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紅
家住山東臨沂的我雖已為人母,但在媽媽的眼里,還是那個貪吃的孩子,她知道我喜歡吃她腌制的老咸菜,所以每次進城的時候,都會給我帶些腌好烀熟的辣疙瘩。為了讓口味豐富些,她還會將腌好的生辣疙瘩切成細細的絲,加入姜絲、青紅辣椒絲、鹽和料酒,炒成噴香的咸菜絲,再烙些新麥面煎餅,帶進城來讓我一飽口福。
2014年8月,同事小姜來我家作客,嘗了母親炒的咸菜,贊不絕口之下建議我:“你這咸菜這么好吃,不如讓阿姨多做些,拿到微信上賣,肯定受歡迎啊。”
媽媽的味道,一輩子讓人懷戀。在微信上推廣沂蒙老咸菜,這點子靠譜。在母親和老公的支持下,我滿懷信心地在微信上賣起了沂蒙老咸菜,并讓親朋好友試吃,幫忙宣傳。腌制老咸菜的原料辣疙瘩是父母在老家地里自己種的。第一批共腌制了十多缸,大約三千斤,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放市場后,讓我驚喜的是,微信朋友圈中的好多朋友都喜歡這種帶有濃郁的鄉土風味的咸菜,這種老咸菜,勾起了大家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因為喜歡,這批咸菜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便全部賣光了。見銷售情況良好,驚喜之下第二批我們擴大了腌制規模。生產規模擴大了,再加之訂單量的增多,我和母親忙不過來,便將父親和弟弟拉進來一起做。
剛開始做微商的時候,我的粉絲數量只有200個左右,后來,隨著業務量的攀升,我的微信粉絲呈幾何數上升,新增的粉絲都是靠口碑傳播主動找上門的。我家的沂蒙老咸菜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一直用最傳統的方法腌制,從每年的大雪節氣,把選好的原料入缸腌制,封存,到正月出缸,在冬日的陽光下曬至九成干左右,然后在清明前后架上柴火烀上一整天,出鍋,這樣歷經四個月,一鍋口味純正、地道的老咸菜才算是做好了。有些人就是想買也買不到,在城市里更是難覓蹤跡,所以母親的老咸菜是能帶給那些對沂蒙老咸菜懷有特殊情結的人巨大驚喜的。
但是隨著訂單量的增多,危機很快顯現,母親腌制的老咸菜只有冬天和春天才上市,要想全年賣不現實。于是,幾經考慮,我利用父母在農村老家有自己的菜園的優勢,在自家小區里租了一套單元房作為小廚房兼大本營,成功推出了“媽媽的家常菜”系列小炒,辣炒小魚小蝦,辣炒咸菜蘿卜,還有水餃豆腐卷等,通過微信和電腦預約下單。因為前期老咸菜的口碑已經聲名遠播,再加上我家的菜是自己種的,是沒有打農藥的有機蔬菜,而且是一鍋一鍋新鮮炒制的,現炒現賣,保證新鮮,所以我的家常小炒才推出半個多月,平均每天就能接三四十單。然而訂單多了,我卻犯了愁,外賣需求量大,好多訂單不敢接,怕完不成耽誤客戶吃飯。為了能多接訂單,除了讓母親主廚外,我將能叫來的家人都叫來幫忙,我給大家分了工,采購、送貨、接單、客服、炒菜大家各行其事,做事的效率提高了許多。但即使如此,也有時因為人手不夠,無法完成當天顧客的訂單,如果顧客不愿等待,我們只能給顧客退款表示抱歉。一般本地的客戶我們是頭一天接單,第二天炒好送貨上門;外地的客戶我們就炒好菜,進行真空包裝,然后走物流程序。客戶收到貨后,如果是咸菜系列,可以直接打開食用,其它小炒,微波爐稍加熱就可食用。
看我們生意好,有朋友建議我開家餐館,將事業做大。但考慮再三我覺得開餐館這種模式不適合自己。我們做的菜和飯店里的不一樣,都是家常菜,就希望顧客能吃到一種家的味道。再好吃的咸菜畢竟只是一盤咸菜而已,說到底能有多好吃?很多人喜歡吃咸菜,是因為那種熟悉的味道里有親情,有對過往歲月的懷戀,還有那種鄉土親情帶來的美好感覺。我們小本創業,所經營的菜品不適合餐館模式運作,還不如在微信群里發展客戶,逐漸發展自己的事業。我想未來的日子,在微商界這種農家菜還是很有前景的。
如今,經過不斷的開拓和發展,我的微店已經積累了全國各地的很多客戶,每月來自微店的收入,純利潤已達到萬元以上,能有如此成就我很滿足。機緣巧合,讓我以傳承媽媽的味道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理財夢想。
責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