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晨陽
[關 鍵 詞] 高校;健美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111-01
健美操是一項以有氧運動為基礎,綜合了體操、舞蹈和音樂三者優點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它起源于傳統的有氧健身操。健美操運動在我國的起步較晚,但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較快,目前,高校已成為健美操運動后備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因此,本文試圖從高校健美操的師資力量、健美操運動員以及培養模式三個方面,對高校健美操后備人才的培養現狀進行具體探討和分析,并找出高校健美操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進一步優化高校健美操人才培養機制,這對于提高我國高校健美操專項的培養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健美操人才,推動我國健美操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一、在教學中怎樣培養人才
(一)教育教學方法培養
目前,高校健美操人才教學能力培養主要是采用社會實習的方式,通過實習,可以幫助高校健美操人才對健美操教學的基本步驟、基本流程、基本教學方法等進行具體了解,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健美操課的設計、內容選擇、教學計劃制定等,通過具體的社會實習,可以幫助高校健美操人才逐漸形成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這對于高校健美操人才在以后從事健美操教學或訓練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專項技術培養
專項技術培養內容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培養的重點,健美操運動員只有熟練掌握健美操專項技術,才能逐漸提高自己的專項技能,對于以后的教學和訓練工作的開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師在人才專項技術培養內容上應該既要有所側重,又要兼顧到專項技術培養內容設置的全面性。
(三)健美操人才身體素質培養
身體素質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其中速度素質、力量素質以及柔韌素質等都是培養健美操人才身體素質的重點,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地完成健美操難度動作,熟練掌握健美操專項技能。
(四)健美操人才的健美操創編能力培養
對健美操人才創編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點。健美操創編能力培養是健美操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是健美操專項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實踐。但根據調查了解,高校對在健美操人才創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高校健美操人才在成套動作的布局、結構和內容編排上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對高校健美操人才進行創編能力培養,首先,要加強對健美操人才進行理論知識培養,理論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系統化知識體系,對健美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理論知識培養,幫助健美操人才掌握健美操創編原則和創編步驟以及創編方法,能夠掌握創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創編要素。在此基礎上,結合不斷的實踐,幫助健美操人才逐步形成基本的健美操創編能力,創編出具有藝術價值的健美操動作,使健美操人才的創造性得以發揮。
二、健美操人才的多媒體使用能力培養
多媒體使用能力是高校健美操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對多媒體技術的熟練使用,可以提高高校健美操人才的綜合素質。多媒體課件可以解決健美操傳統教學過程存在的不足,目前設計多媒體課件常用的軟件有PPT、Word、Flash等,可以將這些軟件結合使用,做出一個集動畫、文字、聲音、圖片于一體的健美操立體教學課件,這種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方式將裁判法知識系統、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準確地將健美操專項技術講解出來,更易于學生學習和理解,真人或動畫演示的新穎講解方法極大地提高了高校學生對健美操技術的學習興趣。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健美操教學的改革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為健美操教學突破傳統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持,健美操專項技術教學需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使健美操技術的教學更加形象,按照傳統的健美操教學方法進行學習,會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即使在課本教材中附上了一些簡單的演示圖片,但這種平面圖畫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要求較高,很難達到立體化的學習效果,這不利于培養學生對健美操專項技術的學習興趣。因此,為了提高高校學生在以后工作中的教學教育能力,必須加強對高校健美操人才的多媒體技術使用能力的培養。
三、結論與建議
高校健美操人才專項技術培養內容主要包括彈動能力、肢體動作控制能力、平衡點控制能力等多個方面,但高校健美操人才專項技術培養內容設置中,對于與同伴動作的協調配合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健美操人才培養的質量。
高校健美操教師在健美操人才心理培養上較為注重情緒培養、意志力培養、團隊精神培養、感知覺培養,但在性格培養和人格培養上的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高校健美操人才培養還包括交往能力、創新能力、創編能力、教學能力以及多媒體技術使用能力等方面。
參考文獻:
[1]程其練,周美芳,郭娟,等.在健美操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2(3).
[2]陳貴芳.強化健美操專修學生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途徑與手段[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