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宏 張 焰 譯 伍浩松 校)
?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退役最新進展
【本刊2016年4月綜合報道】 近期,在福島核事故迎來五周年紀念之際,日本東京電力公司(TEPCO)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的退役和污水治理領域取得諸多進展,包括在事故機組周圍啟動凍土墻建設以及投運廢物焚燒設施和楢葉(Naraha)遙控技術開發中心。
東電2016年3月31日宣布,當日啟動了在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機組周圍建設凍土墻所需的部分制冷設備,從而正式開始建設用于阻止地下水流入反應堆廠房和污水從廠房流出的凍土墻。這套設備2015年12月就已完成建設,監管機構2016年3月30日發放了準許啟動部分制冷設備的許可。
目前認為每天約有150噸地下水通過地下線纜和管道的貫穿部位以及小裂縫進入地下室,與在搶險過程中用于冷卻損毀堆芯的水混合,從而使需要處理的污水量不斷增加。
凍土墻設備2014年6月開始安裝,從2015年4月起開始在特定部位進行冷凍液體循環測試。東電2015年12月宣布,建造凍土墻所需的全部設備均已就位。

圖1 環繞福島第一核電廠1至4號機組的凍土墻
東電2016年3月30日宣布,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已批準啟動95%的凍土墻設備,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分階段建設凍土墻。東電還表示,今后將尋求獲得啟動剩下5%設備的許可。
東電不會立即在事故廠房四周全面啟動凍土墻的建設,因為需要研究凍土墻對反應堆廠房內外相對水位的影響。東電表示:“需要確保相對水位不會發生可導致污水泄漏進入周邊地下水的變化,這一點十分重要。”需要確保墻外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內水位,從而防止后者泄漏。
第一階段預計可減少約50%的地下水流入量。一旦這一階段的成果得到確認——預計將花費數月時間——東電將尋求剩余5%設備的啟動許可并建成完整的凍土墻。
凍土墻的主要建造商是鹿島建造公司(Kajima)。凍土墻的建設原理是:在4臺事故機組反應堆廠房周邊的地下鉆30~35米深的孔,插入管道,然后向管道中注入冷凍鹽水(一種冷凍材料),從而使管道周圍的土壤結冰,進而在反應堆廠房周邊創建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在建設過程中總計插入約1550根管道,從而在1~4號機組廠房周圍建起一道1.5千米長的凍土墻。該凍土墻在失去電力供應的情況下能夠在長達2個月的時間里保持有效。日本政府同意支付凍土墻的建設費用,約為320億日元(2.78億美元)。
凍土墻只是東電為減少地下水和雨水流入事故機組而實施的多項措施中的一項。東電實施的其他減少地下水流入的措施,例如建設和運行地下水旁流系統,已使進入廠房的地下水流量由每天400噸減少至150噸(詳見本刊2016年第3期相關報道)。
福島第一核電廠2016年3月開始運行一座用于焚燒各種低放固體廢物的設施。該設施設計用于焚燒如用過的個人防護設備(包括手套和工作服)、建筑材料(碎布、木材、填充材料、廢紙等)以及廢油和廢樹脂等固體廢物。
該設施可以全天24小時運行,擁有兩條焚燒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包括1個回轉爐焚燒裝置和一系列排氣濾器,每小時能夠處理300千克廢物。這兩條生產線共用1個煙囪。焚燒產生的灰燼貯存于用于最終處置的密封桶中。
根據與東電簽署的合同,神戶制鋼所(KOBELCO)2013年5月啟動并于2015年11月完成該設施的建設工作。在該設施焚燒非放射性廢物的冷試工作在2015年11月和12月完成。隨后在2016年2月開展了焚燒放射性廢物的熱試工作。
東電稱,該設施能夠將放射性廢物體積縮減至最初體積的“數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由于不能將這些廢物運離廠區,因此我們發現焚燒廢物并將灰燼貯存于密封容器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廢物減容方法。”東電指出,該設施裝有各種過濾器,能夠防止放射性在空氣中擴散。“尾氣的放射性物質含量將定期得到測量,以防對周圍環境造成任何影響。”
福島第一核電廠現有的三座低放廢物焚燒爐不再運行,將轉用于貯存和處理放射性廢水。這三座焚燒爐每天可處理8噸多廢物。
此外,地方媒體報道,日本各地當前貯存著至少3100噸缺乏適當登記的廢物,包括在福島核電廠清理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廢物,但地方官員不愿上報這些廢物的貯存情況。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報道,數噸被放射性污染的土壤及其他放射性垃圾正貯存于臨時貯存場。這些貯存場的輻射水平超過8000 Bq/kg,而標準的輻射水平應為10 Bq/kg。日本放送協會是通過詢問茨城(Ibaraki)、巖手(Iwate)、宮城(Miyagi)、埼玉(Saitama)、千葉(Chiba)和福島縣等地方行政部門搜集到這些數據的。據說核廢物貯存數量最大的是宮城縣栗原市(Kurihara)。
上述各縣的地方當局本應根據法律規定將核廢物貯存情況上報給日本政府。但由于擔心負面影響,這些地方當局已經有5年沒有上報核廢物的貯存情況。如果這些廢物被正式登記造冊,地方當局將被責成建設永久性貯存設施,而地方當局擔心這將產生負面影響。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主席田中俊一強調,在作出任何貯存決策之前,有必要獲得當地居民對2011年福島事故中產生的核廢物的諒解。他說,這些廢物很可能會長期滯留于電廠。日本政府和東電稱,將在2021年啟動從電廠的3座反應堆中回取熔化燃料的工作。但未來的貯存場和最終處置場設在哪里仍待確定。
2016年3月30日,一座用于為福島第一核電廠退役工作研發和試驗遙控設備的研究中心即楢葉遙控技術開發中心在福島縣楢葉町舉行揭幕儀式。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JAEA)2014 年9月開始建設這個技術開發中心。該中心將開展供福島第一核電廠機組退役使用的遙控裝置與設備的開發和示范。
福島退役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從發生堆芯熔化的3臺機組移除燃料碎片。然而,這些機組廠房的輻射水平仍居高不下,工作人員無法進入。因此,亟需機器人之類的遠程操作設備在這些區域開展調查及其他工作。
這個位于楢葉町南工業園的中心設有一個反應堆安全殼下部的實體模型(用于模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機組的內部情況)以及一個救災機器人室內試驗示范區(還可用于訓練操作員和其他人員)。
楢葉遙控技術開發中心由兩幢大樓組成:科研管理樓和試驗樓。科研管理樓2015年建成,配備有最先進的虛擬現實系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了當年10月的揭幕儀式。
試驗樓已于近期建成,將用于進行福島第一核電廠機組退役示范試驗,其中包括反應堆安全殼下部冷卻水泄漏部位的修復演示。該樓也將用于開發和示范遙控設備。
該設施位于福島第一核電廠20千米范圍內,希望這里進行的工作能有助于當地經濟振興。楢葉町疏散令已于2015年9月撤銷,因此當地居民能夠永久性返回家園。(信息來源:世界核新聞網站)
(趙 宏 張 焰 譯 伍浩松 校)
東電的退役項目主管增田尚宏表示:“我們了解(公眾的)最大擔憂是發生污水泄漏。我們一定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