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當今世界的經濟強國,都擁有自主的工業設計能力,擁有活躍的創意產業,設計能力正是強國之所以強的重要動力資源。中國的產業要轉型,經濟要躍升,現在正是投資“設計能力”進而獲取國力智能的時刻。
設計,一門既古老又現代的手藝。
設計無所不在。從西周酒器到明代家具,都需要能工巧匠的妙手設計。
你去過寶山區逸仙路上的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嗎?那里的陳設,從中國古代造物智慧、中國近代工業萌芽,到中國工業設計實踐、高速發展的中國工業設計,應有盡有,堪稱中國設計歷程的全面展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各個時期極具代表性的著名工業產品——紅旗牌轎車、蝴蝶牌縫紉機、金星電視機、永久自行車、幸福摩托車、海鷗照相機……滿滿的時代感,勾勒出的,是一部中國工業產品的設計史。
陳列品代表了過去,而新的時代,設計還將再度賦予產品新的形式和內涵。一批又一批本土設計師前赴后繼,腦洞大開,讓曾經“鄉氣”的中國設計,面貌為之一新。
2016年5月7日晚,全球獎金最高的設計大獎——中國設計智造大獎在中國美術學院揭曉,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公民與環境工程專業的博士后特麗薩·丹科維斯基(Theresa Dankovich)刷爆微信朋友圈的“可以喝的書”和中國浙江的本土品牌“方太”設計的“水槽洗碗機”,從2000多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最高獎“金智獎”,各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中國智造,也可以很國際!中國好設計,也可以是世界好設計!
書還可以喝?腦洞真大。
出于對于世界貧困地區居民飲用水的關懷,特麗薩博士創造了這樣一本“可以喝的書”——它只有26頁,看上去,和普通的書沒有太大區別。而實際上,每一頁紙,都是一個簡便的過濾裝置,可以過濾100公升水,每一本書能夠凈化出相當于一個人4年需求量的飲用水。其原理很簡單,就是在紙張中加入納米銀的離子,這種納米銀,可以有效地殺死細菌。這張抗菌紙在加納、海地和肯尼亞等地,在25處水源受到嚴重污染的地方,成功地進行了濾水測試。經驗證:這種紙張能去除水中99%的細菌,飲用標準超過美國的直飲水!這意味著特麗薩的這個成果,可以為6億人處理凈水!
2015年末,這本“可以喝的書”,被《時代》周刊評選為“2015年度世界最棒的25個設計”之一。
有趣的是,特麗薩本人并不是一位設計師,她是一位化學家,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在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的首屆中國設計智造大獎中,我們看到,跨界,正是一大特征。
比如“會呼吸的衣服”,設計者王文和特麗薩有點像,她是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實驗室的博士后研究員,是位生物工程師,也不是設計師,但是她的這個項目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因為她聲稱,有了這件衣服,你就不用換衣服了,甚至,不用洗澡!
這件“活的衣服”可以自動調節體溫,可以吸收汗液,是因為其中有活的細胞!王文在實驗室里發現了活的納豆菌,會隨著環境濕度的變化而吸水、放水,還會造成自身體積的膨脹。這樣的衣服,可以在人發熱的時候自動散熱、排汗。
有人問:“就算汗水不會再弄臟衣服,但是如果衣服上沾了灰塵、血漬、果汁要怎么辦?”
王文回答:”灰塵的成分有塵土、人身上的皮屑等等,同樣會有細菌能以這些東西為食物。而血漬、果汁這樣的東西,更是許多細菌能夠代謝的養分。所以,我們研發的這種技術是可以做延伸拓展的。事實上,它能用到的領域也遠不止衣服。例如,可以用細菌做成茶葉包,它能夠感知茶水的溫度和濕度,從而告訴我們茶葉是不是泡好了。”
美國新百倫公司看中了他們的發明,并提議將這種新材料運用在運動服上,于是王文的團隊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研發出了樣品運動服。雖然還沒有到批量生產的階段,但是想想不遠的將來,你可以擁有這樣一件“會呼吸的衣服”,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與“可以喝的書”同時奪得“金智獎”的,還有浙江方太集團出品的“水槽洗碗機”。這件產品之所以能獲得評委的青睞,主要還是看重它在全球同類產品中的技術領先優勢。和西方同類產品相比,方太水槽洗碗機更符合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它是根據中國國情設計制造的果蔬、餐具洗凈產品——中國人愛吃,對吃講究,鍋碗瓢盆也是種類紛繁,比老外復雜多了。所以西方的洗碗機落地中國,就難免有點水土不服。而方太設計的洗碗機既是水槽、洗碗機,還是果蔬凈化機。
在中國設計智造大獎上,像這樣實用接地氣的設計還有許多,比如3D打印筆、洗車機器人、給盲人用的可觸摸手表、慢豆腐、竹子做的自行車、空氣茶幾、紙做的壁燈、防霧霾的鼻腔過濾器……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英國人Ismail Baran設計了一款全球最小巧的3D打印筆,叫作“Lix Pen”。非常小巧,外觀和一般的手寫筆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卻與3D打印機有相同的功能:可融化和冷卻彩色塑料,并創作堅固且獨立的結構。筆上設置了兩個按鈕,用于控制擠出塑料的速度。用上這款3D打印筆,你就可以在三維空間里畫草圖哦,畫一個建筑模型的草稿小樣,不費吹灰之力,大大拓展了想象空間。
發明“洗車機器人”的是杭州哈帝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他們其實是馬云阿里巴巴旗下的一個研發團隊,看中的是洗車行當廣大的市場前景。一個機器人,就可以包圓所有的洗車工作:上門普洗、精洗、拋光、打蠟、內飾清理,統統輕松拿下,可以減少多少洗車工的工作量?
而讓盲人也可以看到時間,這是來自香港設計師顧力恒的設計理念。他專為視障人士設計的觸覺設計腕表,以鋼珠代替指針——表面的鋼珠代表分鐘,表側的鋼珠則代表時針,結合凸起的時標,幫助視障人士感知時間。鋼珠由磁力驅動,因此即使摸鋼珠時有所移動,輕輕一搖就會返回原位,不會出現改動時間的情況。雖然設計初衷是為視障人士服務,但簡潔大方又fashion的設計,使它在時尚圈中也大受歡迎。
竹子為什么不能作為自行車的建造材料?杭州新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薛中這么想。他設計的“休閑竹自行車”,就是一款將竹子這一傳統東方元素與現代騎行工具相結合的自行車,以環保理念打造出一款全新概念產品。而環保,正是當今設計界首要考慮的問題,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減少環境的壓力,給我們子孫后代留一片藍天綠水,功莫大焉。
杭州凸凹工業設計有限公司李立成設計的“空氣茶幾”和日本小野直紀、山本侑樹設計的“Poster(紙做的壁燈)”,都是環保理念的產物。空氣茶幾既是茶幾,又是空氣凈化器,一物兩用,不占地方,節約空間,置物、凈化兩不誤。從來沒有人做過這樣的設計,看來,還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啊。而日本設計師小野直紀則把紙與壁燈撮合到了一起。紙質壁燈可以像粘貼海報一樣輕松,用雙面膠或針安裝即可。同時用戶還可以印上任何自己喜歡的平面圖案。紙質的成本更低,當然也更環保。
霧霾越來越嚴重,怎么辦?戴口罩總是感覺不舒服也不方便,反復使用更易滋生細菌。而杭州正負極工業設計公司設計的防霧霾鼻腔過濾器“鼻凈舒”,就能解決這一問題。他們的產品是個簡單的鼻塞,用貼合鼻腔的全新材料制成,不會有任何不適感,可以有效減少70%左右的空氣有害物質進入體內,而且用完即扔,材料可降解,這不是普通人的福利嗎?
腦洞大開,各種好玩的設計,卻都實實在在可以應用在我們生活中。也難怪這個設計大獎引起了風投界的極大興趣。入圍前21名的作品不僅可以得到浙江省政府10萬至20萬的獎金,風投界的青睞恐怕才是他們未來的最大收益所在。
期待著,這個大獎能帶動中國設計走出山寨,走出更多享譽國際的設計大師。
李克強總理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5月28日,是“IFI國際室內設計日”,“設計·智慧”論壇在上海舉行。室內設計,已經成為世界新的消費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上海經濟的重要支撐。全國室內裝飾工程量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創意設計產業在上海乃至全國正在蓬勃發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產階級的崛起,人們對自己居所的室內布置也越來越重視,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和風格化,也就使得室內設計專業未來會向人文化、生態化、集約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需要的是滿滿的創意。
都已經21世紀了,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不能只停留在前工業時期體力活的階段——在一個后工業時代,更多的需要是創意。
正在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舉行“家·量”2016上海展,帶你用計量的視角,體驗不同的家居藝術。你會發現,原來司空見慣、沒有引起多少注意的家居計量單位,什么功率、克重、密度、pH值、電池容量,一經策展人葛斐爾的巧手布置,就變成一個讓你觸摸、感知和思考的知性空間,真的很奇妙。
葛斐爾對記者說:“工業設計一頭連著產業,另一頭連著家庭。所以,我們一直致力于‘家的方向。我們的展覽為了說明計量,用來測算偉大卻平凡的各種家庭設計,并帶給大家一個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希望探索嶄新的視角,那些被你習以為常的、視而不見的設計,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你的眼前。”
中國美術學院的許江教授對工業設計也非常關注,他覺得,當今世界的經濟強國,都擁有自主的工業設計能力,擁有活躍的創意產業,設計能力正是強國之所以強的重要動力資源。中國的產業要轉型,經濟要躍升,現在正是投資“設計能力”進而獲取國力智能的時刻。
“國家的競爭力,就是一個國家的生產力。”許江說,“左右生產力的要素則是生產效率和產品質能。一個有生產效率的國家,擁有‘低成本競爭優勢,如上世紀80年代的韓國與中國臺灣,今天的中國大陸。一個讓產品質量和性能能夠具有超群能量的國家,則會產生‘差異性競爭優勢,歐美、日本即是如此。這種產品的質能與開拓,正是設計能力的化身。今天,我們所要尋找的,正是具有非凡產品質能的好設計。我們講的“智造”,正是這個意義上能夠體現和影響設計國力的創意智造。”
在許江看來,今天,全世界的工業制造產能正趨于過剩。在“通貨緊縮”的無邊壓力下,標準化、無差異化的產品只有不斷降低毛利,勉強在低收入消費市場的刀尖下求生存。而要在高收入消費市場爭取認同與好感,為產品取得高質能和高利潤,制造者必須要擁有“商品的生活提案”的智慧和能力。“因為在高收入消費市場上,消費者購物的理由不再只是功能,更重要的是自我實現的儀式和新生活的時尚。儀式,指的是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品位,消費物成為自我典禮的藝術,因為這些,消費者獲得某種想象性的精神實現。駕一輛豪車,那是駕駛一整條馬路;穿一件阿瑪尼的便裝,那是在宣示一種低調的自信與優雅。一雙好鞋,它的形款、色澤以及登履時的真切感受會共同構成這雙鞋的消費身世。新生活的時尚,則意味著消費者通過商品,來不斷地嘗試新生活的可能性。今天商品的過剩,其背后是生活方式內涵的貧乏。”
要營建“美”的經濟,首先要創造“美”的生活。因此,一個好的設計,就是一個新生活的智慧提案,就是一個令我們感動的對特定群體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