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蘇亞
[摘 要] 臨床上許多疾病是直接或間接由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的。護理人文關懷教育能讓護理學生真正的做到認識人、理解人、關懷人,能夠滿足不同人對健康的需求。以栓塞為例,通過播放視頻,創設人文關懷情境,實施模擬教學;學生通過與病人的訪談,自覺形成情感、態度體驗;組成關懷小組,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滲透人文關懷教育,為以后的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 鍵 詞] 人文關懷;栓塞;反思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152-01
病理學是銜接醫學基礎與臨床護理課程的橋梁學科。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是病理學課程中重要的章節。臨床上許多疾病與血液循環障礙息息相關。心肌梗死、肺栓塞、壓瘡、腦血栓等都是血液循環障礙的直接后果,感染性心內膜炎形成的贅生物、胎盤早剝時發生的羊水栓塞等這些疾病中血液循環障礙的問題解決不當,甚至可以引發生命危險。
人文關懷是指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注個體需求,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護理人文關懷教育能夠讓護理專業的學生真正做到認識人、理解人、關懷人,能夠滿足不同人對健康的需求。人文關懷教育需要激發學習者內在的關愛、同情等情感,培養對他人關懷需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需要教師發展和運用各種教學策略。
“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中包括充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五個知識點因果交替、環環相扣。充血、淤血在日常生活、臨床疾病中最常見,淤血是大部分疾病的伴隨癥狀,也是血栓形成的原因。學生能通過學習淤血的后果能推斷出許多疾病的臨床表現及并發癥。血栓形成是栓塞、梗死的原因,栓塞、梗死是血栓形成的結局。臨床上肺栓塞、心肌梗死、羊水栓塞皆為致命性的疾病。以下以栓塞為例,滲透人文關懷教育。
1.通過播放“世界血栓日——防治靜脈血栓 遠離肺栓塞”視頻,創設人文關懷情境,實施模擬教學,讓學生對肺栓塞的危害有更清晰的認識。該視頻震撼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的關注,同時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此導入新課,引入主題。
2.模擬病人走進教室,敘述了自己 “肺栓塞”的疾病經歷。學生通過與病人的訪談,了解其患病感受和經歷,更深刻地理解栓塞的運行途徑和肺栓塞的后果,使學生關愛病人,理解病人,自覺形成情感、態度體驗。記錄、敘述、分析課堂訪談內容,了解患者的感受和想法,積累經驗,找到規律,為進一步給臨床患者提供關懷照護奠定基礎。
3.提出問題:靜脈輸液前為什么要排氣嗎?如果不排氣會怎么樣?通過問題引出空氣栓塞,將全班學生分成6~8人的小組,通過查閱書籍,討論了解空氣栓塞發生的條件及產生的后果。這種小組學習的方式,既可以促進知識的內化和建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關懷能力的提高。
4.展示網絡新聞案例。看完新聞后,讓學生討論羊水栓塞的原因及結果,面對這種病人該如何處理,通過觀察,激發內心情感,樹立學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價值觀,提高職業情操。之后讓學生討論,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更有效地掌握知識點。
5.觀看肺栓塞公益宣傳片,升華情感,浸潤心靈,培養學生珍惜生命,關愛肺栓塞病人的職業情感。
教學中以視頻案例導入正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以互動激起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聯系生活和臨床;以相關鏈接列出相關的前期知識;以知識拓展列出課程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新進展;以小結列出重點學習內容,幫助學生鞏固強化所學知識,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人文關懷教育在教學中的逐步滲透,教會他們如何合作運用人文關懷知識,讓他們既學習了病理學基本知識又學習了與知識相關的人文關懷,知識的不斷積累讓學生逐漸學會尊敬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體會愛心、關懷、理解、同情和移情。人文關懷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應用,培養他們對他人關懷需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同時豐富了教學內涵,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以后的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不足的是,由于時間關系,學生未能走進醫院,與真正的病人溝通交流,從真正的病人身上認識、感悟、體驗和實施關懷行為。故而打算在見習期間,帶領學生與病人溝通,體驗和實施關懷行為。
在教學活動中安排了大量的學生活動,這需要教師把握好節奏,使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教學目標在課堂時間內圓滿完成。教學需要經驗的不斷積累,教學改革在一次次實踐、反思、實踐的過程中完成。在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希望可以為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萌,賈元紅.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說課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48):182-183.
[2]周璐.PBL教學法在中職病理學教學中的反思[J].中國實用醫學,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