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德偉,楊 波,趙成亮**,劉彥博,陳 浩,張金光
(1.河北省隆化縣醫院,河北 隆化 068150 2.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不同體位骶管灌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
全德偉1,楊 波2,趙成亮2**,劉彥博1,陳 浩1,張金光1
(1.河北省隆化縣醫院,河北 隆化 068150 2.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目的:通過對比采用患側臥位與俯臥位進行骶管灌注治療的治療效果,總結出一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更好方法。方法:選取本院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俯臥位及患側臥位(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疼痛肢體位于下方),進行骶管灌注治療,每周1次,3次1療程,1個月后分別進行VAS評分及JOA評分。結果: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其VAS評分明顯降低,JOA評分均明顯增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治療組JOA評分及VA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骶管灌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確切,安全,且側臥位治療效果優于俯臥位治療效果。
關鍵詞:椎間盤突出癥; 骶管灌注治療; 體 位; 患側臥位
**通訊作者
地塞米松棕櫚酸酯合劑骶管灌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已廣泛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確切,已獲得廣大骨科及疼痛科醫師認可。我院80例患者采用側臥位及俯臥位進行骶管灌注治療,進行對比分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35~74歲,平均年齡45.2歲。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影像學(CT和MRI)支持診斷。排除標準:腰椎滑脫癥,腰椎先天性畸形,腰椎感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均無明確手術指征,愿意接受骶管灌注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人。
1.2治療方法
1.2.1藥物選擇:兩組均采用維生素B1注射液4mL (2支),維生素B12注射液2mL(2支),地塞米松棕櫚酸酯1mL(1支),氯化鈉注射液13mL混勻,進行骶管灌注。
1.2.2體位選擇:側臥位組采用側臥位(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疼痛肢體位于下方),俯臥位組采用俯臥位。
1.2.3操作方法:沿尾骨尖向上5~6cm觸及骶管裂孔,骶裂孔兩旁的骨性隆起為骶角,骶角和骶裂孔是骶管穿刺的重要標志[2],然后標記,腰骶部常規消毒鋪巾。取5mL注射器,垂直或斜向上端進針,穿過骶尾韌帶時阻力消失,此時向頭測傾斜針頭,使之與皮膚呈30~40度的夾角繼續進針約2cm回抽無血液,推進無明顯阻力,即證實穿刺針進入骶管,將配制好的注射液注入骶管。
1.3療程:每7d注射1次,每3次為1療程。
1.4療效評價:由專人(非術者)對患者進行治療評價,首次治療前及1個月后分別對患者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及日本矯形協會(JOA)腰痛評分標準[3]。VAS評分表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中間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JOA評分表總分共29分,分數越低患者功能障礙越嚴重。
1.5統計學方法:治療前及治療后評分結果分別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比較,以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VAS評分比較
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明顯降低,JOA評分明顯升高,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組間療效進行比較,發現側臥位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俯臥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1。

表2 兩組JOA評分比較
腰椎間盤是人體中退變最早的器官之一[4],有研究顯示,重病患者會出現走路間歇性跛行,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或全身癱瘓等癥狀,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痛苦和諸多不便。隨著社會進化,人們工作、生活習慣變化以及老齡化的趨勢,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越來越多,因此,積極尋求一種盡早穩定病情、改善癥狀、減少并發癥、降低致殘率的方法是臨床醫生的研究目標。
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治療主要有臥硬板床休息、牽引、理療、針灸、手術等多種方法[5]:①非手術治療:包括絕對臥床休息,持續牽引,因要求嚴格,大多數患者無法完成;理療和推拿、按摩,具體方法繁多,操作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療效差異較大;藥物治療療效局限,癥狀緩解不明顯。②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創傷大,費用高,大多數患者懼怕手術不能接受,且并發癥較多,如切口感染,血管、神經損傷,腰椎不穩,腦脊液瘺或脊膜假性囊腫等。絕大多數患者及家屬因基礎疾病和/或年齡的原因及手術高風險不接受手術治療,部分患者因延誤治療,喪失勞動能力,造成家庭、社會極大負擔。骶管灌注作為一種微創治療方法,無需開刀手術,可以將藥液直達病灶,治療效果確切,可以顯著減輕患者癥狀,減少并發癥,降低致殘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且對技術、設備要求較低,尤其適合廣大基層醫院開展,應得到臨床廣泛推廣。目前認為骶管灌注的藥物經骶管直接進入硬膜外腔作用于受壓的神經根,同時低濃度的利多卡因可對神經根可以起到阻滯作用,以此達到緩解神經根性疼痛的目的,而且藥液可稀釋炎性滲出物質的濃度,從而減輕因炎性滲出物及突出物內各種酶的化學侵蝕引起的疼痛,從而達到解除腰背部疼痛的目的。
我院80例患者經骶管灌注治療后效果好,且均未發生感染等并發癥,說明嚴格無菌操作下骶管灌注安全性很高。地塞米松棕櫚酸酯合劑骶管灌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已廣泛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確切,已獲得廣大骨科及疼痛科醫師認可。本研究通過采用患側臥位進行骶管灌注治療與傳統俯臥位療法比較,結果顯示兩種療法較治療前均有明顯療效,但側臥位骶管灌注的JOA評分改善指數(13.08±1.24) 及VAS評分改善指數(6.24±0.85)均優于俯臥位組的JOA評分改善指數(11.21±1.58)及VAS評分改善指數(5.44±0.71)。上述療效區別,筆者考慮為俯臥位時藥液灌注彌散效果不穩定,往往容易向健側彌散,而側臥位時藥物在重力作用下更易向患側彌散,從而增加了患側的藥物濃度,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849.
[2] 張勇,馬忠立,李義凱.骶管注射療法的應用解剖學[J].頸腰痛雜志,2001,22(4):330~331.
[3] Shirado O,Doi T,Akai M,et al. An outcome measure for Japanese people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an introduction and validation study of Japan low back pai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J]. Spine,2007,32:3052.
[4] 劉延青.腰椎間盤突出癥診和治療現狀[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6,12,5(2):103.
[5] 陳秀敏,黃清春.三維正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及效差原因分析[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0,18(1): 43~44.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1.050
文章編號:1006-6233(2016)01-0145-03
*基金項目:河北省承德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編號:201422054);河北省衛生廳科研基金項目,(編號;ZL20140116);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臨床科研專項資助基金資助,(編號:320.6750.14119);基金項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編號: 20142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