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久麗 許靜
?
“虛實”在中國山水畫中的作用
◎敖久麗 許靜
虛實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運用由來已久,許多畫家對虛實的表達非常重視,但還有部分初學者對虛實的體會不夠深刻。虛實是山水畫的靈魂,山水畫里體現的意境、營造的空間等主要通過虛實來展示。所以虛實在國畫上水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首先虛實有塑造畫面空間體積的作用,其次虛實有平衡畫面構成的作用,再次是虛實有體現畫面意境的作用。
中國畫講究虛實, 認為作畫要考慮虛實相應,就好比太極圖的陰陽魚,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在畫面中缺一不可,互相映襯。虛與實是互相對立有又相互統一、互相制約的關系,中國畫中不存在絕對的虛實,都是在互相作用下產生。實在虛的參照下體現,虛在實的襯托中盡顯。虛實關系在中國畫中表現為神韻,其主要體現在畫外意境,體現畫家的精神世界與內心感受。這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技巧。虛實在中國山水畫中的作用顯而易見,是中國山水繪畫的靈魂,沒有虛實的表達,畫面將缺少靈動的生氣與層次疊加的空靈感,更缺少了一種縹緲變換的畫面意境,總之,虛實對于國畫山水畫創作的作用應放在國畫技法的首位,值得畫家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與實踐。
虛實用來表達空間層次,這在西方是很常用的塑造空間的手段。中國畫的虛實處理也可以為塑造空間,用以表達畫面的距離與前后。中國畫在二維平面的紙張上塑造空間,需要墨色表達虛實的對比,沒有實就沒有虛,沒有虛,實即不存在。這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中國山水畫中實即黑,虛即白。黑即重,白即淺。重色在感官中表達向前、近距離的物象,而輕色在感官中表達向后、遠距離的物象。所以畫家愛用重色表達較近處的物體,用輕色表達遠距離的物體。墨色中的焦、濃、重、淡、清為中國畫的輕重分出五種區別,更加微妙的將虛實賦予更形象的內涵。很多藝術會忽略虛實表達畫面空間的功能,致使在山水畫創作中盡顯平鋪直敘之缺憾,過于缺少前后空間的距離感。中國畫的空間感與西畫的空間感的表達雖有相同之處,但畢竟有文化積淀影響下的不同。中國山水畫的空間表達較靈動活潑,表達一種“形而上”的情懷,也是中國山水畫所追求的“畫外之境”的最高境界。而西方繪畫的虛實表達給予某種造型的真實與嚴謹。

在中國山水畫中,虛實的作用并不只表達畫面的空間,在平衡畫面構成以及體現畫面意境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與西方繪畫相比,中國畫對虛實的要求更多、更廣。西方繪畫對虛實的要求相對比較單一,在很多時候它僅僅作為表達空間體積的一種手法。從構成的角度虛實能夠平衡畫面的疏密對比關系,協調畫面各個組成關系。使畫面的輕重變化隨構成的節奏適度變得平衡。虛實的位置雖受布局因素的影響,但也能加強布局構圖的需要。比如龔賢的山水畫,我們能明確的感受到虛實與構成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個體。在中國山水畫的二維空間里,為了體現作品中的整體虛實構成關系,往往還需要根據畫面的實際情況來調整畫面中各個形象之間的位置、色彩等關系,以期達到最好的整體虛實效果。虛實的位置同樣也很講究,它會隨著整體的布局走勢而相互作用,布局構成中平衡對比的法則也會隨著虛實的位置的分布影響著全局。而虛實關系的實現在作品中就表現為正確地處理好疏密關系和黑白關系。要保證作品的統一和諧,就要做到“貌斷神和”、疏中有密、黑中有白,疏密相互呼應、黑白相互滲透,從而達到疏密、黑白在構圖中的統一。自然萬物都是有陰必有陽,陰陽互為因果、陰陽相對才會取得平衡。虛實也是如此,只有清淺的描繪,才顯露深重墨色的筆意。清淺與濃重的位置互為變化才能盡顯構圖的多樣性,在斗爭中求和諧,只有不平滿的事物,才會彰顯圓滿。此實,彼即虛,彼實,此即虛。這是經營虛實位置的法則,順應整個山水構圖中的章法位置的需要。互不沖突,且互為增益。
中國山水畫善于營造畫面意境,不論是靈虛空廣的畫面效果、還是沉靜博大的情景模式、抑或輕靈典雅的空間氛圍等,都離不開用筆用墨的技巧渲染才能體現其獨特的韻味。這里運用筆墨的技巧即指營造虛實效果,即除了造型、設色和構圖的要素處理之外,用虛實來表達畫面。虛實靈動的效果,唯有運用虛實才能達到中國山水畫所特有的妙然、靈動的氛圍。這種氛圍是畫家的情感與自然關系結合之后搭建起來的心靈空間。那里的一山、一樹、一草、一木皆與畫家的心靈相通,是藝術家內心的一種折射,是畫家“寄畫于情”的客觀反應。畫家借自然山水,創作出畫面的虛實空間以實現其創作愿望。我們只有把握虛與實的對立統一規律,才能在實踐中讓自己的藝術境界得到升華,才能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中西方繪畫在各自的意境營造上皆有獨特手法,且各有所長。西方繪畫是客觀的、寫實的,畫家們陶醉于與自然界的競賽之中。于是他們的繪畫傾向于模仿自然,甚至把這種模仿達到一種酷似造化的完美程度。相比之下,中國繪畫是表象的、虛靈的畫家們所陶醉的是情與景在夢幻中與自然觸為一體。中國山水畫的藝術表現靈活多變,可以不拘于造型的真實與否,反而將意境的追求做到絕對的極致,極盡縹緲之能事,這種感覺的塑造,具體說來是通過筆里在畫面上營造出一種虛無空靜、猶如仙界的空幻境界。更確切地說,就是利用筆里在宣紙上塑造出的墨色與空白來體現一種虛實相生的關系,就是在這一虛一實之間,中國傳統繪畫基本的美感就全體現在其中了,即所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作者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