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血尿酸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5年內再發腦梗死的關系分析
徐敏
目的 探討血尿酸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5年內再發腦梗死之間的關系。方法 回顧分析12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展開研究,將5年內再次發生腦梗死60例患者為觀察組,其他5年內無腦卒中再發者為對照組,比較2組患者的各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3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高血壓、糖尿病、吸煙比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尿酸水平升高成為缺血性腦卒中較明顯的特征,檢測患者血尿酸水平是診斷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方法,早期發現高尿酸血癥并給予相對應的治療,成為預防及治療腦卒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血尿酸水平;缺血性腦卒中;再發腦梗死;相關性
心腦血管疾病是臨床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病癥,該病具有發病率、致殘率、復發率高的特點,成為影響大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病種之一[1]。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及研究明顯進步,高尿酸血癥與缺血性腦卒中疾病存在一定的相關性[2]。因此,強化對缺血性腦卒中發病、與血尿酸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對判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預后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以12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展開研究,探討血尿酸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及預后之間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收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人民醫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急性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并行頭顱CT、MRI檢查證實。選擇病例均排除以下疾病:合并嚴重肝腎疾病;合并腫瘤;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5年內再發腦梗死60例患者為觀察組,其余5年內無復發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60例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64.7±4.79)歲;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齡48~83歲,平均年齡(65.3±4.82)歲。比較可知,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全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相關指標進行診斷,在不同時期為患者測量血壓,獲得3組數據選取平均值,患者的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診斷為高血壓。按照WHO指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如果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ol/L,確診為糖尿病。
1.3 方法 觀察組患者入院24 h內空腹抽取3 mL靜脈血,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血尿酸值,對照組再次去醫院復診時檢測空腹血尿酸值,檢查血尿酸值儀器使用日本奧林巴斯AU400全自動化分析儀器展開測定。2組患者主要檢測的指標如下:低密度脂蛋白(LDL-C)、總膽固醇(TC)、血尿酸水平(SUA)等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2組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展開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 2組患者性別、年齡、飲酒情況并無統計學差異。觀察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吸煙例數明顯比對照組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資料(n)
2.2 2組患者SUA、TC LDL-C水平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LDL-C、TC、LDL-C水平比較(x±s)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呈現逐漸增加趨勢,腦血管疾病是成年人神經系統中比較常見的病癥,具有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高的特點,如何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成為醫學研究的重點內容。缺血性腦卒中是心腦血管中常見的類型,引發缺血性腦卒中的因素如下:年齡、性別、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等相關,高尿酸血癥與患者的代謝紊亂、動脈粥樣硬化多種危險因素并存[3]。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和復發率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升高明顯上升,為患者家庭及其社會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充分掌握與其有關的危險因素并實施針對性的處理,能有效降低腦卒中患者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尿酸是人體內核酸中嘌呤的代謝終末產物,血尿酸水平與心腦血管并的不同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并存,導致尿酸成為腦血管病癥重要危險因素[4]。相關研究表明,體內積累大量尿酸極易引發通風,高血尿酸水平不單與痛風有相關性,也與缺血性腦瘁中發病存在一定關聯性[5]。
血尿酸水平在缺血性腦瘁中患者中發生作用的方式:(1)血尿酸水平嚴重影響血管內皮功能作用,導致內皮素分泌增多一氧化氮減少的情況;(2)血尿酸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但其本身為水溶性物質,因此,起到的抗氧化作用少之又少,抗氧化物濃度明顯降低,使得自由基減少。同時,血尿酸本身具有激活血小板的功能,有利于激活血液凝血功能,從而引發缺血性腦卒中。血尿酸水平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展。有學者對腦學棍疾病患者研究發現,其動脈粥樣硬化組成結構中包含大量尿酸結晶,尿酸結晶數量遠遠超過正常患者動脈尿酸指標。地理、基因、飲食構架、飲酒等因素也與高血尿酸明顯相關,體質量明顯超標,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腦血管危險因素與尿酸血癥共同生長,從而構成代謝綜合征[6]。本次研究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飲酒史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高血壓、糖尿病、吸煙人數均高于對照組,2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糖尿病、高血壓、飲酒史患者是導致患者腦梗死的高發危險因子,必須引起臨床醫生及家屬的重視和關注。缺血性腦卒中等腦血管疾病是臨床死亡率、致殘率較高的疾病,對健康人群做好生化指標檢測,分析存在的危險因素并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成為降低患者病死率最佳的手段。相關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與患者的代謝異常有關,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與上述異常密切相關[7]。本次研究可知,再發腦梗死患者血尿酸平均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高水平血尿酸會加大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并降低高尿酸血癥對缺血性腦卒中預防效果。觀察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指標也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必須注意,高尿酸血癥不容易察覺,預防上有一定的難度,加強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成為高尿酸血癥常規項目,對判定疾病嚴重程度及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8]。因此,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除去傳統的危險因素外,SUA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應重視與血脂、血壓、血糖等指標相互結合判定患者病情,成為預防和治療腦梗死有效的途徑。
綜上所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會明顯增高,而血尿酸水平過高會加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從而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1] 張峪涵,王明遠,李紅燕,等.血尿酸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分析[J].農墾醫學,2013,35(2):106-108.
[2] 吳雁,胡進訪.缺血性腦卒中與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hs-CRP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山東醫藥,2013,53(29):80-81.
[3] 魏天.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與血尿酸水平相關性研究[J].當代醫學, 2014,20(23):115-116.
[4] Heo SH,Lee SH.High levels of serum uricacid are associated with silent brain infarction[J].J Neurol Sci,2012,297(1/2):6-10.
[5] 王艷莉.缺血性腦卒中與血尿酸水平的關聯性探究[J].當代醫學, 2013,19(36):57-58.
[6] 尚志紅,云中金,張艷,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與腦動脈狹窄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醫學,2014,11(3):294-297.
[7] 張峪涵,陳湘川,王明遠,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尿酸的表達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6):34-36,39.
[8] 李波,徐世成,汪毅宏,等.血尿酸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5):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14
江西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人民醫院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