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玲
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行延續性護理影響探究
吳偉玲
目的 觀察對乳腺癌患者術后使用延續性護理對化療健康知識了解程度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乳腺癌術后患者136例,以隨機的方式分為A、B 2組,每組68例,A組使用常規護理,B組則使用延續性護理,使用自制乳腺癌術后化療健康知識了解狀況調查問卷和生活質量評表(QLSBC),針對護理前后的情況展開調查。結果 B組患者在基礎化療知識、皮膚反應、骨髓抑制、消化道和飲食控制及功能訓練等方面的知識的了解程度均明顯優于A組(P<0.05)。且B組患者在出院之后的生活質量(253.54±21.35)明顯優于A組患者(220.69±23.04),B組患者遵醫行為中準時服藥63例(92.65%)、準時訓練64例(94.12%)、準時復診63例(92.65%)和科學飲食61例(89.71%)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A組改善情況48例(70.59%)、32例(47.06%)、43例(63.24%)、39例(57.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乳腺癌患者術后使用延續性護理之后,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理解水平顯著提升,同時讓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可以在臨床之中進行推廣。
乳腺癌;延續性護理;健康知識;生活質量
乳腺癌在女性群體之中的發生率較高,臨床的治療一般以手術為主,在手術完畢之后一般使用化療等方式進行輔助治療,在化療期間患者可能會發生一些不良反應,導致其出現各種不適癥狀,這些癥狀嚴重時能延續到下次化療期間。為了應對這些情況,需要讓患者了解有關知識,開展延續性護理,患者的健康問題得到有效護理。本研究觀察對乳腺癌患者術后使用延續性護理對化療健康知識了解程度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治療的乳腺癌患者136例。納入標準:經過影像學檢查之后,開展病理檢查,判定其為乳腺癌,初次開展化療的患者;對此次研究知情并表示同意的患者。排除標準:非原發性乳腺癌;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無完整語言表達能力的患者,嚴重肝、腎功能缺失的患者,或者存在全身性慢性疾病的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方法將患者隨機分為A、B 2組。A組68例,年齡41~68歲,平均(57.25±5.14)歲;手術方法:保乳手術5例,改良根治手術52例,擴大根治手術11例;文化水平:高中和以上共有48例,初中17例,小學及以下有3例。B組68例,年齡39~69歲,平均(58.12±5.11)歲;手術方法:保乳術2例,改良手術54例,擴大性根治術12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49例,初中16例,小學及以下共有3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使用常規護理,主要在住院期間讓病房處于清潔狀態,對飲食進行干預,開展用藥治療,對病情發展情況實施觀察,并對疾病的有關知識進行講解,也要進行出院之前的健康指導。
B組則在這個基礎之上使用連續性護理。具體來講就是要在出院之前開展護理的講解工作,對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講解,在患者出院之前的1周之內,研究者需要創建起健康的專門小組開展講座活動,主要內容就是針對化療之后發生的各種對健康產生干擾的情況,也要講解在家庭開展康復訓練的方法,同時也要開展細致化的講解。研究方編制《乳腺癌患者的指導手冊》,其中的內容需要包括乳腺癌手術周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處理方式。護理人員直接發放給病人和家屬,同時對患者開展預防和護理方面難度方式方法。也要開展出院前評估,在患者正式出院之前的
3~4 d,案例管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開展整體性質的護理評估,其中包括心理、生理、環境和健康等方面,并對患者的健康問題進行記錄。開展電話隨訪,在患者出院1周之后,研究方法安排專門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開展電話隨訪,每周要開展1次,15~20 min進行1次,以此達到對患者健康情況和康復鍛煉進行指導的目的。在此期間,在家庭適應性持續增強的情況下,患者會對醫院的健康干預逐漸遺忘,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康復指導,要從患肢防護、并發癥、預防、基本生活能力和康復鍛煉引導等。家庭訪問,患者出院時間達到1個月之后,研究方要安排專門的護理人員前往患者的家庭中開展訪問活動,主要對電話隨訪過程中各個環節進行進一步的詢問,并對之前的遺漏之處進行補充,然后從其中選取重點主要內容深入指導。
1.3 觀察指標 自制術后健康水平調查表,主要從基礎化療知識、皮膚反應、骨髓抑制、消化道情況、飲食控制和功能訓練等角度開展調查。各個條目都分為1~3級評分方法,1分為不了解,2分為部分了解,3分為徹底了解,分數距離3分越近,則掌握程度越深,離1分越近,掌握程度越低。
在生活質量方面,使用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評表(QLSBC)。這個表中存在軀體、心理、社會和信仰等4個因子,一共46條目,每條目10分,共46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狀況比較 護理之后,B組的健康知識了解情況顯著比A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健康知識了解程度(x±s)
2.2 2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B組在軀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功能和總分方面比A組的表現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生活質量比較(x±s)
2.3 2組遵醫行為比較 在護理之后,B組準時用藥、準時鍛煉、準時復診、科學飲食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n(%)]
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乳腺癌的發病率、病死率等持續上升,對人們健康造成的威脅日益增加[1]。近幾年,乳腺癌在診斷方式和治療上都獲得了較大進步,但是忽視手術之后康復訓練和預防的局限持續出現,讓很多患者在得不到應有的救治和防護,最終死亡[2]。乳腺癌給人們的疾病和健康形成很大的威脅,再讓患者承受很大身心折磨的同時,也讓整個患者的家庭和社會承擔相應的壓力[3]。為此,研究如何使用積極的方式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病采取積極的輔助措施十分必要,能讓這些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4]。
在人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的情況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得到延長[5]。但一些地區依舊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這些疾病患者在手術之后得不到有效的指導和保障[6]。因此,護理學科持續發展,國內外護理人員都對乳腺癌化療之后出院進行干預展開研究[7]。延續性護理是以整體護理為基礎[8]。屬于在院護理的延伸,讓患者在出院之后依舊能得到專業的護理指導,對康復有很大的積極意義,讓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減少病死率[9]。
本研究中,護理之后,B組的健康知識了解情況顯著比A組高(P<0.05),且B組在軀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功能和總分方面比A組的表現好(P<0.05),其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表明,患者在干預之后了解有關知識的程度加深,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患者術后使用延續性護理之后,患者加深了對化療健康知識的了解,生活質量明顯比之前高,可以在臨床中推廣。
[1] 潘偉琴,葉新青,葉洪.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行化療的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1(36):86-89.
[2] 馬琴,鄭小琴.綜合護理干預在緩解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意義[J].特別健康:下,2014,14(7):351-352.
[3] 朱冬蘭,呂勝.扶正消瘕飲調護對乳腺癌術后放化療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新中醫,2015,25(2):175-177.
[4] 謝亞莉.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分析[J].青春期健康,2014,11(4):46.
[5] 李泉源,嚴禮琴,魏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聯合化療對患者并發癥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外科雜志,2015,22(2):132-134.
[6] 馬家芹,王夢娜,胡云中,等.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5(15):134-136.
[7] 張盼.乳腺癌術后化療的護理[J].健康必讀旬刊,2014,12(7):1242.
[8] 洪娟.心理護理用于改變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個人形象的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2):134-135.
[9] 白衛春.舒適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5, 21(22):417-4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65
江西 330009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 (吳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