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昆 劉光輝 劉漢湖 徐瑤
摘 要:該文利用四川省1996-2014年相關統計數據,以PSR框架模型構建全省土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綜合評價法計算土地生態安全綜合指數,對區域進行土地生態安全直接評價。結果表明:18a內全省土地整體處于發展狀態,土地生態安全持續好轉。
關鍵詞:PSR;指標體系;土地動態;土地生態安全
中圖分類號 F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0-0079-03
Evaluation of Land Ecological Safety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1996 to 2014
Yao Kun1 et al.
(1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By adopting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within 18 years,we have established land ecologic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the PSR structure,by us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make sure index balanc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count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and direct evaluation the regional land ecological safe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whole province's land is in a state of development. The land ecological safety is at a state of getting better.
Key words:PSR;Index system;Land dynamic condition;Land ecological safety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土地生態變化對環境、經濟發展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影響。自20世紀末人們開始對土地生態變化進行研究,它一直是地理學與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例如,丘凌等[1]建立了四川草原生態評價體系;王雪等[2]利用統計數據完成重慶豐都土地生態安全評價;徐美等[3]基于RBF實現湖南省土地生態安全預警等研究。
隨著四川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活動愈加頻繁,全省土地正從結構、類型、空間分布等方面發生著巨大改變,土地生態環境變化十分明顯,然而四川省土地生態變化研究卻相對較少。有鑒于此,本文試圖以1996-2014年四川省相關統計數據為基礎,通過土地生態安全評價模型對四川省土地生態安全進行評價,以期為全省土地規劃與保護提供輔助依據。
1 數據來源
四川省社會、經濟和其他統計數據來源于《四川省統計年鑒》(1997-2014),《四川農村年鑒》(2005-2012),國家環保部發布的《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名錄(截止2012年底)》,《2014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城市年鑒》(1997-2013)及部分其他資料。
2 研究方法
土地生態安全評價的重難點在于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與確定各指標權重。本文在參考大量研究成果[4-6]的基礎上,遵循指標選取的科學性、系統性、可獲性原則,以PSR模型為框架結合四川省實際情況,從生態壓力、生態狀態和生態響應3個方面共選取19個評價指標,用熵權法確定各指標權重(表1)。
2.1 指標權重 數據標準化表達式:
[指數區間\&級別\&評價\&指數特征描述\&0~0.25\&Ⅰ\&惡劣級\&土地生態環境質量惡劣,系統結構嚴重缺損,部分生態壓力嚴
重超過其承受能力,服務功能嚴重缺失,極易釀成生態災害,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幾乎為零。\&0.25~0.35\&Ⅱ\&風險級\&土地生態環境質量差,系統結構不全,部分生態壓力超過系統承受能力,系統服務功能不全,易釀成生態災害,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弱。\&0.35~0.6\&Ⅲ\&敏感級\&土地生態環境質量一般,系統結構遭到一定程度破壞,個別生態壓力超過其承受能力,服務功能尚能發揮基本作用,抗干擾能力差,系統自我修復能力一般。\&0.6~0.8\&Ⅳ\&良好級\&土地生態環境質量較好,系統結構比較完整,各類生態壓力均在其承受范圍內,服務功能比較齊全,生態災害不易發生,受外界干擾后系統能快速修復。\&0.8~1\&Ⅴ\&安全級\&土地生態環境質量好,系統結構完整,服務功能齊全,生態成災率極低,系統自我修復能力極強。 \&]
2.4 土地生態安全評價分析 由四川省土地生態安全綜合指數變化趨勢圖1可知:
(1)1996-2014年全省土地生態安全總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其中1996-2001年與2006-2014年2個階段,綜合指數呈現近似線性的增長方式,土地生態安全快速好轉;2001-2005年綜合指數變化不明顯,土地生態安全無大變化;綜合指數由1996年的0.283 7到2014年的0.758 8,安全等級由最初的“惡劣級”變為最終的“良好級”,這主要是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環保意識增強,政府加大土地生態環境治理結果。
(2)18a內全省土地生態壓力指數一直處于平穩上升的變化狀態,由1996年的0.131 1到2014年的0.290 3,表明人類對土地的生態干擾有所減弱。如研究期內,全省城市化水平一直處于快速提高狀態,其年均增長率達到0.88%,這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流性增大、常住人口比例減少,人們對土地資源的整體壓力相對減弱;人均耕地面積的減少主要是人口總基數、農業人口比重減少、國家“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與土地資源合理規劃與使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均有利緩解土地資源受到干擾。
(3)18a內全省土地生態狀態指數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反映了土地生態環境質量呈現好轉的趨勢。其中,1996-2000年狀態指數增長明顯,表明土地生態環境質量快速好轉。2001-2014年處于不穩定階段波動性明顯,這主要是耕地比重、水土協調度波動較大等因素造成的,表明這個階段內土地生態環境質量處于不斷變動狀態。
(4)18a內全省土地生態響應指數呈近似線性增長的狀態,主要是由于科技進步、區域經濟水平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土地生產效益提高,相比以前人們能利用更少的土地資源創造更高的效益、同時從自然保護區面積增加亦可反映出人們對土地保護力度的加大,生態環保是當今社會的主題,生態保護措施在土地資源方面也被廣泛應用。
[年份]
圖1 四川省土地生態安全綜合指數變化
3 結論
本文利用1996-2014年四川省相關數據綜合評價法對全省土地進行生態安全評價。結果表明:18a內全省土地生態安全狀態由“惡劣級”向“良好級”過渡,土地處于發展狀態,土地生態安全處于持續好轉的變化趨勢。直接評價以PSR模型為基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簡明易懂,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巧妙的避開主觀因素對權重的影響,綜合評價法較全面的將各單因子評價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參考文獻
[1]邱凌,王麗娟,趙磊,等.四川省草地生態系統破壞損失價值評估[J].四川環境,2012,31(6):70-74.
[2]徐美,朱翔,李靜芝.基于DPSIP-TOPSIS模型的湖南省土地生態安全評價[J].冰川凍土,2012,34(5):1265-1272.
[3]王雪,楊慶媛,何春燕.基于P-S-R模型的生態涵養發展型區域土地生態安全評價——以重慶市豐都縣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171-175.
[4]張軍以,蘇維詞,張婕.2000-2009年重慶市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及趨勢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4):128-130.
[5]張宇,游和遠.基于P-S-R的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安全評價[J].生態經濟,2015,31(8):127-140.
[6]李秀霞,張希.基于熵權法的城市化進程中土地生態安全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9):13-17.
[7]賈艷紅,趙軍,南忠仁,等.基于熵權法的草原生態安全評價-以甘肅牧區為例[J].生態學雜志,2006,25(8):1003-100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