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世宏
摘 要:該文概述了肥西縣在2015水稻高產創建及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和主要做法,當前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水稻;高產創建;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成效;問題與對策;肥西縣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0-0050-03
為深入貫徹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新時期“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落實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求,牢固樹立綠色理念、增產理念、效益理念,達到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2015年,肥西縣開展水稻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承擔創建4個部級水稻高產示范片、3個省級水稻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村、場)和22個市級水稻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村、場)任務。在省、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緊密圍繞創建工作內容,精心組織實施,將各項技術措施及時落實到位,圓滿完成創建任務,其中部級“萬畝水稻高產示范片”達到700kg/667m2的創建目標,水稻綠色增產模式示范片實現單產較上年增長1%以上,農藥、肥料利用率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使用量明顯下降等創建目標。
1 主要成效
1.1 示范片增產增效顯著 今年示范片水稻生產,雖受到6、7月份期間長時間低溫寡照的不利影響,但得益于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及時到位,與非示范區相比水稻產量仍然取得較好收成。據全縣一季稻及示范片測產和調查結果顯示:全縣一季稻平均單產525kg/667m2,較去年增產20kg/667m2;4個部級水稻“萬畝高產示范片”加權平均單產708.05kg/667m2,較全縣一季稻平均單產高出183.05kg/667m2,增幅34.87%,共計增產稻谷0.748萬t,按市價2.6元/kg計算,增收效益0.195億元,平均增收效益482.59元;25個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場、村)加權平均單產638.2kg/667m2,較全縣一季稻平均單產高出113.2kg/667m2,增幅21.56%,共計增產稻谷0.093萬t,增收效益0.024億元,平均增收效益294.3元/667m2。示范片增收效果顯著,示范效應明顯。
1.2 水稻生產水平快速提升 在水稻高產創建及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活動的示范帶動下,一是水稻機插秧得到了全面推進,新建標準化育秧工廠15座,全面完成了省下達的水稻機插秧面積指標;二是全縣水稻產量大面積穩步提升,2015年全縣水稻產量較2014年提高20kg/667m2,增幅3.96%;三是加速了優質高產新品種的推廣及綠色高效生產技術的應用。通過集成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綠色環保等良種良法配套技術、促進水稻單產提高、結構優化、品質提升、質量安全、效益增加和環境改善,有力推進全縣水稻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
2 主要做法
2.1 強化組織領導,細化工作方案 成立縣水稻高產創建及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行動實施領導組,由縣農委主任擔任組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和項目所在鄉鎮分管領導為成員,負責組織項目實施并制定保障項目實施的配套措施,協調和解決項目實施中重大事宜和隨時遇到的實際問題。領導組下設技術指導組,組成人員均具備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主要職責是制定技術方案,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具體技術問題,編寫培訓教材和操作技術規程,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對示范創建任務與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按月份安排步驟實施,并明確各成員的職責分工,選派專人入駐示范片(村、場)開展項目實施工作,確保項目實施有力、有效、有序。
2.2 科學布置示范片 我縣今年選擇在農田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工作基礎扎實的豐樂、三河、嚴店、上派建立4個部級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在10個水稻主產鄉(鎮)建立25個省、市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村、場)。按照統一良種供應、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作業的“五統一”技術路線,著力開展示范片(村、場)建設,并在每個高產示范片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村、場)豎立醒目示范標牌,明確示范品種及內容,標明行政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宣傳擴大示范片的示范效應。
2.3 優化集成先進成熟技術,強化綠色增產模式攻關 針對我縣一季稻生產薄弱環節,在官亭等10個水稻主產鄉(鎮)開展水稻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每個鄉鎮選擇1~2項主要栽培方式,每個攻關點建立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田13.3~20hm2。重點就農機農藝一體化、輕簡節本高效、規模化生產和標準化種植等方面開展聯合攻關。同時在選擇適宜配套品種、推廣適齡旱育壯秧技術、提高機插質量、示范推廣水稻缽育機插秧技術的基礎上,重點開展培育壯秧、提高有效穗、機械栽插等技術瓶頸攻關。在南部圩區豐樂、三河、嚴店、柿樹崗等鄉鎮重點開展以“節藥”、“節肥”為代表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和單季稻農機農藝一體化增產技術模式攻關;在北部易旱崗區官亭鎮、高店鄉、銘傳鄉重點開展以“節水”、“節肥”為代表的麥套稻旱直播技術模式攻關;在水資源豐富地區嘗試開展種養模式的技術攻關,如在三河鎮西湖村安徽杰與祥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基地建立稻田養鱉示范田13.3hm2,開展稻鱉共育模式技術攻關;在柿樹崗鄉廖渡村肥西鰍豐塘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建立稻田養泥鰍示范田20hm2,開展稻田養泥鰍模式技術攻關;在嚴店鄉嚴店社區嚴店植保協會水稻生產基地建立水稻性誘劑、太陽能頻振殺蟲燈、稻鴨共育、工廠化育插秧綜合示范區26.7hm2。每個示范片(單元)建立一張技術模式圖,明確從種到收的全程標準化技術。
2.4 開展關鍵技術培訓與指導 自年初4月開始,組織22名專業技術骨干進駐示范區,以示范片為單位采取多種形式從多方面開展技術培訓與宣傳活動。重點對4個部級“萬畝高產示范片”內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業經營合作組織開展水稻綠色生產專題技術培訓。同時組織技術人員,以村為單位巡回開展技術跟蹤服務指導,及時幫助農戶解決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官亭等10個鄉鎮農辦對各自承擔的市級水稻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村、場)均開展了技術培訓和指導。截至8月底,縣鄉(鎮)共舉辦技術培訓班24場,培訓人員2 60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3萬余份。確保示范片戶戶有人參加培訓,戶戶有水稻栽培技術明白紙,提高了關鍵技術的入戶率和到位率。
2.5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秸稈粉碎全量還田技術 今年,我縣在水稻高產創建過程中,堅持以“減量、清潔、循環”為原則,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農作模式集成創新為載體,以先進技術和設施裝備為手段。對4個部級示范片土壤養分進行檢測,并根據水稻不同生長時期,有針對性提出施肥種類、時間和數量,并制作成施肥建議卡發放到示范戶手中,本年累計共發放施肥建議卡2萬余份。同時,在4個示范片內對前茬麥菜收割機械統一加裝秸稈粉碎裝置,并結合秸稈腐熟劑實施秸稈全量還田。午收期間,先后在三河、豐樂、嚴店、上派示范片召開應用秸稈腐熟劑實施秸稈全量還田技術現場會4次,免費發放秸稈腐熟劑30t。
2.6 實施社會專業化服務,對示范片穗期病蟲害實行專業化統防統治 今年我縣在示范片建設中將示范片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列為項目資金重點支持環節。一是對示范片水稻穗期病蟲害防治藥劑予以免費提供,所需藥劑,實行政府采購,統一發放;二是對示范片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費予以補助。首先項目技術指導組制定示范片水稻病蟲防控預案。其次技術人員對示范片逐村進行水稻穗期病蟲防治技術培訓,并由當地植保協會與示范片農戶簽訂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協議。最后由植保協會根據病蟲防控預案要求組織專業防控人員對簽訂“服務協議”的農戶實行水稻穗期病蟲害統防統治,期間各示范片均召開統防統治現場會。
2.7 培育創建主體 根據省農委有關文件精神,在示范片創建過程中,堅持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組織作為高產創建活動的核心組織載體,加大綠色創建主體培育,促進示范片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推進創建活動轉型升級。“萬畝高產示范片”建設規定每個示范片至少有3~5家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參與示范片創建,并將其納入項目主要考核指標之一;在省、市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申報上,從項目申報源頭抓起,明確規定由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申報,調動其積極性,使之成為綠色創建的主體。
3 存在問題
3.1 農田基礎設施薄弱 影響水稻高產創建與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措施的落實,制約著水稻產量持續增加及效益的提升。我縣地處江淮分水嶺,耕地地勢起伏較大,且田塊小且不規則,又多為中低產田,田塊跑水漏肥,田間水利設施不配套。過去為小戶精耕細作,往往能夠取得局部的高產,但如今改由大戶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就顯得相對滯后,導致水稻生產過度輕簡粗放,很難發揮出水稻高產創建與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增產增效作用。
3.2 創建主體的實力和規模均較小 對高產創建及綠色增產模式攻關認識不足,關鍵技術措施常常因其他緣故,不能及時落實到位或走樣,需經歷1~2a成功實施后取得經驗,方可有望改觀。
3.3 農機化技術推進的不平衡和滯后 影響水稻全程機械化的發展,也制約水稻高產創建與綠色增產模式攻關項目的推進。目前,水稻生產存在重耕、收機械化,輕種(插)機械化,致使我縣機插秧面積不及種植面積的20%,嚴重影響水稻生產效率和種植效益。
4 建議與對策
水稻高產創建工作已實施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而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是在高產創建基礎上打造的“升級版”,今年是第一年實施,各地都處于摸索探討中,示范攻關模式多有不同,建議一方面要大力開展水稻各種栽培方式的試驗示范,篩選符合當地推廣的示范攻關模式。另一方面由省農委定期組織承擔任務的縣、市開展技術經驗交流,推廣創建過程中較好的經驗和做法,促進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技術創新和集成創新。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