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蔚
神經內科患者留置導尿管的護理探析
劉蔚蔚
目的 分析研究神經內科患兒留置導尿管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的患兒12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對患兒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干預組在此基礎之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對2組患兒的臨床干預效果給予分析研究。結果 臨床干預以后,干預組患兒發生尿路感染(3.33%)和尿液滲漏(1.67%)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6.33%)、(2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的患兒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使尿路感染和尿液滲漏發生率明顯降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護理
在神經內科疾病當中,大部分患兒除了伴有意識障礙和運動功能障礙以外,經常還會出現排尿功能紊亂,由于尿失禁或者尿潴留而必須要置入導尿管。然而在置入導尿管過程當中,經常出現尿液滲漏以及尿路感染等相關并發癥,對患兒病情恢復帶來非常大的影響[1]。因此,為了盡可能降低上述并發癥的出現,就必須采取相對應的護理干預,使患兒健康生活質量得到保障。本文選取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的患兒120例,對當中60例患兒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5年2月在江西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的患兒一共有120例,疾病類型包括有腦出血76例、腦梗死29例以及其他15例,120例置入導尿管時間≥10 d,進入醫院的時候沒有出現發熱現象,經過臨床檢查沒有感染,沒有嚴重的肝臟和腎臟疾病。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60例。干預組男43例,女17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6.4±3.2)歲;對照組男46例,女14例。年齡2~14歲,平均年齡(5.9±2.8)歲。2組患兒的相關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患兒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干預組在此基礎之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其中包括有以下幾點。
1.2.1 臨床操作護理 臨床護理人員在置入導尿管的時候,一定要按照相關臨床操作規程置入導尿管,導尿管置入的長度為:女性患兒首先插入4~6 cm,男性患兒首先插入20~22 cm。看見尿液以后再插入5~7 cm[2],之后通過充水囊給予有效固定,但是在固定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保護好置入的部分,以免由于膀胱壓力過大將導尿管沖出,等到水囊固定好以后,臨床護理人員應該緩慢輕拉導尿管一直到拉不動為止[3]。
1.2.2 導尿管護理 由于病情的需要,大部分患兒必須要采取臥床休息,置入導尿管過程當中,應該將引流導管給予妥善保管,切勿引導導管牽拉、受到壓迫以及彎折等[4]。另外,臨床護理人員要定時夾管,要盡早采取膀胱功能恢復訓練,一定要特別注意引流導管以及集尿袋的位置,不能比膀胱高,以免尿液逆行導致感染。集尿袋每天必須要更換1次,導尿管每天要更換1次,每天對會陰部位進行護理兩次,尤其是尿道口相鄰部位不可出現血跡以及分泌物等,臨床護理人員要定時輸注500 mL的生理鹽水聯合8萬U的慶大霉素對膀胱進行徹底沖洗,以免發生尿路感染。除此之外,臨床護理人員要鼓勵患兒盡可能多飲水,保證攝入量每天在1 000~1 500 mL。尿液量每小時要在30 mL以上,進而取得沖洗膀胱的目的[5]。
1.2.3 尿液滲漏護理 由于患兒逼尿肌不夠穩定,尿道口括約肌過于纖維化或者松弛是造成尿液滲漏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這個時候,臨床護理人員要對患兒實施持續引流,使膀胱內膜層深部的逼尿肌得到有效保護,進而避免出現逼尿肌纖維化,使發生尿液滲漏的幾率明顯減少。除此之外,導尿管以及球囊的刺激非常容易造成膀胱痙攣出現,導致尿液從導尿管以外排出,這也是導致尿液滲漏的主要因素。所以,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選擇使用大小適宜的導尿管,不可以采用過粗或者過細的導尿管,這是由于過粗或者球囊較大都會增加對導尿管或者膀胱的刺激,進而引發不適感以及膀胱痙攣,然而過細則會非常容易造成堵塞導致引流不暢[6]。
1.2.4 拔管護理干預 長期置入導尿管患兒在拔除導尿管以后經常會出現第一次排尿困難以及尿潴留,因此,臨床護理人員在拔除導尿管之前應該夾管3小時,這樣會使患兒膀胱充盈,當患兒出現排尿意識的時候,要立即拔管,這樣可以幫助患兒馬上排尿,在拔除導尿管以后,患兒通常能夠立即排尿,并且可以對尿道進行沖洗。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2組患兒的尿路感染和尿液滲漏發生率給予詳細記錄,同時給予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干預以后,干預組患兒發生尿路感染和尿液滲漏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患兒尿路感染和尿液滲漏情況對比[n(%)]
神經內科大部分患兒都伴有意識障礙和運動功能障礙,因此,需要置入導尿管。然而留置導尿管也屬于一種侵襲性操作,不但極易導致尿道損傷,同時增加細菌逆行感染的風險[7],對病情恢復和預后帶來較大不良影響。因此,要對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術給予高度重視,同時采取相對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8],對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的患兒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使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減少,例如,尿液滲漏以及尿路感染等,促進患兒病情恢復,目前被各大基層醫院廣泛應用。本組研究中對干預組采用綜合護理,其中包括導尿管護理、尿液滲漏護理等,根據患者病情,臨床護理人員定時夾管,及時采取膀胱功能恢復訓練,嚴格注意引流導管以及集尿袋的位置,不能比膀胱高,進而避免尿液逆行導致感染。此外,由于患兒逼尿肌不夠穩定,因而,尿道口括約肌過于纖維化或者松弛是造成尿液滲漏的關鍵因素,臨床護理人員要對患兒實施持續引流,使膀胱內膜層深部的逼尿肌得到有效保護,進而避免出現逼尿肌纖維化,使發生尿液滲漏的幾率明顯減少。導尿管以及球囊的刺激非常容易造成膀胱痙攣出現,導致尿液從導尿管以外排出,綜合護理中,嚴格選擇使用大小適宜的導尿管,以防過粗或者球囊較大增加對導尿管或者膀胱的刺激,進而引發不適感以及膀胱痙攣,過細造成堵塞導致引流不暢,繼而導致尿液滲漏。本文結果顯示,臨床干預以后,干預組患兒發生尿路感染和尿液滲漏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和上述相關實踐研究結果大致相同。
總之,對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的患兒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使尿路感染和尿液滲漏發生率明顯降低,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1] 許曉明,朱自強.醫源性尿道損傷138例診治體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3,18(3):190-191.
[2] 吳顯和,劉惠.16 F氣囊尿管插入深度和注水量的試驗研究[J].護士進修志,2010,21(7):591.
[3] 王惠琴.景繼勇.膀胱沖洗護理對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3(2):36.
[4] 黃蘭,楊雪.導尿及留置尿管的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5(1):89-90.
[5] 鄒慶香.對留置導尿管的護理及觀察[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17(2):133-134.
[6] 蔡俊紅.氣囊尿管導尿常見并發癥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19(6):93-94.
[7] 翟佳麗,趙變琴.神經內科留置導尿患者50例護理體會[J].山西醫藥雜志,2010,38(6):566.
[8] 黃芳.留置氣囊導尿管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當代醫學,2008, 14(Z 1):1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64
江西 330000 江西省兒童醫院 (劉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