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其木格
[摘 要] 為提高食品營養與應用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根據職業崗位需要及課程特點,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對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
[關 鍵 詞] 食品營養與應用化學;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 G1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153-01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更加便利,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飲食習慣也在發生改變,一些營養缺乏病在減少,而營養過剩引起的慢性病的高發和年輕化問題在加重。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等也讓民眾意識到食品營養與衛生對健康的重要性。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結合實際夠用的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同時在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進,嘗試對本課程進行改革以達到教學目標。
一、課程設計的改革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提高職業技能為目標來進行課程設計,在充分調研相關崗位能力的基礎上,將學生培養方向定位為公共營養師所具備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協作能力的培養。根據公共營養師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析、重新整合制訂課程標準,確定教學內容,根據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設計學習任務,各學習任務由簡單到復雜,呈遞進關系。課程采取多元化考核與評價方式,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并將資源整合、分析表達、創新等職業綜合素質納入課程。
二、優化教學內容
食品營養與應用化學是將食品化學、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整合而成的課程,教學內容多且雜,怎樣有效整合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在分析學情的的基礎上與專業基礎化學、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食品添加劑基礎等課程的教師進行溝通,并結合公共營養師國家職業標準,將教學內容分成 5 個模塊,11個學習情境,26個子學習情境。刪去了與食品添加劑基礎重復的內容如食品風味化學,與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重復內容如各類食品衛生要求及監督管理等內容。將一些理論性內容,如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各類人群的營養需要等內容容融入膳食營養評價、各類人群食譜編制等可操作的學習內容中,通過不斷的重現應用而使學生加深印象得以掌握。在實施過程中要做到根據學習內容合理分配學時,既要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又要保證學生接受情況良好,能熟練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由專業指導教師全程跟蹤,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三、教學方法的改進
我院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學生生源復雜,生源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生總體學習興趣不高,尤其是理論性很強的內容,學生總是很難集中精力去學習。在以往的教學中,主要以講授為主、案例分析為輔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學生對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內容很有興趣。針對上述特點,本課程以公共營養師工作流程為主線,以任務為載體,在模擬的情境下展開教學活動,采取以任務驅動法、引導文教學法為主,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形式并存的教學方法。在每一個教學內容中適當加入小組討論內容。例如,在學習營養素缺乏癥狀判斷內容時,將采用案例與角色扮演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網絡新聞、現實中常見案例等,讓學生扮演營養缺乏癥患者及公共營養師兩種角色,分成兩組進行競賽,營養缺乏癥患者說出各種營養缺乏狀態,看營養師能否根據所述狀態指出其營養缺乏癥并給予相應的改善方案,逐步引導學生,使實踐與課程內容結合,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將諸多知識點有機融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四、建立多元評價方式
本課程的考核評價主業結合公共營養師考證要求并融合可操作性的過程性評價決定課程的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和教學過程考核成績兩部分組成。過程性評價占50%,以單元課程教學內容中可展示的結果和學生完成的項目內容,學生平時的考勤、課堂表現、實驗操作情況和方案表述能力為依據進行考核,由教師評價、組員互評生成成績; 期末考試成績占50%,試題題型依照公共營養師四級考試要求為依據,試題內容以最基本的食品化學及營養知識及實際應用能力考核為主。確保對學生全方位新視角進行評價。
總之,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及與學生的深入交流,對食品營養與應用化學教學進行了改革嘗試。結果表明,這種改革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還提高了教學質量,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如課程教學網站、校本教材建設等,這將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星科,張華.《食品營養與衛生》教學改革探討[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2).
[2]郭麗萍,仇宏偉,唐娟.食品營養與功能性食品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5).
[3]王志兵,邱芳萍,彭悅.對食品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