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寧夏區委黨?!幭你y川 750021)
?
銀川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劉雪梅(寧夏區委黨校寧夏銀川750021)
摘要:銀川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目前還存在規模小、發展不規范、農民主體性作用不強等問題,必須從打造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內部系統以及完善農村合作經濟體系來推動其發揮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載體作用,提高農業競爭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以及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體系;農業可持續發展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08

根據銀川市農經站的數據和筆者的調研,銀川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主要模式有:市場驅動型模式,公司+市場+農戶;基地(大戶)帶動型模式,公司+基地(大戶)+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聯動型模式,龍頭企業(超市或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黨政組織主導型模式,黨政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農技部門牽頭型模式,農技部門+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供銷社主導型模式,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現代化機械主導型模式,農業全程機械化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偟膩碚f,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從組織的規范性運行來看。銀川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仍面臨“小生產”和“大市場”的矛盾,受自然災害、市場波動和質量安全等多種因素影響,組織化程度偏低,機構松散,組織和決策機制缺失,管理機制、監督機制和財務制度不健全,利益分配機制不合理。

圖1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系統圖
2.從組織的負責人和參與主體來看。參加主體大部分是農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綜合素質偏低,對于合作經濟組織的思想認識不夠,而適應市場競爭能力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營銷人才短缺。銀川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整體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最需要帶頭人、經紀人、財務、營銷和經營管理五種類型的人才,但是這正是目前銀川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所缺乏的,也就導致合作經濟組織在短期內難以規范化發展和擴大規模。
3.從組織規模來看。規模普遍偏小,范圍偏窄,市場競爭力總體不強。大部分合作經濟組織是在本村范圍內建立,跨村的有少數,跨鄉和跨縣的數量極少,基本沒有聯合社,合作經濟組織的范圍狹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經濟組織的服務能力。而絕大部分合作經濟組織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的簡單生產,沒有形成品牌,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同時合作經濟組織的基礎設施薄弱,加工、運輸、制冷、保鮮、貯藏和流通等基礎條件比較差。
4.從組織的類型分布來看。絕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主要是以銷售初級農產品為主的種植和養殖行業的合作經濟組織,加工流通類型的合作經濟組織很少,信用合作社比例更少,農業保險合作社幾乎為零。
5.從組織的融資來看。大部分都是農民自發建立,有些雖然是種養大戶或者龍頭企業發起,但是相對來說,財力資金有限,一般缺乏可以貸款的抵押物,很難得到金融部門的貸款,融資困難,對于合作經濟組織的擴大規模和規范性發展起著制約作用。
6.從組織成立的目的來看。很多合作經濟組織成立的動機不純,導致對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缺乏長期規劃。很多合作社注冊掛牌,套用別的公司人馬,“一套班子,幾套牌子”,屬于“空殼”合作經濟組織。有些合作社的成立是為了完成新農村建設的檢查,有的是為了獲得政府扶持資金、減免工商稅收以及享受優惠政策等,不是為了真正的經營合作社,不是以農戶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很難規范營運,缺乏長遠發展規劃,過度依賴政府扶持和優惠政策,很難持續發展。
7.從組織的經營方式分析。大部分的合作經濟組織沒有直接給農戶提供農產品銷售服務,中間商控制農產品營銷渠道。合作經濟組織的生產能力不強和農產品質量沒有保證,也影響其銷售能力和營銷渠道。比如很多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參加了“農超對接”項目,但是產品比較單一,產量不大,無法滿足對應超市對生鮮農產品多品種、周年需求以及農產品標準化、規格化以及包裝統一化等要求,小型的合作經濟組織無法通過參加這個項目來擴大銷路。
8.從政府方面來看。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有一定滯后性,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技術和人才培訓缺乏。沒有形成規范實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不僅對負責人和理事長們的培訓不夠,對普通農戶成員的培訓也不夠。
1.從組織內部來說,打造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系統,形成規范實用的運行機制。具體來說,以組織的主體為核心,再形成利益機制、經營管理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預警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七個方面的相互配合(見圖1)。
第一,提高負責人和參與人的素質。需要合作經濟組織的負責人不斷學習,同時給成員提供各種培訓機會,在可能的情況下聘用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制定完善的人才機制。
第二,建立合理的利益機制,包括利益分配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包括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按照產銷合同分配和按照生產要素分配的三種利益分配。利益聯結機制主要包括五種:生產服務聯結、生產銷售聯結、銷售服務聯結、生產與資本聯結以及股份合作聯結。
第三,完善經營管理機制。從宏觀上形成對應農產品本地消費體系的銷售體系,尋找當地社區、餐廳和超市等合作,減少運輸成本,讓農產品快速進入市場。同時利用網絡解決銷售和管理的部分問題,設計網絡解決方案,如“電商+合作社”模式。
第四,建立嚴格的約束機制。包括市場約束機制、合同約束機制和股份合作機制。依靠市場約束機制的公平合理的競爭價格吸引農戶加入,保證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利用合同約束機制,明確規定各方的責權利,使龍頭企業和農戶以及合作經濟組織結成穩固的產銷一體化合作關系;利用股份合作約束機制,通過股份為紐帶將龍頭企業與農戶以及合作經濟組織結成“互惠互利”的經濟共同體,入股農戶按股分紅,還能從龍頭企業或合作經濟組織購買低價的生產資料等。
第五,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包括對管理者、社員和非社員惠顧者的激勵。需要針對管理者和普通會員建立不同的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具體內容主要有:完善合作經濟組織的財務制度,使賬目在合作經濟組織范圍內部公開;建立對合作經濟組織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考核制度,使民主決策機制落到實處;明確合作經濟組織的產權結構,加大普通農戶社員在理事會和監事會的人數比例。
第六,建立全面的保障機制。包括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風險分擔體系。建立全面的組織保障主要是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本身來給社員提供有力的保證,農民通過合作經濟組織與龍頭企業簽訂合同,共同遵守。建立全面的制度保障包括合同產銷保障、保護價格保障和風險基金制度保障。全面的風險分擔體系包括建立風險基金補償制度、參加商業保險和成立農業互助保險合作經濟組織。
第七,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機制。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經營和管理作出及時的評價,以便調整經營思路或管理制度,確保合作經濟組織有活力,保證農戶的利益最大化。
第八,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一方面對影響農產品的生產、供需、庫存和市場行情以及國家農業政策等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研究,另一方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本身的運行、管理和效益等進行動態監測和評價,隨時找到問題和風險,實施問題和風險預警,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和咨詢建議。
2.政府充當動態的角色。在開始階段起推動作用,到發展階段起引導互動作用,到最后成熟階段起指導引路作用,從政策支持(市場環境)、稅費減免、法律制度保障、保險制度、科技培訓和農民教育等多個方面建立系統性的外部合作硬件和軟件設施。
第一、加大對合作制度和合作經濟組織的宣傳,讓合作經濟組織的發起人和農民主體充分理解合作的原則和運行機制等,監督合作經濟組織規范管理和貫徹落實合作共享的利益分配機制,推動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性發展。
第二、充分完善和發揮大數據作用,政府指引建立統一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完善農村生產要素市場體系,加強建設和完善農產品市場的軟件和硬件設施。
第三、地方政府推動形成“互聯網+農業”和農產品地方消費體系,宣傳本地農產品本地消費的低碳消費理念。
第四、加快推動形成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民接班人的機制。培育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的經營主體,就是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加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力度,對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市場營銷等不同類別的實用人才進行差別補助。吸引和支持有文化的年輕人務農,在農村學校設置農業發展的基礎課程,對孩子就開始進行合作主義教育,培養合作意識,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發展接班人的問題。
第五、建立農村智庫,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持續性研究,充分發展智庫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理論指導作用和對策建議作用。
第六、推動聯合社的發展,推動當地發展好的合作經濟組織與國際合作經濟組織的接軌。
參考文獻:
[1]楊凌.欠發達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模式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學2011,8。
[2]徐旭初.略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論研究進展及趨勢[J].北京:中國農民合作社,2013(1):20-21。
[3]孔祥智、史冰清、鐘真等著.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機制與社會效應研究----百社千戶調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4。
基金項目:銀川市科技局軟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YCKJ-2015-16)
作者簡介:
劉雪梅(1978.09-),女,湖南邵東人,經濟學博士,寧夏回族自治區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社會主義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