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林
摘 要:教師批評學生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批評的方法,還往往受到一些心理效應的制約,如果教師能了解和把握這些心理效應,巧借積極的心理效應,采取適當的教育措施恰當地運用批評,就能讓批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批評;學生;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78-01
現實教育中,教師面臨的不是能不能批評學生的問題,而是怎么批評學生的問題。事實上,教師在批評學生過程中,只要得法,掌握住分寸,把握住時機,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那么,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呢?筆者認為應當把握以下幾點。
一、因人而異,方法多種多樣
對那些認識能力、判斷能力較差,而性格又比較犟的學生,應以誠懇、平和、熱情的態度去幫助和引導他們,適時地并采用適當的語言指出其不足之處,心平氣和地同他商討不良行為引起的不良后果以及糾正的方法。使其感到老師的誠懇批評是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進而改正錯誤。如果教師以知識與年齡的懸殊為理由強迫學生接受意見,那么就是對其人格的不尊重,并使其產生怨恨和抵觸情緒。
如果要使學生比較情愿地聽取并接受意見,那么可以直言不諱,采用“忠言順耳”的方法。這種方法一定要坦誠直率、恰到好處。古人曰“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盡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苦”和“逆”的東西,總是人們不情愿接受的。不過即使是忠言,也不妨講得順耳一些,從而幫助我們達到所期望的目的。
當然,這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它要求我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感情的基礎上,設計出學生們樂于接受的信息,用委婉、溫和的話語調動學生心理上的積極因素,使其處于接受信息的“最佳狀態”。譬如我們可以引經據典,責己喻人,設問誘導來達到此目的。
二、批評要地位平等,以理服人
在批評學生時,老師居高臨下的姿態是不會收到好效果的。這里的平等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往往我們有很多老師,在學生犯錯的時候,不管老師講得有道理還是沒道理,講得符合實際情況還是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很少給學生申辯的余地:“你不要插嘴,犯了錯誤你還想辯護嗎?”讓學生有話難說、有理難辯、有苦難言。其實,允許學生對自己的不良行為有一個看法和說法,也允許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申辯的機會,這是師生平等的一個最起碼、最根本要求。師生之間只有做到互相尊重,坦誠相待,才能以心換心。因此,批評不應該是審判,而應該是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學生的言語和行為,以幫助學生發現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改正錯誤。如果班主任自始至終都以審判者的角色來批評學生,學生就會從心底里反感、排斥,甚至是憎恨你。
同時,對有錯誤的學生,我們要耐心地和他擺事實、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僅讓其“知其然”還要讓其“知其所以然”,以此來提高他們懂道理、講道理的自覺性;批評的言語必須是誠心誠意、富有人情味。要用一顆熾熱的心去關懷他們,激動他們,真心實意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用真善美去喚起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讓學生聽后覺得你是真心為他好,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不是跟他過不去,要他難堪。
三、專座效應,讓批評激勵希望
生命因信任而美麗。信任會讓學生獲得人格的尊嚴,激發出他們自信自愛的熱情。信任是對學生最佳的獎賞,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室最后有一張桌子,這個位置該怎么安排呢?起初,老師用它來懲罰學生。所以,那個座位就成了“履教不改”者的專座,美其名曰“思過角”。為給受罰學生一線希望,老師宣布:何時改過,何時再坐到前面來??蓻]想到的是,學生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越來越放肆。后來,老師把那個座位起名為“信得過專座”。在班里鄭重宣布:坐在最后那個座位上,說話、做小動作,老師不易發現,可見它是滋生壞習慣的溫床,抵抗力弱的人不能沾邊,只有自我約束力強、大家信得過的同學方可入座。凡要獲得這個專座,需自我申請,然后經同學們評議、老師審批后才可以坐。一下子,這個座位成了一種榮譽,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申請。連那些經歷過“思過角”的調皮鬼,也都努力要坐“信得過專座”。結果可想而知,所有坐過那個角落的學生,學習、紀律都越來越出色,老師不由舒展了眉頭。同一個座位,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這就是信任的力量啊!
四、善意提醒,重在將心比心
我校有一位學生,是單親家庭,他跟母親一起生活??捎捎谑懿涣硷L氣的影響,他開始進網吧,上課有些走神,找他談話時,我不直接提出批評,而是先與他拉家常,尋問他媽媽每月收入多少?每月他的學習、生活要花費多少?“你母親挺辛苦,她對你也寄與了很大的希望,要是你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你母親肯定會高興?!边@位同學哭了,以后就再也沒有進過網吧。這種從善意出發,采取提醒和暗示的教育方法,要做到言辭誠懇、以情感人,使學生易接受,并且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構成了或即將構成錯誤,要分清是非,\約束自己避免繼續再犯。
五、學會先揚后抑式的批評
有經驗的教師一般采取“贊賞——批評——激勵”的方式來批評教育學生。人才學家卡耐基說:“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長處表示贊賞后,再聽到批評,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優點,然后指出其不足,再進行激勵,這樣,不但學生容易接受,而且會增添前進的信心和勇氣。有一次,一個學生在掃完地以后,垃圾沒有倒而是放在墻角邊,于是,老師這樣批評他:第一步——贊揚:“今天的地面掃得很干凈”,第二步——提醒(實為批評);“只是還有一個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勵:“這是個小問題,我相信,以后不會再有了”。聽完老師的話,這個學生立即把垃圾掃起來倒掉了。
總之,批評具有藝術性,在教育教育教學中,適時適地采取多種批評方法,因人而異,因事而施,對癥下藥,就一定會取得事倍功半達到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