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安(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永州 425000)
?
我國職業院校學生思想工作的困境與對策
唐吉安(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我國職業教育正進入轉型時期,面臨不少的問題。思想工作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心,但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在學生思想工作上困難重重。本文針對實際困難提出對策,期冀與同行探討并有所啟發。
關鍵詞:職業院校;思想工作;困境;對策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44
職業院校對我國企業和經濟發展作用日益明顯。一方面,隨著“中國夢”奮斗目標的提出和“十三五”規劃的建議要求,產業升級和培養高技能創新型人才成為必然趨勢,教育部對高等院校提出了向職業教育轉型的改革要求;另一方面,近年來,職業院校擴招,生源質量呈不斷下降趨勢,學生管理工作困難很大。而困難之首是學生的思想工作不好做。
1.師生交流缺乏共同話題,溝通困難。很多職業院校中,師生猶如兩重天,對立情況并不少見,雙方難以找到共同話題。一些學生除了認為和老師存在“代溝”(即使師生年齡相差并不大)外,他們將學校思想工作當成是老師找他們麻煩和為難他們,學生不敬重老師,老師苦口婆心卻難以和學生找到共鳴。
2.思想工作耗時長,效果不明顯。很多時候就是有共同話題,有良好的溝通方式,還需要長時間與“問題學生”交流,一兩次談話很難解決問題。職業院校的學生脫離中學階段,來到新的學校,空余時間多了,對社會事物接觸也多了,他們想多體驗生活,對思想教育不重視;有工作經歷的學生,更是將規章制度視為束縛和障礙。他們湊在一起,工作難度更大,常常是這邊剛談完話,那邊就出現違紀了。思想工作成效不明顯,反彈大。
3.學生管理工作力量薄弱,缺乏系統性。輔導員雖在管理一線,但事務繁多,除了班主任,其他人員參與少,除非出現了重大違紀事件。而班主任在學生面前缺乏距離和權威,思想工作形式單一,效果不明顯。班團干能起到一些聯絡和促進作用,但實際效果少。一些“問題學生”常常是團伙帶頭人,他們與班團干部成了“敵人”。有時候,這些團伙還向犯罪化發展。他們和老師、學生干部斗智斗勇,學生組織受阻停滯,班團干部無人敢當,思想工作難度更大。
4.家庭和社會對學生教育支撐乏力,思想工作孤掌難鳴。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進了學校,除了經濟開銷外,其他一切都交給學校了。在家庭和學校聯系中,他們沒有提供準確的聯系方式,給溝通造成了障礙。就是聯系上了家長,也多是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之類的親屬,學生家長要么在外工作,要么沒空來學校;只有學生嚴重違紀時,他們才可能趕來學校。不管哪種情況,師生家庭的角色模式中,學校處境被動。因為社會普遍認為,職業教育不是普通教育,家長除了不夠重視外,一般是對孩子要求少,對學校要求多。一些家長面對違紀的孩子,推卸責任,不愿配合學校工作,不斷指責和苛求學校。就是主動配合的家長,除了打罵孩子,哭泣哀求,也別無它法。這樣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這些情況并不是個案,而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社會急功近利,心氣浮躁,追求個人利益和享樂主義,學生也深受影響。他們忽視理想道德追求,相信關系靠山,而不相信品學能力。很多父母忙于生計,孩子留守,教育缺失。據調查,違紀學生多是留守孩子,或來自單親家庭或重組家庭,也有些少數家庭富裕。父母子女平時聯系主要是生活資助,缺乏思想溝通;就是過年過節,父母也多以嬌寵孩子來彌補愧疚之情,深度交流少。加上中學階段就存在不少問題,學生素質教育缺乏,自我約束差。

1.高度重視思想工作,加強組織力量。很多院校將學生工作視為班主任的專職,領導層重視不夠。出了問題,只是事后彌補,沒有積極預防體系和整體教育觀念。筆者參觀的優秀院校的辦法是建立班主任-輔導員-系行政-校行政多層級管理體系,讓學生感受到得力的管理和多重保障。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讓班委團支部-學團組織,學生社團和心理咨詢室等都能起到緩沖作用。雙層模式的關鍵是領導的高度重視,貫徹徹底,監管到位。否則,目前很多院校都有此類組織,卻不能真正產生作用。
2.培訓師生工作團隊,鍛造隊伍實力。首先有一支穩定可靠的學生工作隊伍非常重要。教師待遇差,事務繁重,心神不定,工作成效無從談起。其次,提高業務水平,了解新時期學生的新變化,新主題,問題的根源,找到共同話題。有恰當的工作思路與方式方法,比如,適宜的時機和溝通方式,要有完整的思想工作計劃和步驟等等。再次,在多次交談后,還可讓他人協助工作,如學生的朋友、家長或監護人、輔導員和心理師等等,發揮不同角色的作用。
3.建立“家校共育”機制,將家長納入學生管理隊伍。近年來很多家長常年在外,父母孩子缺乏交流,學生留守形
成許多惡習,雖近成年心智發育卻普遍延后。家長的加入使隊伍更加完整化,工作系統化。開學之初學院就和家長簽訂“家校共育”協議,建立家校長效聯系機制。家長受到重視,主動發揮功能,家長教師學生三方交流比師生雙方溝通效率高得多,效果好得多。
4.結合我國傳統文化教育,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我國傳統文化最強調仁愛教育,這一點在國學開蒙及成人后的禮儀禮節中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年來,人們更關注于物質,荒廢了精神,仁愛禮儀成了很多人缺乏的基本素質。給予學生最樸素實在的關愛教育,結合成年禮儀和工作需求進行社會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比空泛的大道理實在得多。不過。這對教師的傳統國學知識要求較高。
5.借鑒外國經驗,寓思想工作于生活實踐中。美國、日本將思想教育稱為“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他們非常注意將思想工作與生活實踐、物質環境結合起來,如參觀博物館、名勝古跡、文化展覽等等,鼓勵學生參加多種競技活動,將政治、歷史、道德、法律與個人心理、價值觀等結合起來,不知不覺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英國、法國、新加坡也特別強調國家傳統和歸屬感,重視個人、組織、社會和國家的結合,很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他們將教育方式貫穿在整個學習生涯中,有目的,重實踐,有創新,不做作,自然而有新意。我們也可以充分發揮紀念館、展覽館、影視書籍、文體藝術和各種社會資源的作用,不斷充實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
此外,結合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多的特點,完全可以嘗試“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讓學生在企業環境中找到差距,看到前途;讓企業專家來學校授課,采用公司培訓的方法轉變學生思想,提升覺悟。還可以結合學期鑒定、考核評比、就業推優、批評與表彰、警告和處罰等剛性措施,效果更好。常言道,只要我們肯下決心去做,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一定會把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龐麗靜.600所本科轉型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醞釀大變[N].經濟觀察報,2014-5-10
[2]王渭琴.淺析“問題學生”的問題成因[J].發展,2013(10)
[3]黃雪蓮,李莉.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學理論,2013(19)
[4]張社爭,西方四國素質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7,(02)
[5]李志強.問題學生管理對策的時效性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2010(9)
[6]劉敬余.國學經典系列[M].北京:北京出版集團公司,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