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英
[摘 要] 近年來,國際交流發展迅猛,國際性職業人才緊缺,專業的雙語教學成為當務之急,而傳統的雙語教學方法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國際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從教材、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空間的拓展等環節出發,進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提高雙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國際化專業人才。
[關 鍵 詞] 國際化;高職院校;雙語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176-02
雙語教學,指在學校應用兩種語言進行課本內容的不同形式的雙語教學,包括先部分使用學生的本土語言,然后逐步過渡到全外語教學,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求知、交流的習慣和能力,并利用外國語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有時候這也被稱之為過渡性的雙語教育。
國外的雙語教育已經經歷了100多年的研究發展歷程,許多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亞等,在長期雙語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形成了良性的循環。我國的雙語教學實驗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從目前情況來看,盡管積累了不少經驗,然而在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必要的理論提升與整合。
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不斷發展,以及大學生英語基礎水平的不斷提高,雙語教學發展很快,其普及亦已成為趨勢。社會上也急需一批既懂專業技能又有較高英語水平的高級人才。高職院校是培養具有一定技能的職業技術人員的主要陣地,發展雙語教學任重而道遠。
一、高職院校開設雙語教學專業課程的必要性
(一)專業課程和外語之間的天然聯系
不少專業課程,如,國際物流、國際貿易等,其專業知識和英語有著天然的聯系。如,在國際物流這門課程的專業術語中,就有很多英文縮略語。在國際集裝箱運輸中,整箱貨就用“FCL”(FULL CANTAINER LOAD)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如果不懂英文的意思,單靠死記硬背來理解和掌握“FCL”,效果就會很差。教師在講授這些專業課程時,對于一些專業術語,采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了專業知識,又學習了英語,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二)有助于加快高職院校的國際化進程
通過教學改革,在教學方向、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計劃等方面,形成與國際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接軌的課程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緊跟教育國際化的步伐,培養出一批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國際化要求的高水平的高職院校畢業生。
以物流專業為例,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國際物流發展迅速。從事國際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的物流行業從業能力,同時還必須有較高的專業外語應用能力。對企業而言,只有擁有大量這樣的專業人才,才會具備核心競爭能力。為此,高職院校應緊跟國際化步伐,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國際化專業職業技術人才。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雙語教學的教材主要是英文教材,授課教師也是精通專業知識和英文的優秀教師。經過專業化的學習,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很大提高,還可以及時了解本學科發展前沿性的理論和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社會,培養成為具有國際合作意識、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的外向型人才。
以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浙商院近幾年在國際化發展方面發展迅猛,每年都會選拔學生到臺灣的知名學校進行交流學習,經貿學院的市場營銷專業成立了中法國際班,學校的跨境電商專業發展也很快……這些改革和發展,為培養國際化的專業人才做出了很大貢獻。
雙語教學需要通過專業英語課程的教與學,使學生能夠用外語進行專業的學習、研究和工作,可以讀懂外文文獻資料,具備國際交流和工作的能力。
二、雙語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選擇合適的雙語教材
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利器。國內的大學本科院校在雙語教學的教材方面,比較多的做法是直接引進國外原版雙語教材,這對大學的本科院校可能有效,而對于學生外語水平普遍較低的高職院校,效果卻不太明顯。因此,如何利用教材這把利器讓學生受益匪淺是高職院校雙語教學中遇到的一大難題。
建議教師在學習理解原版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國際專業實踐的最新發展情況和自身雙語教學經驗的積累,編制適合高職院校學生、適合本專業的雙語教材,制作高質量的、圖文并茂的雙語課件,利用現代技術實現立體化的教學。
(二)改進教學模式
相對本科生而言,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較薄弱,其對專業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學習態度上也不容樂觀,容易出現對課程不重視、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應付了事等現象。
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語法翻譯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抓住學生好動的特點,多給他們創造適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國際上有許多發達國家的雙向式教學模式比較成熟,如歐洲的精英雙語教育、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學模式等。
針對國內高職院校情況,建議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就是根據課程的所有內容,設計合理的項目任務。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教師負責指導。如,讓學生扮演各個崗位角色,進行場景模擬,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語言和教學風格。這樣,學習者通過與教師、其他學習伙伴、環境的互動,自主掌握知識,并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在多維互動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而非以往“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者,學生由課堂知識被動接受者轉為主動學習者。
通過多維互動,學生更好地學習了專業知識,掌握了專業技能,而且也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
另外,還可以通過開設案例課,由學生單獨或分組對相關案例進行討論,提出思路和辦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師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和拓展教學空間,采用圖片、視頻、錄像等一切有助于理解的方法和手段。
現代的多媒體系統,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通過對學習者多種感官的刺激,使得學習者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例如,可以通過實訓室的多媒體設備,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在工作狀態下去學習,創造興趣激發式和自主學習式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他們外語和專業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教師還可以進行網絡化的教學,通過網絡平臺創建精品課程,進行雙語教學的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創新等方面的共享,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和學生進行互動,從而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掌握情況以及思想動態等。
(四)雙語教學空間的延伸和拓展
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條件,讓學生在合適的時間到企業參觀或實習,參與企業的實踐,提高英語實踐能力。學生應虛心向相關崗位的師傅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和外語水平的極佳途徑。專業教師和學生通過組織或參與專業外語節目制作、競賽、演講、電影周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活動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真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總之,在國際化背景下,專業外語的應用滲透在商業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專業外語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該行業中商務交際的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理論、方法和手段的不斷創新,雙語教學的改革問題備受關注。
在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將這個過程視為一個雙方互動的過程,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從長遠來看,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固化和靜止的。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雙語教學要想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必須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不可刻舟求劍。
參考文獻:
[1]蓋美娟.高職院校英語語篇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王寧.物流英語跨文化適應案例模擬實訓教學:以就業質量提升為重點的職業英語教學改革[J].物流科技,2014(3).
[3]肖小月.提高《國際物流》雙語教學質量探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9).
[4]邱玉琢.基于折中式教學觀的專業英語教學創新[J].文教資料,2013(7).
[5]左雪蓮.高校多維互動式教學探討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