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戈
“我們是新生代!”
□本刊記者 陳戈
“這么重要的活動我又怎么能因為這點小傷缺席呢?”新生代出資人、浙江振興阿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麗紅笑言。
11月29日,陳麗紅坐著輪椅出現在了一場座談會的會場,而她口中重要的活動就是浙江省委組織部、省委兩新工委舉辦的全省新生代出資人座談會。
這是場規模并不大的座談會,規格卻很高。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廖國勛,省委兩新工委書記張學偉等領導出席。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萬豐奧特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奧克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堅江,浙江中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吳建榮等4名重量級非公企業出資人與會,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而這場會議的焦點,卻是會場上幾十張年輕而生動的面孔,他們身上都帶有一個獨特的標簽——“新生代”。
在浙江,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在過去5年間,在浙江省委組織部、省委兩新工委的組織下前往延安、美國開展專項培訓。學先進理念,憶崢嶸歲月,這一做法用廖國勛的話說就是“重視程度,全國少有”。
新老交替、紅色傳承。命題的厚度,讓浙江探索變得意義深遠。

來到延安。
“要注重對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教育培養,引導他們繼承發揚老一代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聽黨話、跟黨走的光榮傳統。”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上強調。
其實,在去年5月20日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在講到“三類人”時,就特意提到了“創二代”。
有關數據顯示,全國50歲以上民營企業家占比為67%,這意味著近七成的中國家族企業須尋找接班人。而在民營經濟起步最早的浙江,這個比例勢必還要高,傳承任務已是刻不容緩。
經歷30多年的快速發展,浙江省經濟發展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重要當口,對浙江而言,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還是要靠人,靠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家。而從改革開放大潮中鍛煉和成長起來的一大批優秀企業家已陸續到了退休的年齡。
“新生代企業家的健康成長不僅是民營企業的‘家事’‘私事’,更是關系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大事’‘要事’。”難怪“浙商創一代”宗慶后在會上發言時感慨萬分。
浙江省委很早就關始關注這支隊伍的培養。早在2012年舉辦的全省新生代企業家隊伍建設座談會上,時任省長李強就對新生代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要求——“政治上有方向”“經營上有本事”“責任上有擔當”“文化上有內涵”。省委書記夏寶龍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關心新生代出資人的健康成長,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引導。
“單列培訓,全國少有”。從2012年起,省委組織部和省委兩新工委先后組織了5期新生代出資人培訓示范班和4期“企業創業和轉型”高級管理培訓班,421名優秀新生代出資人參加了培訓,這種模式受到中組部的肯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每期培訓班開班,時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都要親自到場做開班講話。5期延安培訓班,省委兩新工委領導都要親赴延安“探班”。4期海外培訓班結束,省委組織部和省委兩新工委領導還親自參加學員座談會,聽取學員學習匯報。
對浙江而言,為什么要這么重視抓新生代出資人教育引導?
浙江是民營經濟強省,非公經濟起步早,“浙商創一代”也最早面臨新老交替。
但在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廖國勛看來,高度重視新生代出資人隊伍建設,有其更深層的內在原因。
青年人是黨的事業最為倚重的力量之一。新生代出資人是青年人的優秀代表,也是非公經濟人士中最年輕最具活力的群體,掌握著重要的物質基礎和財富,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他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重要建設者,也是推進改革開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
其次,作為企業未來掌舵人,新生代出資人也是推動浙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浙江要把“浙江的今天”建設得更好,為“中國的明天”提供更多的浙江素材、浙江實踐,新生代承擔重要的歷史使命。
同時,新生代出資人作為企業接班人,有的已走上了前臺,有的準備走上前臺,能不能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發揚開拓精神、提升現代管理能力,對于浙江非公經濟再創新輝煌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年輕富有、起點高,這是多數人對新生代的印象。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新生代在老一輩基礎上做大做強,熱心社會公益,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但也有一些表現不夠好,對新生代出資人的整體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社會各界的關注力度都比較大。尤其現在的輿論環境,不少人對這一群體帶有一些偏見。”寧波東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培棟是名80后,但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是名“國千”人才。在浙江,像羅培棟這樣的新生代無疑是最具朝氣、最富創新精神的一個群體。
樹立新生代出資人良好形象,利用獨特的影響力去引領社會風尚,這是加強這支隊伍建設的另一重大意義。
“作為新生代出資人,無論是子承父業,還是自主創業,要想在創業道路上實現個人價值、超越前人成就,關鍵是要深刻認識并堅定執行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始終和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同心同德、風雨同舟。”廖國勛強調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對于新生代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兩代人同聚一堂,看得見的是表面的差異,看不見的是巨大的不同。
吳建榮說,自己作為老板,但名片上排第一的職務永遠是黨委書記。陳愛蓮說,自己最愛說的一句話是:聽黨話,跟黨走。
與“浙商創一代”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對黨有著天然的深厚感情相比,新生代出資人多數常年在海外生活學習,普遍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了解不夠、對國情識之不全、對傳統文化知之不深。
在當今日益復雜的世情和國情下,如果不對新生代進行教育引導,如果不主動走進他們、爭取他們、服務他們,后果將不堪設想。
從2012年開始至今共5期新生代出資人培訓班分別在省委黨校和中國延安干部學院進行宏觀經濟形勢和革命傳統教育。4期“企業創業和轉型”高級管理培訓班赴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和特斯拉、惠普等創新型企業進行實地培訓考察。
延安班的學員每次出門都會帶上“小板凳”——走到哪都可以坐下聽課。
在培訓中,這些新生代學員身上的各種標簽似乎都不見了。除了完成滿滿的學習任務之余,美國班的學員養成了在課前“暴走”的習慣,也會在課后相約去看一場球賽。

來到美國。
感受組織和團隊的力量。新生代出資人、杭州一運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浙江華潤車船天然氣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聰在延安培訓期間,每天清晨五點就會約上同學在籃球館痛快地打上一場,“生活好久都沒有這么健康了”,對他來說,培訓班的生活讓他好像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省委兩新工委書記張學偉認為,以黨建工作為切入口,通過舉辦專題培訓、專門培養、建立專人聯系制度、推動成立新生代出資人協會等舉措,深化了新生代出資人教育培養,同時也帶動了全省各級共同關心重視出資人隊伍建設。
“延安是我們黨員心靈的落腳點,更是我們行動的出發點,它將成為激勵我們前行的動力。”新生代出資人、恒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正萍說出了學員們的心聲。如今,她已是公司的黨支部副書記,在延安的所學所感通過她傳遞給了公司的每一位員工。
浙江各地也都為新生代搭建起了成長的平臺:
杭州、寧波、湖州等地探索新生代出資人列席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經濟形勢分析會、人代會等重要會議,各級兩新工委文件均抄送雙重管理的非公企業,讓新生代出資人實時掌握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
湖州、金華、麗水等市還每年選派新生代出資人到黨委政府部門進行3 至6個月的掛職鍛煉,迄今已選派200余人次進行掛職,讓這些新生代拓寬視野、熟悉政策,牢牢把準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嘉興、臺州、麗水等地安排老一輩出資人以師帶徒、結對幫扶,幫助新生代積累創新經驗……
陳麗紅,2015年既參加了延安培訓班也參加了美國培訓班,從延安到美國,從“紅色圣地”到“學術圣地”,她經歷了心靈上的巨大蛻變。回國后,她全力說服家人,取消了原定全家移民的計劃,并表示要扎根浙江,把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回饋社會。
新生代出資人、浙江大東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淑英在參加完培訓班后,立刻與公司黨委進行溝通,研究如何把黨建工作的政治優勢與先進管理經驗相結合,釋放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新生代出資人、天篷集團副總經理王利通參加完培訓,更加意識到了黨建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現在自己親自擔任了企業黨委書記,帶領著黨委一班人提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天蓬136黨建工作法”……
通過這些培訓活動,這些新生代學員加深了對黨的認識,意識到黨建工作是中國企業健康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獨特優勢和“秘密武器”,黨建強,才能發展強。
據統計,浙江省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非公企業共有新生代出資人7172名,他們所在企業100%建立了黨組織,其中1542家企業年度黨建經費超過20萬元,占總數的21.5%;467名擔任企業黨組織書記,占黨員新生代出資人的22.8%。
去年11月13日,麗水蓮都區里東村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后,新生代出資人、浙江閩鋒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邵燁雖然還在外地出差,但仍積極行動起來,組織蓮都區新生代出資人緊急籌集了8000多元的礦泉水、餅干、牛奶等災區急需物資300多箱,迅速運往災區,解了災民的燃眉之急。
“新生代”這個標簽既是認可,同時也是責任,新生代作為年輕一代的代表,要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發揮正能量,通過經營事業,帶動更多的年輕人成為國家的新生活力。”新生代出資人、杭州跨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胡浪這樣看待自己身上的新生代標簽。
新生代企業家不單單要把家族責任、企業責任承擔好,更要把社會責任放在重要的位置。
如何讓新生代擔負起老一輩企業家留下的責任?浙江省積極引導新生代參與“五水共治”“四換三名”等省委中心工作,同時也引導他們參與扶貧開發、濟貧救困等各項慈善公益事業,履行社會責任,在浙江省各級兩新工委的牽頭組織下,省市縣三級還普遍建立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青年企業家協會等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浙江7172名新生代出資人所在企業中有2537家建立了職工關愛基金,1858名新生代出資人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捐資助學等公益事業,分別占總數的35.4%和25.9%。2013年浙江省開展“五水共治”以來,全省非公企業共資助2972個村(社區)進行治水,落實資金10.87億元,向各級政府治水捐資捐款11.67億元。
新生代出資人、浙江金馬遜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林姚辰出生于1992年,在赴美培訓回國后馬上組織新生代出資人慰問麗水山區老黨員和抗戰老兵的活動,活動當天她重感冒發高燒,額頭上貼著退熱貼,但仍堅持走了兩個多小時的山路,給10位老人送去了溫暖和問候;
新生代出資人、浙江亙古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苗苗更是將自己婚禮所收禮金50多萬元全部捐獻給慈善基金會,用于救助山區貧困失學兒童……
聚光燈下,年輕一代用自己的方式喊出了“我們是新生代”的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