒己見,如女生人數是男生的一又九分之一倍;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9∶10,反之為10∶9;女生人數占班的10/19,男生人數占全班的9/19;男生比女生少1/10,女生比男生多1/9,……通過這樣的訓練,當學生遇到其中任意一種數量關系時,就能觸類旁通地重新組合,用多種途徑來解決,這樣也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吳愛華.求新立異:淺談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小學科學,2015(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