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飛
超聲造影增強模式在腎臟占位性病變診斷中應用的效果
姜飛
目的 探討超聲造影增強模式在腎臟占位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抽取52例進行腎臟占位性病變診斷的患者作為此次實驗對象,先進行常規超聲檢查,再利用超聲造影增強模式進行檢查,對比兩種檢測模式下良、惡性腫瘤的檢出數量及檢測靈敏度、準確性、檢測范圍、清晰度等。結果 超聲造影增強模式病灶檢出率(91.11%)及小病灶檢出率(24.44%)明顯高于常規超聲檢出率(P<0.05),超聲造影增強模式惡性腫瘤的檢出率(94.44%)、準確率(97.06%)顯著高于常規超聲檢出率(55.56%)和準確率(75.00%),兩種檢查方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檢測范圍、圖像清晰度也比常規超聲好(P<0.05)。討論 超聲造影增強模式能夠快速靈敏檢測出腎臟占位性病變,且準確率極高,值得臨床推廣。
超聲造影增強模式;腎臟占位性病變;診斷;惡性腫瘤
腎臟占位性病變是泌尿系統常見腫瘤疾病之一,一般有良性和惡性之分,由于惡性腫瘤對人生命具有極大威脅,很多患者因發現不及時造成治療及預后效果不理想,因此盡早發現、及早治療成為了重中之重。臨床上常利用超聲、CT、MRI等影像學檢查來檢測病變部位、對病變進行定性診斷[1]。有學者認為[2],超聲造影學的發展給超聲醫學檢查帶來新鮮血液,再加上超聲造影劑的 逐漸改進和超聲顯像技術的全面發展,使超聲醫學檢查達到高效性、非創性的目的。醫學上對腫瘤等檢查通常利用常規二維超聲及彩超來進行,雖然可以檢測出腎臟病灶,能夠診斷出疾病類型,但是對一部分體積小、供血不足等腎臟占位性病變卻不能檢測出來[3]。超聲造影增強模式是依賴于超聲造影劑對病灶中微小血管信號進行增強放大,來提高腎臟占位性病變的鑒別準確性[4]。本研究通過對52例腎臟占位性病變患者進行常規超聲檢查和超聲造影增強檢查,探討超聲造影增強模式在腎臟占位性病變中診斷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隨機從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中國石油遼寧遼陽石化總醫院進行腎臟占位性病變檢查的患者中抽取52例作為本次實驗對象,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58.11±2.63)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病程(2.69±1.24)年,腫瘤直徑0.8~10.2 cm,平均(5.17±1.64)cm。所有患者經B超檢查均顯示腎臟占位性病變并經手術病理證實,且均是在知情狀況下同意參加本次試驗的。
1.2 方法 先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超聲檢查,設置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頻率5 MHz,探頭選用凸陣探頭CA 431。常規超聲顯示病灶后記錄病灶大小、檢出數量、惡性診斷概率及清晰度等。
超聲造影增強模式檢測方法:(1)儀器設置為造影模式,機械指數設置為0.09,將1.2 mL超聲造影劑混懸液從肘靜脈注射;(2)靜脈注射事先配置好的0.9%氯化鈉溶液5 mL;(3)患者盡量保持呼吸平穩,開啟計時器;(4)觀察病灶灌注過程所發生的變化,采集3~5 min的動態聲像圖;(5)利用計算機內部分析軟件對病灶信號進行處理與分析,記錄病灶大小、檢出數量、惡性概率以及檢測惡性的清晰度等
其中儀器選擇Philips iu 22型意大利生產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造影劑選擇意大利Bracco公司生產的SonoVue超聲造影劑,根據超聲顯示病灶位置進行手術病理證實,對比兩種方法惡性腫瘤檢測準確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種方法下檢出病灶大小、病灶檢出數量、小病灶檢出率、惡性檢出概率及清晰度、準確率。其中病灶大小分為大(>7.4 cm)、中(2.0~7.4 cm)、?。ǎ?.0 cm)3個層次,惡性腫瘤圖像清晰度分為極清晰、比較清晰、一般清晰、模糊4種,總清晰率=(極清晰+比較清晰+一般清晰)/病灶總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5.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測方法檢出病灶大小及數量比較 經病理手術證實總病灶數為90個,其中惡性腫瘤36個。超聲造影增強模式下檢出病灶數量82個,遠遠高于常規檢查檢出數量64個,且大小在0.8~10.2 cm,較常規超聲檢查范圍1.6~10.2 cm寬,小病灶檢出數量22個較常規超聲檢查要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測方法檢出病灶大小及數量比較[n(%)]
2.2 兩種方法下惡性腫瘤檢出概率及準確率比較 利用超聲造影增強模式檢出惡性腫瘤率及檢測準確率高于常規超聲檢測(P<0.05)。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下惡性腫瘤檢出概率及準確率比較
2.3 兩種方法下惡性腫瘤圖像清晰度比較 利用超聲造影增強模式能夠將病灶很清晰地顯示出現,總清晰率較常規超聲檢查高(P<0.05)。見表3。

表3 兩種方法下惡性腫瘤圖像清晰度比較[n (%)]
由于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影響及原發性腎臟疾病的高發病率,致使我國腎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發病年齡逐漸提前,對人們生活和生命都有著嚴重影響[5]。然而腎臟占位性病變也有良、惡性之分,如果能夠及時發現病灶并診斷準確其病變類型,就可以盡早制定手術方案,達到清除病灶、緩解病情的目的[6]。常規超聲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測方法,其缺點在于不能準確判斷腫瘤性質,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增強CT及MRI能夠對腫瘤進行定性判斷,但是對于內部壞死、供血不足類腫瘤卻難以識別出來[7]。
超聲造影增強模式是主要作用機制在于通過造影劑Sono Vue作用于血管中,增強微小血管的電流信號,增強血流灌注的敏感度[8]。根據血流灌注狀態能夠檢測出微小病灶及其病變類型。不同病變類型其達峰時間、快進快慢形式不同。有研究證明[9],超聲造影增強模式下可以檢測出內部壞死、供血不足等病灶,提高惡性腫瘤檢出率。醫學工作者就是根據這些來判斷其良、惡性以及病變具體類型。
本研究結果顯示,利用超聲造影增強模式能夠及時準確檢測出惡性腫瘤,且圖像清晰度較高,檢測病灶范圍寬,對小病灶較敏感,建議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吳乃安,王英英.超聲造影診斷腎臟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8):1430-1433.
[2] 李光銀.實時超聲造影應用于診斷腎臟占位性病變的價值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10):1215-1217.
[3] 忻曉潔,毛怡然,李春香,等.超聲造影在腎臟占位性病變診斷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5,42(6):363-365.
[4] 田利玲,黃濤,文達輝.實時超聲造影在局限性腎腫瘤診斷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20(4):37-38.
[5] 張蜀,林玲,李金洪,等.腎臟占位性病變的超聲造影強化特征[J].四川大學學報,2014,45(6):984-987.
[6] 張智,趙子卓,阮鏡良,等.超聲造影、增強CT及增強MRI對腎臟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10(11):764-767.
[7] 張穎,李健初.腎臟占位性病變超聲造影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5,12(7):503-506.
[8] 王海龍.Sono Vue超聲造影對肝臟、腎臟占位性病變鑒別診斷的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29):216-217.
[9] 樊勇,蘇宏偉.超聲造影在腎臟良惡性腫瘤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醫學綜述,2013,9(7):1332-13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11
遼寧 111003 中國石油遼寧遼陽石化總醫院 (姜飛)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