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娟(張家港市永聯檔案館,江蘇張家港,215628)
?
新形勢下農村檔案工作探析
宋立娟
(張家港市永聯檔案館,江蘇張家港,215628)

農村檔案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對于全面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不斷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進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工作中,因基層檔案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影響,部分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檔案不被重視甚至丟失。筆者作為一名農村基層檔案工作人員,以張家港市南豐鎮檔案工作為例,就新形勢下農村檔案工作存在問題的有效解決談些個人的建議。
南豐鎮有行政村(含社區)15個,均已建立檔案室,6個行政村檔案工作水平達到省三星級以上標準,其中永聯村檔案工作達到省四星級標準。至2012年,南豐鎮全面完成規范化建檔工作。雖然南豐鎮檔案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離全面實現農村檔案工作規范化建檔還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
1.村級檔案發展不平衡。南豐鎮行政村(社區)中,規模最大的是永聯檔案館,目前館藏檔案98000卷110000件,工作人員8人,有專門檔案館及庫房1800平方米,檔案管理設施一應俱全,為目前南豐鎮唯一一家四星級檔案館;規模最小的村級檔案室,有工作人員1人,且為兼職,有檔案6卷1020件,庫房面積20平方米,為一星級檔案室,村級檔案工作差距明顯。分析其原因,一是行政村領導不夠重視,將檔案工作作為日常工作的附加工作,沒有專門的檔案工作人員;二是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基本上就是一臺電腦、一臺掃描儀,無其他的配套設施。
2.檔案收集不齊全。南豐鎮新農村建設起步較早,各村在發展過程中產生許多關于村民拆遷安置、土地丈量、面積測繪等檔案材料;同時部分村存在合并、區域重新劃分等情況,產生部分關于村級區域劃分的請示、上級批復等文件,由于人員更換、信息傳送不及時等原因,未能及時收集和規范整理,檔案資料偶有散失情況。此外,部分個私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資料不能及時收集,造成流失。
3.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農村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大部分為兼職,既專職為村某職位,又負責本村檔案的收集、整理與保管利用等工作,因此會出現“平時忘、用時慌”的局面。如某村檔案員為會計兼任,平時以會計工作為主,忽略了檔案的收集保管工作。
4.缺乏資金投入。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建設和經濟建設發展同步進行,沒有一定的資金投入,現代化管理只能是紙上談兵。在南豐鎮,大部分行政村只能拿出少部分的資金投入檔案工作,遠遠不能滿足檔案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大多數行政村用檔案柜保存紙質檔案;2012年全鎮15個行政村全部安裝檔案管理系統,實現檔案的目錄式管理,但部分村檔案室尚未實現檔案全文閱覽,檔案數字化尚處于起步階段。并且,檔案利用率也不高,出于多種原因,檔案長期處于不被重視、封閉或半封閉管理狀態,檔案利用率較低。
基于農村檔案工作在現代化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做好新時期農村檔案工作,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領導重視,加大投入是做好新農村檔案工作的基礎條件。做好檔案工作,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要采取多種形式,在各村開展檔案宣傳教育,提高農村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檔案管理意識,增強檔案對農村工作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把檔案工作納入村發展規劃中。其次要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充分的支持與保證,只喊口號,不舍得投入是無法做好農村檔案工作的,只有在思想上重視了,行動上投入了,才能為做好農村檔案管理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2.建立健全檔案管理網絡體系,夯實檔案管理人員隊伍,為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提供人力支持。農村檔案工作涉及村鎮規劃、勞動力就業、拆遷安置、科教文衛、計劃生育等各個方面,因此單獨地依靠一兩個專職檔案員是無法完成檔案齊全完整收集任務的。這就要健全農村檔案管理網絡體系,在各個部門建立兼職檔案員隊伍,依靠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實行分級管理,才能及時有效地收集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檔案,真實完整地留下農村發展足跡。
3.改善檔案工作舉措,創新檔案工作思路,為新農村檔案工作注入創新活力。農村檔案工作復雜且零散,單憑檔案法規的宣傳是遠遠不夠的,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必須深入基層,了解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元素,在了解的基礎上跟蹤收集相關的資料,做到及時了解、及時收集。如在新農村拆遷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拆遷工作規定以外的文件材料,這些材料在今后的工作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需要作為檔案保存下來。但這些新情況下產生的文件資料,其來龍去脈檔案管理部門未必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在拆遷檔案形成的過程中,必須實行部門預先立卷的檔案管理制度,以避免因不了解情況而丟失寶貴檔案材料情況的發生。此外,對于農村工作中的重要會議,也應實行預立卷制度。
4.整合農村檔案信息資源,為新農村發展提供及時有效服務。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農村檔案管理體系是做好農村檔案管理工作的前提,那么利用形成的農村檔案管理體系服務農村、服務農民、服務農業則是農村檔案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如何整合農村檔案信息資源,為三農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了解民生是提供良好服務的基礎。只有了解農民之所需、所想,才能為之提供有效服務。第二,開發利用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對現有的檔案資源進行挖掘,理出發展脈絡,有針對性地編研開發,更好地服務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第三,建立農村檔案管理網絡平臺。將信息及時對外發布,讓檔案真正成為農民可以看得見、查得到、用得著的資源。
5.以現代化管理為抓手,建立檔案資源共享平臺。依托信息技術和檔案資源,創建群眾滿意的民生檔案區域共享服務平臺。對涉及民生的婚姻、拆遷、招工等民生檔案資源進行信息化整合管理,完善農民個人檔案,為農民朋友提供“一站式”檔案信息服務。
6.樹立典型,以點帶面推動農村檔案工作發展。一是典型引領。農村檔案工作有其共同點,如內容的覆蓋面、檔案形式的多樣化等。因此,通過樹立檔案工作典型,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永聯村企業檔案的建檔工作,可作為南豐鎮其他個私企業建檔的示范。二是行政推動。將檔案工作納入各村行政工作考核內容,在工作業績考核內容中加大檔案工作的占比,確保檔案工作同村其他工作一樣被重視起來,同步推動發展。三是依法治檔。學習檔案法律法規及各級檔案管理條例,依法建檔,尤其是農村工作中產生的各類新情況、新問題,都需按照規定依法建檔,如涉及民生的農村保險檔案、農保轉城保檔案的建立等。
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農村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管理好并利用好新農村建設檔案,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江蘇永聯農耕文化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