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兵
兩種不同術式治療腹股溝斜疝的臨床探討
朱小兵
目的 探討兩種不同術式治療腹股溝斜疝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40例腹股溝斜疝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20例。實驗組患者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修補術治療。觀察2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VAS評分、術后并發癥(術后發熱、切口感染、術后尿潴留、復發)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顯著低于對照組[(42.29±5.33)minvs (83.49±6.48)min、(7.69±1.58)d vs (10.11±1.67)d、(4.06±1.04)分vs (6.79±1.3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發熱、切口感染、術后尿潴留、復發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2.50% vs 14.17%)、(2.50% vs 9.17%)、(1.67% vs 7.50%)、(1.67% vs 1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斜疝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改善VAS評分,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手術治療;腹股溝斜疝;療效
腹股溝疝臨床多通過傳統修補術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1]。不同的治療方法臨床療效不同。江西省樟樹市人民醫院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該病癥,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腹股溝斜疝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排除其他病變,簽署知情協議書,可配合完成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20例。實驗組:男76例,女44例,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3.16±2.22)歲;左側斜疝34例,右側斜疝86例。對照組:男79例,女41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3.79±2.34)歲;左側斜疝30例,右側斜疝90例。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性別、年齡、斜疝發生位置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患者經麻醉后,常規切開切口后,組織分離,探查疝囊。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結扎等處理。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修補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VAS評分、術后并發癥(術后發熱、切口感染、術后尿潴留、復發)發生情況。VAS評分[2]:最高分為10分,表示患者疼痛劇烈,最低分為0分,表示患者無痛,以0~10分表示患者的不同程度的疼痛情況。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和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x±s)
2.2 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發熱、切口感染、術后尿潴留、復發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腹股溝斜疝是外科常見病癥之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3]。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對患者組織結構等進行機械縫合,造成的主要后果是組織間相容性差,愈合難度較高[4]。無張力疝修補術在縫合的時候,采取的是無張力縫合,組織相容性高,提高了患者的抗感染力,損傷較小,效果較好。
腹股溝斜疝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分為以下幾種[5-7]:易復性疝,患者在腹股溝區出現可復性腫塊,在站立或者是在負重時會出現;表現為腫塊質軟;在進行體檢的時候,當手指伸進腹股溝管外環,會發現外環口增大,患者在咳嗽的時候,有沖擊感;嵌頓性疝表現為腫塊增大,絞窄性疝臨床較為嚴重,易感染等,發生急性炎癥[8-10]。
對腹股溝斜疝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11]。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應用,使得患者有了更為科學的治療方法[12]。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發熱、切口感染、術后尿潴留、復發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效果較好,對患者創傷小,預后佳。
總之,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斜疝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主要時間,改善VAS評分,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1] 孫宏運.小切口不縫合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臨床療效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0):2728-2730.
[2] 吳清.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5):87-88.
[3] 代文虎,傅麒寧,曾秋,等.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后遲發性深部感染的外科治療[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9(2):20-22.
[4] 吳耀華.腹腔鏡下兩種術式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及心理觀察[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9(2):43-46.
[5] 潘乃梁,彭亮,許永輝,等.腹腔鏡經腹膜前“二合一”補片填充式腹股溝疝修補術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34(S1):30-32.
[6] Hope WW.Commentary on “Medium-Term Recurr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Using the Hernia-Specific Carolinas Comfort Scale Following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Evaluating Outcomes in Hernia Repair[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15,25(6):481.
[7] 龔亞春.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斜疝135例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2):118-119.
[8] 韓廣.腹股溝疝傳統修補術、無張力修補術臨床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5,21(13):24-25.
[9] Alkhateeb HM,Aljanabi TJ.A peculiar variety of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juxtacordal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J].Ann Med Surg (Lond), 2015,4(2):189-192.
[10] 胡永生.腹橫紋橫形小切口并皮膚拉攏法治療小兒鞘膜積液和隱睪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6):58-59.
[11] 羅玉群,岳文勝,顧鵬,等.腹壁下動脈與多因素綜合分析在超聲鑒別診斷腹股溝疝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9): 819-822.
[12] 李民郴,廖有祥,周琪,等.鐵鍬針在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中的應用[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15(3):9-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56
江西 331200 江西省樟樹市人民醫院外一科(朱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