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會
離異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是學校教育中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因父母離異而苦惱的孩子,在情緒和情感方面存在問題,他們通常表現為抑郁寡歡、心事重重,容易激怒,與同齡孩子關系緊張,甚至自暴自棄,產生心理和行為的偏差,學習成績顯著下降……他們缺乏安全感,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如果在這個期間不抓緊教育和指導,掉以輕心,放任自流,未來發展很難預料,普通兒童如此,聾啞孩子更是如此。我們班級的小×也曾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一、學生的自然情況
姓名:小× 性別:女 先天性耳聾 年齡:14歲 五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脾氣倔強,情感脆弱,對父親痛恨、不服管教。
2.情緒變化激烈,消極情緒多而突出,性格上變得偏激易怒。
3.自尊心較強,自卑心較重,自信心較差。不想別人知道自己父母離婚,別人談話時又會不自覺地認為他們在談論自己、影射自己。
4.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原本成績中上等的她自父母離婚后跌落至班級最后,與同學關系緊張,嚴重不合群。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小×今年14歲,先天性耳聾,平時只有母親一人照料,所以她對母親的感情很深,和母親的交流和互動很多,和父親的溝通很少,幾乎不做交流。父母離異后,小×由父親撫養,父親及其家人都認為這次婚姻的失敗是因為小×媽媽的種種原因造成的,所以不允許其見母親。為了能夠見到母親,倔強的小×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例如偷偷離家跑到外婆家,以跳樓、投河的極端方式脅迫爸爸、奶奶,“叛逆”的小×就更加“叛逆”了。小×就如同一只孤獨的小鳥,找不到可以讓她心靈安寧、憩息的港灣。
四、個案分析
針對小×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她的個性問題主要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1.由于家庭的變故,對母親依賴很強的小×從父親那里得不到、體會不到父愛,再有先天性耳聾的她又不善于和別人交流傾訴,所以使她在心理方面表現出的許多異常現象,比正常家庭的普通孩子更為復雜、嚴重。這時的她缺乏一種必要的約束力,凡事隨心所欲,家人沒有能力管教他,形成管理的真空,使她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狀態中,這樣容易做錯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父親、奶奶過于壓制小×對母親的愛,同時也不允許母親施愛給小×,家庭氣氛沉悶,情緒常受壓抑,關系比較緊張。父親和奶奶也很少顧及孩子的心理而檢點自己的行為,常常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其母親的不是,還將孩子當出氣筒,使孩子心中原本高大的母愛形象轟然倒塌,從而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性格上變得偏激易怒。
五、采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分頭做父親、母親的思想工作,盡量彌補小×的情感缺陷。要讓小×父母認識到離異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傷害,大人們合不來,可以分開,但對孩子要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并不能減少,為了幫小×克服情感心理障礙,要求其父母創造條件,盡可能給女兒多一點愛和關懷,見面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敗壞對方的名譽;要盡量多抽出時間與孩子溝通情感,使孩子明白離異后的父母沒有放棄對他們的關懷、教育和撫愛;有意識地讓孩子開闊眼界和心胸,把來自家庭不愉快的情感排解開,讓孩子的生活從封閉走向開放,增強孩子的社會交往。引導孩子用良好的意志品質戰勝來自各方面的挫折和困難,做生活中的強者。
2.請其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要更加理性,注重小×健全人格的培養。不要為了爭取孩子的偏愛,過分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因為這種嬌寵溺愛、嫌棄不管或專橫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會導致孩子為迎合某一方采取不當的做法,形成“雙重人格”的障礙。所以小×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時,要注重自身的修養,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質為孩子樹立榜樣,以社會道德規范和健康的心理要求,幫助孩子樹立坦誠、正直、果斷、謙虛、堅強、沉穩的健全人格,營造一個和諧、向上的氛圍。
3.在學校,我針對小×當時的癥狀及時疏導,矯正其不良的心理及行為。我教育同學對她多加關心和關愛,選派熱情、有同情心的同學主動和小×交往,相互促進,建立同齡伙伴間可傾訴和疏導的氛圍及正常的交往關系;專門為小×建立單親家庭檔案,加強對她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的了解、跟蹤,并詳加記載。針對小×出現的各種狀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及時疏導她的心理、行為問題。通過舉辦各種主題班會、舉辦集體活動等,營造關愛小×的氛圍,使她盡快融入大集體。比如小×的舞蹈表現力較強,我就鼓勵她在集體舞比賽中擔任領舞,在她的帶領下,我們班在中段集體舞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小×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強,臉上的笑容就像那春天的花兒一樣美麗綻放。
六、教育效果
每個父母都愛著自己的孩子,經過其父母兩年多的努力及學校師生共同的友愛幫助和小×自己的努力,小×這個讓家長和老師皺眉頭的孩子,和父親、奶奶的關系越來越融洽了,和同學也能友好相處了。這只孤獨的小鳥終于不再孤單,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擁有了可以停靠的港灣。
參考文獻:
翁來興.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J].基礎教育參考,2010(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