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霞
摘 要:隨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的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悄然進入了我國農村教育領域,并逐步在基礎教育中占據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與地位,成為了提高農村中學學科教學質量的一大推動力。基于此,文章以中學語文為例,就農村中學語文課堂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這一課題展開分析與探討,以供相關讀者參考。
關鍵詞:農村中學語文課堂;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338-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以及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當今社會步入了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對生活、工作、學習等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作用下,我國的絕大部分農村地區中學都引進了信息技術,為農村孩子提供了更多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機會。鑒于此,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應要適應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引進信息技術,從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推進教學方式的轉變,積極推進教學思路和方法的創新,以更好地開展語文課,縮短與城鎮中學的差距,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基礎。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最佳教學情景
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要著力于解決學生知識的盲點、盲區、思維的蔽塞處以及情感的模糊處。好鋼必須用在刀刃上,要想發揮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最佳功效,就必須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適時運用,以找準最佳銜接點,突破知識盲點,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下難以解決的弊端。當然,發揮信息技術最佳功效的途徑有多樣,但我卻認為針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實際,創設相關的教學情景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以《黃河頌》一文為例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播放音樂《黃河頌》,并配以奔騰咆哮的黃河視頻畫面。歌中的旁白敘述以及激昂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學生的情緒也得到了調動,為詩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情感鋪墊。接著教師再用聲情并茂的語言講述《黃河頌》這一詩歌所創造的背景以及它在抗爭年代所引起的巨大反響,學生對這一詩歌的學習也產生了強烈的欲望,“課伊始,趣亦生。”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之中,學習效果之佳不言而喻。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教學手段
傳統的粉筆—黑板授課模式,把學習建構在學生被動性、依賴性、客體性上,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正在逐步被銷蝕,“語文枯燥”、“語文難學”的論調的學生群體中此起彼伏。一直以來,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沿襲“灌輸式、講解型”教學,在這種教學氛圍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變成了一種由外在牽制力所帶動的他控行為、被動行為,學生常常在“無我”狀態下學習,極少部分學生可以獨立地完成學習活動,學生逐步出現興趣淡化甚至厭學問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針對知識內容制作一些精美的動畫,并把它運用到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深入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激情、韻味。
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引導學生一起跟隨多媒體教學課件,跟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去欣賞濟南雪后的美景,當學生在欣賞雪景之時,循循善誘啟發學生,引領學生領會文章的寫作風格,并進行作品的闡述。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逐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虛擬的雪景中體會文章的激情、韻味。
三、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
信息技術為農村中學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陣地,基于信息技術的語文教學是一種創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信息科技與現代化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它能夠有效地把信息資源融合到語文教學中,從而擴寬學生的視野,把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增強學生的認知。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把不同的內容巧妙地運用到信息技術中,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向學生傳授知識,并以最有時效的方式把豐富的知識資源傳遞給學生,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接受到學科知識資源,并能對這些資源優化利用。譬如說:教師在講解一些科技性的說明文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教學技術,多維度、多層面、多方面地把事物的特點呈現出來,包括結構功能、用途等,用一種直觀、逼真的形態展示出來,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能深入理解所學內容。
如:在講解《故宮的博物館》一文時。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空間說明文,文章的條理性清晰。倘若教師只是用語言來對這一內容進行講述,無論他講得如何聲情并茂,學生也難以把這一點內容理解透徹。如果教師把故宮博物館的景點用動畫的形式分解為若干個區域,并進行一一說明,這不僅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還可以對文章的層次劃分得更加細膩。學生在動畫的帶動下,也能對其中的建筑物對象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心中也會有更明晰的框架,文章中的描述也因而得以融會貫通,學生掌握文章知識點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與創新,農村中學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避免簡單意義上信息技術與教學的堆砌,而是要從信息技術所擁有的優勢出發,充分利用其所特有的教學“長處”,借信息技術之力,促進我國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代海芳;湯菊香;張志勇;;現代化教學中教師的多媒體應用能力[J];現代農業科技;2010年12期
[2] 何 君;對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2年31期
[3] 崔擁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在中學課堂中應用實踐[J];中小學電教(下);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