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炳貴
摘 要:語言本身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體現語言。英語教學中,需要將教學形式生活化,要求老師能夠在教學時不能局限與教材內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英語這門語言能夠真實走進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當中,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價值和意義,發自內心的喜歡英語,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豐富學生的生活情感,利用英語實現和人交流的目的。本文對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實施方法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332-01
一、轉變教學觀念,使課堂具有生活氣息
英語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識到課堂也是學生的一種生活狀態。我們的生活中蘊含著大量可以轉化為教學內容的資源,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融通,應是現代初中英語教學的基本特征。教師需要設計出新穎高效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學習英語。
比如在字母教學階段,可以讓學生把生活事物(如食物名稱、電臺名稱、國家名稱等)的英語字母縮寫記下來,開展小組競賽交流,達到記憶目的。另外,學生自身的生活信息,如姓名、年齡、家鄉和愛好等也是教學的生動例子。教師可先結合上述要點,并聯系教材內容,帶頭用簡單的口語介紹自己的基本信息,以此鼓勵學生將各自的生活信息開口表達出來,學會基本的英語表達方式。如“My name is Zhang Fang.Im fifteen years old .Im from Shaoxing.I like reading and singing.”等等 。
再如,家庭成員的稱呼、職業等也是學生熟悉而又急于了解并用英語表達的教學內容。在教授相關內容之前,可讓學生準備好家人的相片、職業信息等,然后在Group Work 環節相互介紹家庭人物情況:“This is my sister.She is a nurse.She works in PeopleS Hospita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把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融入課堂,將最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潛在興趣,從本質上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呆板局面。
二、運用生活內容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英語教師要抓住導入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為良好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例如,英語教師可以以生活化的內容導入,很容易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英語教師只需要呈現生活知識,喚醒學生認知經驗,搭建起中文到英文的橋梁,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英語,很容易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how much are these socks?”這一單元時,筆者利用生活化的內容作為導入,讓英語課堂瞬間“活”起來了。首先,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現一組組有關購物的場面。有商場購物的;有超市購物的;有小商店購物的;有專賣店購物的等等,這一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圖片將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起來。其次,筆者在利用一個有關顧客與售貨員的購物情景對話視頻刺激學生深入學習,搭建起中文到英文的橋梁。等視頻播放完后,英語教師立即提問:同學們,在購物時,你們會用到哪些英文句子呢?此時,課堂像炸開了鍋,學生開始議論紛紛。
有學生說會用到“What can I do for you?”有學生說會用到“how much is it?How much are they?”等等。在這個案例中,英語教師將生活購物場景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刺激學生的各類感官;然后,再以問題作為牽引,調動學生深入學習語言,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生活化,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新課改下,教師應把教學與生活內容聯系起來。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實施生活化教學,以促進課堂教學實效的提高。例如,在學習”Do you like bananas?”這一單元時,筆者利用將生活中可以拿到課堂的食物搬進課堂,直觀呈現教學內容。例如,egg,milk,banana,coco,juice等,讓學生看生活中的真實食物,說出對應的英文。然后,再讓學生根據這些食物,分一分哪一些屬于healthy food,哪一些屬于unhealthy food。最后,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常識和課堂所學知識,利用英文講一講如何健康飲食。整個教學過程以生活化內容為主線,并呈遞進式進行學習,學生學得開心,并逐漸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實用之處。又如,在學習Finding your way這一句型時,筆者也以生活背景為依托,設計真實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場景扮演要求:學生根據本單元學習的問路句型,扮演問路者和指路者角色,將情景內容利用對話以最佳的方式呈現出來。總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生活內容貫穿于課堂教學,滲透語言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理念,讓學生主動構建起生活與語言的橋梁。
四、設計生活化作業,增強語言與生活的聯系
課外作業是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能夠使學生及時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并把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運用,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另外,課外作業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渠道,學生通過課外練習能夠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哪個部分掌握的不是很好,在下節課聽課時具有針對性,教師通過課外作業也可以了解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全面把握學生對于課堂知識掌握的情況,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補救,也能為以后的教學提供經驗。而傳統的課外作業大都是機械性、重復性地抄寫類作業,讓學生把所學的某些單詞、某個句型抄寫幾遍,或者讓學生做課外資料中的練習題,這種作業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通常是采用敷衍了事的方式對待,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收效甚微,從而失去了布置英語作業的初衷。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在設計英語課外作業時引入生活化的因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外練習,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總之,新課改下,英語教師要多在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深刻體驗生活與語言之間的聯系。作為教師,還要多深入探討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途徑,以利用生活化教學,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杜雪梅,高琰.初中英語課堂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創設[J].時代教育,2015(8)
[2] 林忠素.初中英語作業生活化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4)
[3] 曹爍英.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技巧[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