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
?
我國養老產業發展與戰略
◎孫巖
近10年來,中國老年人的數量正在以每年逾3%的速度快速增長,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1.776億,已然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需求迅猛增長,人口老齡化進程將加快,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需求將大量增加。未來5-10年間,中國養老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養老產業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獨立產業,而是隨著財富階層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年齡結構的轉變,為有養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設施以及服務,滿足有養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類屬性的行業、企業經濟活動的產業集合;是依托第一、第二和傳統的第三產業派生出來的特殊的綜合性產業,具有明顯的公共性、福利性和高贏利性。
據統計,201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776億,占總人口的13.26%。據預測,203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達2.48億,2050年將達4.37億。如今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養老機構也不排除市場運作,養老行業是微利行業,如果養老機構一致虧損,那么養老機構就會瀕臨倒閉的尷尬境地,所以養老機構的市場運作是必然趨勢。
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是我國三種基本的養老模式。家庭養老是傳統的養老模式;養老院養老是社會化的養老模式;社區居家養老是一種兼顧家庭和社會的養老模式。
家庭養老。中國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養兒防老、家長的主導地位、幾代同堂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選擇家庭養老的人們,他們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經濟上也比較劃算,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家庭養老的社會硬件設施成本幾乎為零。但家庭養老在新形勢下的脆弱性顯示出其歷史的局限性。
機構養老。機構養老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臨終關懷醫院等等)將老人集中起來,進行全方位的照顧。正規的養老機構,其日常管理均要嚴格。機構養老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滿足眾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社區居家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個社區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務中心提供的營養和醫療護理以及心理咨詢,并由服務中心派出經過訓練的養老護理員按約定定時到老人家中為老人提供做飯、清掃、整理房間等家務服務和陪護、傾聽老人訴說的親情服務。所以,有人說:社區居家養老是一個無圍墻的養老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相對于機構養老,更為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征、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們安度晚年,也更為符合中國實際和大城市中心城區發展的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新路子。
政府的支持:我國政府已開始高度重視養老問題,養老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強調要以“基本養老”為重點,特別強調要“加強老齡工作”。老有所養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政府、社會都在積極支持探索、創新多元化的城市養老模式,解決在創新養老模式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為滿足老齡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實可行的行動。

企業的支持: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鼓勵養老機構跨區聯合、資源共享,發展異地互動養老,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機構。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將所屬的度假村、培訓中心、招待所、療養院等轉型為養老機構,支持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于養老服務。
養老觀念的變化:隨著“四二一”的供養關系不斷增加,使中間代所承受的壓力很大,家庭矛盾也隨之增加,中國“養兒防老”、“三、四代同堂”的觀念和家庭組合在不斷發生變化,中國老人“養兒防老”的觀念也有所轉變,而且老人的不同組群選擇養老的方式又不同。文化程度較高,中級以上職稱,月收入中等或以上,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者,養老公寓為首選,有的認為“養老公寓是理想頤養天年之所”。因此隨著觀念的變化,對養老公寓的需求是加快增長的。
規模經營可以充分發揮人財物的集中優勢,容易在公眾中形成良好的信譽度和公信力。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建筑設計規范。較為科學合理的考慮了消防、通風、內部無障礙交通等問題,以及臥具、飲食、娛樂、醫療等功能配套。
醫療護理上的優勢。由于大型養老機構具有規模優勢,更容易吸引一些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醫療人員加盟,從而提高了醫療護理的服務水準。特別是對那些有多種疾病的高齡老年人,可以使之有醫療保障的安全感。
休閑環境較好。結合土地、空間的實際情況,建設了一些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場所,種植一些花草樹木,以營造一個幽雅休閑的環境。讓老年人和子女放心。
品牌創立一般是以規模經營為背景和前提的。只有具有規模優勢和良好信譽,才能創立和提升品牌的形象。養老行業也要向品牌經營過渡,一方面是因為在大眾消費心理中存在一種崇尚品牌,信任有良好形象的品牌傾向。另一方面,當品牌在消費者心理產生歸屬感以后,有利于推進品牌的規模擴張和連鎖經營,進而促進養老機構的產業化進程,形成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養老集團。完善養老機構的配套功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改善,原有的一些規模小、起居生活條件差、醫療護理不到位,以贍養孤寡老人、生活困難老人為主的敬老院等養老機構模式,已不能滿足老年人養老的消費需要。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有醫療護理專業、膳食結構科學合理、文娛活動豐富、休閑環境幽雅、子女探望交通便利的養老機構。因此,養老機構的配套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