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飛馬到膚施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后,周恩來到西安代表中國共產黨去處理事變善后。當時的黨中央設在陜北保安(今志丹縣),交通不便,張學良只能派自己的專機到膚施(延安)接人。保安到膚施的路程有85公里多,當時又下著鵝毛大雪,且膚施城內駐有膚施、安寨和保安3縣民團,共有1500多人的武裝。
周恩來一行雖然重任在肩,卻不能輕易進入膚施城,因為很危險。周恩來果斷決定:騎馬繞過膚施城到甘泉去,那里駐有東北軍,讓東北軍用汽車送他去西安。
16日一早,周恩來一行冒著寒風,策馬西行。當他們繞過膚施城,沿著崎嶇的山路,翻越幾道山溝,來到杜甫川時,天已近中午了。正焦急間,忽然聽到飛機的馬達聲。周恩來仰天一望,反應極快地說:“這一定是張學良的飛機來接我們的?!庇谑?,他們調轉馬頭,趕回到膚施城郊。然而,由于民團的阻攔,他們無法直接去東郊機場。于是,周恩來就讓隨行的張子華以“南京派來與中共談判的代表”身份,拿著周恩來親筆寫的紙條,由周恩來的副官邱南章陪同先進城找到膚施縣縣長高仲謙,讓他下令民團不要阻攔。這樣,周恩來一行才得以催馬趕往東郊機場。這時,駐膚施城內的民團惶恐地喊:“紅軍沖過來了!”城內外頓時亂了起來。幸虧隨飛機而來的張學良秘書劉鼎(中共秘密黨員)對高仲謙說:“不準開槍,否則發生問題要你負責!”高仲謙立即命令民團不許開槍,周恩來一行這才從南山繞過去趕到機場。
九死一生的飛行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1937年2月13日,周恩來因有重要事情回延安,就請楊虎城寫信派一架軍用飛機送他回一趟延安。
周恩來到機場后,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第七大隊第六中隊的飛行員得知是要送紅軍領袖周恩來,都感到事關重大,不聲不響地溜走了。這時,留下沒走的飛行員祝葆卿向副中隊長陳又超提議:“既然周將軍有急事要走,請批準讓我帶他上去試試?!标愑殖q豫片刻,答應了。
當天天氣狀況不好,飛機飛到西安北邊的三原縣上空時,烏云遮天,雨也越下越大,機頭前茫茫一片。祝葆卿一看繼續朝前飛有困難,就轉過身來,帶著緊張的心情向后艙打了一個前進還是回頭的手勢,周恩來微笑著用手朝前指了指,示意繼續前進。于是,祝葆卿駕駛著飛機很快又沖到同官縣上空。
在強風暴雨襲擊下,飛機失去了平衡。突然,一股強大的氣流從上往下沖擊下來,飛機又發出“昂昂昂”的怪叫聲,機身急劇下沉,祝葆卿連連使出應急的駕駛措施都沒能奏效。眼看著將要機毀人亡,他就拼命地一面向后艙打手勢,一面大聲喊叫:“不好,快跳傘!”周恩來搖了搖頭,表示他不會跳傘。祝葆卿想到,如果自己跳傘,那么周恩來肯定與飛機同歸于盡。在這萬分火急的情況下,祝葆卿決定想盡辦法擺脫危險,化險為夷,于是他繼續頑強地掌握著操縱桿,幾乎是在不可能的絕望中又一次使飛機平飛了。在祝葆卿的苦苦操縱下,飛機終于飛出了烏云層,一直繞到洛川上空,航線上云層稀疏多了,但遙望延安依然云遮霧障。他不便再冒風險飛行,只得繞道返航,降落到西安機場。
周恩來一下飛機就搶先一步跨到前邊說:“祝飛行師,讓你受驚了?!弊]崆漕D時感到一陣溫暖,頗帶幾分歉意地說:“很遺憾,我沒能送你到延安?!敝芏鱽韰s像沒事似的,指著烏蒙蒙的天空,輕松地揚揚眉毛說:“這不能怪你,是天公不作美嘛?!?/p>
多年之后,每當祝葆卿回憶起那一次送周恩來去延安的往事時,他都十分感慨地說:“周恩來將軍為國為民,那可真是九死一生??!”
幔帳后的槍口
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放走蔣介石并草率跟著蔣介石到南京負荊請罪后,反被蔣介石無理扣押,導致東北軍群龍無首,一片混亂。在救回張學良的問題上雖然大家是一致的,但在究竟是用文救(和平方法)還是武救(打仗方法)上卻出現了互不相讓的兩派。最后,由張學良一手提拔的一幫“少壯派”們失去理智,在2月2日清晨槍殺了他們認為主和的67軍軍長王以哲,這就是東北軍內著名的“二二”內訌事件。
周恩來為了向東北軍表示作為朋友的哀悼和關心,趕到王以哲家中吊唁。當時有好事之徒惡意挑撥說:少壯派們殺王軍長是受共產黨指使挑動的。這時,人在現場、年僅18歲的王以哲小舅子信以為真。當有人說中共的周恩來等人前來吊喪時,這位年輕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下拔出手槍,將子彈推上了膛,一邊藏身到幔帳后邊一邊大聲說:“就讓共產黨人活祭我的姐夫!”
一旁的王以哲夫人一聽,頓時嚇白了臉,她一把拉住弟弟的手說:“千萬不能,人家共產黨的周恩來是鼎芳(王以哲字)真正的朋友?!边@真可謂千鈞一發,如果不是王夫人發覺并及時制止,那將是怎樣的結果?今天回想起來也足以令人心悸。
勞山槍聲驚天地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周恩來又面臨著一個新的艱巨任務———同國民黨談判。4月25日,周恩來等人坐上一輛卡車離開延安。卡車剛剛進入了甘泉縣境,車窗外突然響起了槍聲。不多時,左側的峭壁上、左后側的崖畔間和車頭方向,都響起了槍聲。
周恩來下令直接開車沖過去,但敵人事先在土公路上挖了塹壕,卡車往前還沒沖出五六米遠,右車輪就已陷進溝壕。這時,埋伏在前邊不遠的壩梁上的敵人開火了,隨著卡車嘎的一聲停住,司機老李身中數彈,倒在駕駛座上。
周恩來敏捷地翻滾出駕駛室,對車上的人發出短促的命令:“下車!散開!還擊!”
坐在車廂里的張云逸命令陳友才和陳國橋:“陳參謀長,你保護周副主席迅速轉移;陳排副,你組織戰士進行抵抗?!甭牭矫睿刹俊鹗垦杆偬萝嚀屨加欣匦?,予以還擊。盡管敵人居高臨下,用的都是長槍,給他們造成很大的殺傷。但他們毫不畏懼,手持短槍頑強地戰斗著。就在周恩來等人往右撤下公路時,陳友才為了吸引敵人的火力,拖著疼痛的傷腿,不停地向敵人射擊。但不久,他就被敵人射來的排槍子彈奪去了生命。
周恩來帶領張云逸、孔石泉等人鉆進樹林,正行進間,忽然身后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3人迅速做好戰斗準備,待臨近一看,原來是特務隊的戰士曹鴻都。曹鴻都向周恩來匯報了他撤出戰斗時的情景,并說他是奉陳國橋之命特意趕來保護首長的。
4人決定先回延安,他們攀登斷壁危崖,苦行多時,終于脫險。
就這樣,周恩來脫險了。然而,勞山遇襲,周恩來一行22人,當場就犧牲了11位,其他人也都受了傷,只有周恩來、張云逸、孔石泉和曹鴻都4人平安無事。在勞山遇襲后,周恩來一直隨身帶著一張陳友才的一寸照片,在這張照片背后,周恩來親筆寫下了“勞山遇險,僅剩四人”幾個字。幾十年之后的1973年,周恩來陪外賓到延安時,還對延安地委書記土金璋等人說:“我一生遇到過許多危險,在勞山的那次是最危險的一次。”
(摘自《黨史縱覽》,秦九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