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
頭孢替安皮膚過敏試驗陽性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分析
黃潔
目的 探究頭孢替安皮膚過敏試驗陽性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方法 選擇50例頭孢替安皮膚過敏試驗陽性患者,對這些患者均采用更換其他抗菌類藥物治療。結果 50例頭孢替安皮膚過敏試驗陽性患者在采用其他抗菌類藥物后,均沒有不良反應的發生。結論 關于頭孢菌素類藥物應用是否進行常規皮試目前尚無明確定論,各有關部門應盡快給予明確規定,并編入藥典,以利于更好的指導臨床工作。
頭孢替安;皮膚過敏試驗;抗菌藥物
頭孢替安為半合成的第二代頭孢菌素,因其對革蘭陰性菌,枸緣酸桿菌,吲哚陽性變形桿菌的作用比較優良[1]。所以常被用來注射治療術后感染,骨和關節感染,呼吸系統感染等其他感染。但由于人體體質的差異,頭孢替安可引起部分人群的過敏反應[2-4],本文就頭孢替安皮膚過敏試驗陽性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2014年鷹潭市人民醫院收治的頭孢替安皮膚過敏試驗陽性患者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6個月~15歲的患者20例,16~30歲的患者15例,31~45歲的患者10例,>45歲的患者5例;在科室分布中,兒科15例,胸心外科18例,皮膚科9例,其他科室8例。整個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進行,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 方法 調取頭孢替安皮膚過敏試驗陽性的的50例患者的病例,對病例中記錄的患者頭孢替安皮膚過敏情況,更換藥品使用情況,有無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1.3 觀察指標 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過敏反應均可致皮疹、蕁麻疹、哮喘、藥熱、血清病樣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等。
2.1 頭孢替安過敏患者更換藥品情況分析 50例頭孢替安過敏患者更換其他頭孢素類,青霉素類藥品后,過敏實驗結果均為陰性,即沒有發生過敏反應,且沒有不良反應的發生。見表1。

表1 頭孢替安過敏患者更換藥品情況分析[n(%)]
皮膚過敏試驗是預測過敏反應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5],頭孢類及其他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具有抗菌活性強,不良反應少等特點,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一類抗菌藥物。目前對于頭孢類及其他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皮膚過敏試驗執行情況分歧較大。現階段,只有幾類頭孢素類藥品表示在使用前進行皮膚過敏試驗,且僅有頭孢替安明確規范了皮膚敏感試驗方法及用量[6]。青霉素與頭孢菌素都有β-內酰胺環,會有交叉過敏反應,但對頭孢菌素類過敏的患者僅有15%左右對青霉素過敏,而對青霉素過敏的患者中有大約70%左右對頭孢菌素過敏,所以在本研究中選擇了用青霉素作為頭孢替安過敏的更換藥品。雖然在頭孢菌素類藥品說明書以及《新編藥物學》指出對一種頭孢菌素類藥品有過敏反應時[7],就禁用其他類頭孢菌素類藥品。但很多臨床結果表明,經常會有患者只對一種頭孢菌類藥品,而對其他類頭孢菌素類藥品無過敏反應。同時若禁用他類頭孢菌素類藥品會使用藥范圍縮小,不利于患者的恢復[8]。所以本研究中選擇了用其他類頭孢菌素類藥品作為頭孢替安過敏的更換藥品。
臨床實驗表明,BLs作為半抗原,真正起到過敏原作用的是其高分子雜質,對這些雜質根據來源的不同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在具有先進科學技術的今天,外源性雜質已日趨減少。內源性雜質是抗菌藥物的自身聚合物,對減少其在抗生素藥品中的含量已成為重中之重。內源性雜質的產生主要有兩種途徑:其一為母核活性位點與其上的活性基團的聚合;其二為母核活性位點與側鏈活性基團的聚合。當內源性雜質的產生為途徑一時,對BLs母核具有強烈反應的患者,會產生完全交叉過敏反應,所以應放棄此類藥物的使用;當內源性雜質的產生為途徑二時則表現為部分交叉過敏,此時可以選擇側鏈相差較大的其他藥物。而頭孢菌素類藥物母核相對穩定,變應原性是由R1側鏈決定的。這種側鏈的差異直接導致了頭孢菌素各種類之間缺乏共同的抗原決定簇,從而各種頭孢菌素之間,頭孢菌素與青霉素之間就很少發生交叉過敏發應。
關于頭孢菌素類藥物應用是否常規進行皮試目前尚無明確定論。但對于頭孢替安皮膚過敏試驗陽性患者更換藥物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在用藥前首先詢問患者的過敏史。(2)注射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前,均按照說明書具體用藥量進行皮膚過敏試驗。(3)對青霉素過敏的患者,不再選擇其他種類青霉素藥物進行治療,可以選擇二代頭孢菌素類藥品。但需進行皮試。(4)對頭孢菌素過敏的患者,不再選用青霉素類藥品,但可以選擇含有不同側鏈結構的頭孢菌素。但仍需進行皮試。(5)皮試試液要做到現用現配,因為貯存時間長,貯存方法不恰當均可以導致高聚合物含量的增加。(6)醫護人員需要認真學習皮試的操作技術,準確判斷皮試結果,促進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安全合理。
綜上所述,各有關部門應盡快對頭孢菌素類藥物應用是否進行常規皮試進行明確規定,并編入藥典,以利于更好的指導臨床工作。
[1] 崇小萌,張宇,胡昌勤.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殘留溶劑的測定[J].藥物分析雜志,2010,30(6):1090-1095.
[2] 唐群星,劉明東,顏有儀,等.HPLC-MS/MS分析鹽酸頭孢替安酯中未知雜質的結構[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4(3):481-484, 493.
[3] 李燦,閆盈盈,翟所迪.比較頭孢菌素與青霉素類用于幽門螺桿菌根除的薈萃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0(4):350-353.
[4] 席韓旭,武軼群,張洋,等.北京市三級綜合醫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頭孢菌素應用的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 18(9):847-850.
[5] 杜萍,李鵬飛,劉洪川,等.LC-MS/MS法測定人尿液中頭孢替安濃度的不確定度評價[J].中國新藥雜志,2015,24(17):1996-2002.
[6] 孫波,閆國強,孫巖,等.尿毒癥并發頭孢菌素腦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10):777-779.
[7] 孟國慶,趙林,戴秀君,等.頭孢菌素C高產菌株的推理選育[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1,36(12):889-894,951.
[8] 呂燕妮,溫金華,魏筱華.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機制與化學結構的關系[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11):1050-10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94
江西 335000 鷹潭市人民醫院藥劑科 (黃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