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益
[摘 要] 李賀和李商隱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詩人,在詩歌的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后世很多人所贊揚。李商隱是晚唐的詩人,在詩歌的創作方面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李賀的影響,他們的詩風在某些方面有些相像,但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就李賀和李商隱詩歌藝術方面的差異進行了探究。
[關 鍵 詞] 詩歌;藝術差異;語言結構;創作方式
[中圖分類號] I20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85-01
李賀和李商隱所描寫的詩歌中都有一種朦朧美,他們因為在仕途上的相同遭遇使得在用詩歌抒發情感的時候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他們的詩歌又有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唐朝的詩歌中有自己的一隅之地。李賀和李商隱詩歌的不同之處,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一、詩歌的語言結構不同
李賀的詩受楚辭、古樂府、李白等的影響較多,因此在他的詩歌中充滿著傳奇的浪漫色彩,例如《天上謠》《李憑箜篌引》等都是詩人發揮自己奇特的想象進行的創作,在現實生活中詩人根本不可能去過天庭,也無法了解天庭的景象,但是在《天上謠》這首詩歌中詩人通過瑰麗奇巧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天上一片祥和寧靜的盛景;而在《李憑箜篌引》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各種奇雋的語言描寫了樂聲的動聽悠揚,但是“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的場景實現生活中沒有發生過,這些都是詩人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來完成的,因此李賀詩歌中的詩句大多語言富有獨創性且語句驚心動魄,能很好地滿足人的想象。在詩歌的創作方面,李賀大多寫的是古體詩、樂府詩,很少寫近體詩,他現存的詩歌當中沒有七律。
相對于李賀的洋溢著浪漫主義的詩歌,李商隱的詩歌則偏向于寫實。在詩歌的創作過程中,李商隱所用的語言大都文辭情麗,有一種幽靜深沉之美,因為他非常善于使用典故,所以他的詩歌中經常能看到使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來表達情感。例如《馬嵬》這首詩中就借用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而在他那首非常有名的《錦瑟》中,他也引用“莊周夢蝶”的故事。雖然李商隱的詩歌相對于李賀的詩來說偏重于寫實一點,但是在某些方面的表達比較晦澀難懂,像前面提到的《錦瑟》一詩,人們至今對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還是莫衷一是。李商隱比較擅長的是七律和五言排律,在詩的格律上與杜甫相似。
二、詩歌創作方式的不同
李賀的詩句大多富有浪漫傳奇色彩,很多詩句都是自己通過豐富的想象力進行自創的,因此他的詩歌中經常用到擬人、同感、比喻等修辭手法,詩中放射著奇特虛幻的色彩。李賀被人稱為“詩鬼”,他在很多地方都會通過寫鬼寫神來表達現實人生。比如《蘇小小墓》《夢天》等,很多匪夷所思的奇語都是他自創的,其語言色彩濃烈,非常傳奇大膽。像《蘇小小墓》中的“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珮”這幾句話表面是在寫景,其實也是在寫人,使得我們在閱讀這首詩的時候能夠產生相應的冥想。又如《夢天》中“玉輪軋露濕團光”的奇妙景象也能給人無限的聯想,這種奇特的詩風是詩人獨創的,具有鮮明的特色,也使得后人在閱讀詩歌的時候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商隱在詩歌中經常會用到典故,將豐富的情感融入客觀的描寫之中,通過古今的對比來借古諷今。他在詩歌的創作方面受杜甫放任影響較深,因此李商隱詩歌的基調一般都是寫實的,他借用古今的一些事例抒發自己的郁悶,歌唱自己的追求,在想象中又帶有生活的影子和經驗。比如《夜雨寄北》這首詩前面兩句是對眼前環境的書寫,而后面兩句就是對未來相逢日子的憧憬。還有在《詠史》這首詩中,他寫到“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詩人將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深刻地抒發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希望給予統治者深刻的警醒。
三、詩歌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
李賀的詩歌當中充滿著奇特多彩的想象,他的詩歌的基調是理想和浪漫,因此詩人在表達情感的時候有兩種方式,一是悲冷的語句,二是絢麗的語句。他的詩歌很大一部分繼承了李白的浪漫主義手法,在情感上以鋪敘描寫為主,因為時代的原因,他后期的詩歌就采用了一些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情感。比如《雁門太守行》這一詩文中,作者雖然描述了敵軍似黑云壓境的場景,整幅畫面肅殺寂靜,但是還是表達了自己愿意為國家效力,死而后已的精神,雖然前面的句子比較低沉悲傷,但最終表達的還是一種愿意為國捐軀、無畏的英雄氣概。
李商隱的詩歌現在在世上廣為流傳的主要有愛情詩和無題詩,其詩歌寫的纏綿悱惻,非常優美動人。在寫作的過程中他常喜歡借用典故,但是其典故本身的含義常常不是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有時會讓人讀了整首詩而不明白其要表達的意義,顯得比較晦澀難懂。像前面提到的《錦瑟》,還有《嫦娥》因為典故的借用,使得很多人都無法真切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總之,李賀和李商隱都是唐朝非常杰出的詩人,他們為后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篇章,在詩歌的創作藝術上兩者既有相同點又有差異。通過對兩位詩人詩歌的品讀鑒賞,可以讓我們了解更多的知識,更好地學習中國古詩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永.李賀詩歌的審美特征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3.
[2]何冰潔.論清代李商隱詩歌藝術批評[D].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