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珺
摘 要:近年來,隨著各類合作社雨后春筍般的涌出,為更好地發揮合作社的作用,服務于群眾,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推動全區經濟快速發展,經過對一種新型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古西湖合惠專業合作聯社調查分析,將其在促進林業發展方面加以研究,藉此提供示范模型,進一步拓展合作社的發展空間,促進各類中小型合作社的聯合、壯大、發展,從而帶動林業的快速發展,更大限度地發揮林業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聯社;經營;帶動;調整;專業合作社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0-0101-02
隨著阜陽市潁泉區古西湖合惠專業合作社聯社的成立,一種新型合作社——合作聯社在我區誕生了。為更好地發揮合作社的作用,服務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全區經濟快速發展,通過對這種新型合作社調查分析,將其在促進林業發展方面的作用做如下總結。
1 聯社基本情況
阜陽市潁泉區古西湖合惠專業合作社聯社于2014年8月25日注冊登記,注冊資金1 000萬元,聯社座落在皖西北風景秀麗的古潁州西子湖畔,位于阜陽市潁泉區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內。聯社發起單位由阜陽市麥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古西湖香甜水果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下灣種植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聚賢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先利養殖專業合作社、阜陽市畜豐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陽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阜陽市群海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春梅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集美種植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國龍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豐華種植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加林農機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火營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阜陽市潁泉區花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等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成。聯社所屬各專業合作社資產總額約2億元,目前已流轉土地近667hm2,其中用于經濟林、果園、花卉苗木建設的有433.3hm2。
2 聯社經營情況
聯社在市、區林業部門的指導、關心和支持下,按照生態與產業“雙輪”驅動,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切實推動聯社林業產業發展,2015-2016年重點在中市辦尚莊、坎河行政村,沿老泉河兩岸新流轉土地133hm2,建設育苗基地和鮮果林基地。聯社將繼續保持鮮果林及花卉苗木建設發展的良好勢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主要經營做法如下:
2.1 做好2個轉型 為滿足人們對鮮果林產品、營養保健、休閑娛樂、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等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聯社搶抓機遇,通過大力發展特色鮮果林生產各類優質鮮果,通過種植名貴花卉、發展生物能源等做好2個轉型,一是將傳統以生產木材為主的一般用材林向以生產高附加值林產品的經濟林和生態觀賞林轉型;二是多個合作社小規模種植向聯社集中大面積基地建設轉型。讓各種植合作社形成合力,增強抗風險實力,互利互助,共同推進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2 建好3個基地 聯社充分利用區域扶持政策和本地優勢林業資源做好3個基地建設:一是抓好引進的林業新品種試驗基地,做好外來新品種在本地適地適樹試驗,為進一步擴大該品種種植面積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建立本地良種規模示范種植基地,以推廣本地良種為重點,如寧老莊鎮棗樹行村的43.3hm2的“玉鈴鐺”棗樹種植基地、寧老莊鎮曹寨村34hm2的“包金果”梨樹種植基地;三是各林業良種新技術培訓推廣基地。通過與安徽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教學科研單位對接,發掘、選育一批林業新品種,掌握一批造林、營林新技術,大力培育和發展鄉土林、優質鮮果林、高效生態林、觀賞采摘林等,使全區林業生產形成多模式共存、多林種共存、多林業經濟體共存的局面,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推動我區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同時,聯社引進國內外林業先進的技術項目,特別是科技含量高,能填補我區林生產空白的項目,重點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樹種、花卉、優質鮮果、采摘、旅游林業等,形成造林、生產、深加工+銷售、生態為一體的林業產業。
2.3 建立五大服務
2.3.1 做好林業金融服務 聯社依托2014年潁泉區財政金融試點項目,多方融資1 000萬元,與阜陽市郵政儲蓄銀行、潁泉區農業銀行等合作,放大5倍金融信用額度,為聯社成員林業種植戶提供信用擔保,使種植戶無需財產擔保,就能解決發展林業貸款難題。
2.3.2 做好林業科技服務 一是聯社與安徽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積極合作,及時了解、掌握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二是聯社及時邀請林業專家到聯社的各個基地指導,讓專家在田間地頭面對面、手把手傳授營造林技術,解決林業生產上的難題;三是聯社定期組織社內成員開展營造林新技術推廣培訓,不斷提高林業種植戶生產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提升各社員生產能力的同時也推動了聯社的壯大和發展。
2.3.3 提供農業機械化服務 聯社成員包含有專門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如阜陽市潁泉區加林農機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并建有2 000m2的農機大院和1 000m2的農機倉庫,全程為聯社成員和林農提供耕種、挖穴、填土、排澇、澆灌、農藥噴施等現代機械化服務。
2.3.4 建立林產品銷售服務平臺 一是培養林業專業營銷人才,組建聯社專業營銷隊伍;二是將聯社林產品放到電商平臺推廣銷售,幾何級放大銷售面;三是聯社與區外影響較大的林業基地和專業合作社對接,共享推廣銷售資源。
2.3.5 為聯社成員做好政策服務 聯社組織專門人員及時學習研究國家、省、市、區與林業相關的財政、稅收、金融和市場準入等政策,為聯社成員大力發展林業做好政策服務,為林業產業發展積極爭取扶持政策,讓聯社成員、企業、林農充分享受國家惠林和惠農政策,為推進聯社快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3 聯社的作用
聯社自成立以來,通過各社員間的不斷磨合、統一,提高了林業生產集約經營和組織化程度,在抱團發展的模式下,逐步解決了我區林業種植戶小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推進了全區林業經濟發展,并帶動了林農增產、增收。
3.1 提高了林農的組織化程度 聯社采取了統一建立生產基地,統一培訓社員相關林業技術,統一供應肥料、林苗、農藥等農用物資,統籌農機服務,統一推廣銷售林產品等服務,使從事林業生產的聯社成員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經營方式,形成一定規模,提高了林農的組織化程度,降低了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增強了種植戶抗市場風險能力,從而增加了林農收入。如聯社成員阜陽市潁泉區下灣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聯社的扶持下,已建立了桃、葡萄、棗樹等鮮果林基地,發展社員230戶,通過采取“統一農用物資采購、統一提供技術、統一植保、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林產品銷售”的管理模式,極大地降低了該合作社林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該合作社的收益,提高了林農的收入。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己實現產值近1 000萬元。
3.2 促進了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 聯社結合自身生產的實際,與區農委、農廣校、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等部門聯系合作,開展營造林新技術培訓工作,并利用聯社集體資源,不斷引進新品種,向聯社成員推廣相關林業生產先進技術,提供科技服務,提高了社員營造林技術水平,促進聯社在林業方面的發展。如聯社成員阜陽市潁泉區麥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聯社的幫助下與省內外一些科研院所合作,加大苗木花卉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力度,同時邀請一些專家學者,定期召開技術培訓會,對合作社社員手把手傳授各類苗木花卉田間管理技術,有力促進了林業新技術在全區的推廣應用,社會效益顯著。
3.3 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聯社根據各種市場供求信息,充分發掘本地林業資源,引導從事林業生產的社員發展優質高效、適銷對路的特色林產品,架起了從事林業生產的社員與科研單位、市場、銷售終端連接的橋梁,逐步形成通暢的產、供、銷信息之路,推動了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林業發展步伐。如聯社成員阜陽市潁泉區古西湖香甜水果專業合作社,通過為林農種植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引導林農大力發展紅提葡萄產業,到目前為止,該合作社共發展社員300余戶,紅提葡萄種植面積達133.3hm2,有力促進了全區紅提葡萄產業的快速發展。
3.4 提高了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聯社通過有組織的經營管理,降低社員生產成本,增加林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林產品的質量和產量,拓寬銷售渠道,擴大優質林產品的品牌效應,增加林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提高了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5 增強了聯社成員的抗市場風險能力 相對于分散經營的中小型合作社,聯社形成了集體,形成了合力,在各方面為聯社成員發展林業生產保駕護航,形成發展有資金、有技術、有政策、有信息、有機械、有銷售渠道、有深加工等林業生產發展所需的通暢的支撐鏈,極大地增強了聯社成員的抗市場風險能力。
3.6 增加了林農收入 聯社通過統一供應各類農用物資降低生產成本,通過科技服務提高了社員的林業生產技術水平,提升了林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通過統一組織銷售拓寬了林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了經濟效益,通過林產品深加工增加了林產品的附加值,提升聯社林農種植戶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從而有效保障社員收益,增加了林農的收入。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