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
[摘 要]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創新創業對時代發展有重要意義。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題,在了解現實的基礎上通過美高校雙創教育發展的啟示,探究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平臺教育發展路徑,以期推進適應當下社會經濟背景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關 鍵 詞] 創新;創業;職業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14-01
我國面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期,與之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同樣面臨著供給側改革,而創新創業是教育領域全面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公民責任,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必由之路。
一、推行人事激勵制度,建立創新創業教育隊伍
大學教師作為經濟社會的“知識中心”,大學中教育推行的主力軍,他們在知識擴散和創新變革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本身的創新創業能力影響著這項工作開展的水平。借鑒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經驗,在2010年時該校首次將創新創業活動納入教師晉升和獲得終身教職的標準,要求所有參與晉升或競爭終身教職的候選人提供一份他們發明及這些發明申請專利的情況報告、已注冊的版權材料、技術許可證以及其他在創業和創新領域產生過影響的技術轉化活動。我國對創新創業逐漸重視,不僅體現在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各種利好政策,同樣考慮到了高校教師的這一直接參與群體。教師直接參與創新創業不僅是對其自身發展的提升,更可通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所獲得的經驗和成果來反哺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我國在鼓勵教師創新創業中開始了全新的嘗試,這對于組建高水平創新創業教育隊伍,豐富創新創業經驗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二、開啟合作新模式,豐富高職創新創業特殊項目
高職院校在挖掘自身人力資源潛力的同時,可以通過新的合作模式整合各方創新力量。如紐約大學創新實驗室,它面向全校所有專業學科具有創意的思想者開放。實驗室的核心理念就是合作與創新,它接受來自全校所有開發新產品/服務和新商業模型的學生并組建團隊,由相關專業領域的教職員工、校友、合作企業培訓他們,利用專業領域的專業方法流程優化細化他們的創意。實驗室有專門的專利和無形資產檔案服務項目用來保護他們的創意和參加團隊的建立,并且在后期可以協助出售這些資產給工業界,各方從該計劃中獲益。在高職創新創業投入有限的情況下,這種合作模式具有較高的參考意義。
三、在校課程管理平臺化
正如以美國斯坦福大學為主導的新媒體聯盟所指出的“教育與科技的集合是教育發展的一種新趨勢”。教學輔助軟件的發展讓教師在教學中有了殺手锏。
1.開放且免費的課程管理平臺,讓教師在教學技術管理層面、教學學習層面和社會交往層面都能給予教師和學生很好的課程體驗。讓教師在信息化平臺中以嶄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課程設計,及時調整課程設計并且明顯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的能力培養也不再局限于課程知識的記錄和吸收,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重視。
2.在保持知識目標有效傳播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進行挖掘,通過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讓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實現更貼近于人才創新要求,學生的自助學習、自主探究和自我創新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得到培養。模塊項目化的設計是符合認知規律的課程設計再造,讓通識課變得更加適合學生,進而更具吸引力。
3.信息化的手段作為突破點來打破傳統課堂模式,推動學生探究體驗學習,除了通過Moodle網絡平臺實現學生參與、教學管理以及教學評價外,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運用信息化交流在大課堂上也可以進行“頭腦風暴”,學生在討論中升華,“頭腦風暴”環節結束后,教學進入總結提高環節,學生完成知識內化。
四、“互聯網+”助力高職創新創業發展保障體系建立
2012年,紐約大學理工工程學院嘗試建立校內孵化器,向原型類創業團隊免費提供3D打印機、3D掃描儀,各種傳感設備甚至到烙鐵、機床等制造設備,這里成為激勵學校創新創業的地方,也為參與者提供了相遇與合作的機會。隨著“云服務”技術的發展,中心的虛擬租客的增速已高于現場租客,這為高職學院解決創新創業保障體系的不足提供了良策,因為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傳統以技術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創新1.0模式正在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開放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模式轉變,知識社會和數字化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世界各地的數字化工廠正逐漸將制造業變成另外一種可由網絡瀏覽器獲取的“云服務”,通過云技術可以向擁有數字設計和網絡支付能力的普通人提供基于互聯網的按需制造服務。這樣,每個人的創意可以直接轉換為產品已不是夢想,而且無須自建工廠或公司成為可能,只要你需要,就可以隨時通過少量的工業設備獲得。這正是目前整個世界發展的趨勢,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同時也是高職技術類院校創新創業保障系統的發展趨勢,“互聯網+”為核心的創業2.0時代的到來將會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春天。
總之,高職創新創業的研究與發展歷史不長,還處在發展期,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配合國家創新創業的國家大戰略,推進職業教育創新創業研究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創新變成一種基因植根于我們的血液,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喬玉香.學生評教的理論及實踐[J].中國農業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