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勁靜
快遞行業的新競爭模式迫使企業尋求更為低廉的融資渠道,從而出現快遞巨頭排隊借殼上市的盛況,作為“龍頭”的順豐也不能免俗
一則來自馬鞍山鼎泰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鼎泰新材”,002352.SZ)的公告引起資本市場熱議。該公告稱,順豐控股(集團)股份有公司(下稱“順豐)將借殼鼎泰新材登陸A股市場。
萬萬沒想到,曾宣稱“不上市”的順豐也要上市了,而且還是借殼上市。
早年間,順豐掌門人王衛曾表示:“上市無非是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將變成一個賺錢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極為不利。”
那么,問題來了。一直聲稱不上市的順豐為何如此著急上市?
針對以上問題,《投資者報》記者撥打順豐相關人士的電話,該人士告訴記者:“由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規定,關于順豐上市的一切提問都將由鼎泰新材回答。”緊接著,《投資者報》記者給鼎泰新材相關人士發送采訪提綱并撥打電話,得到少許答復。
等不起IPO只好借殼
5月23日,鼎泰新材發布公告稱,順豐將借殼上市,根據方案,本次交易擬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80億元。不考慮配套融資因素,此次交易完成后,王衛控制的明德控股將持有鼎泰新材總股本的64.58%。明德控股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王衛將成為實際控制人。
按照《重組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此次交易構成借殼上市,需提交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并經證監會核準后方可實施。
其實,順豐上市的消息,市場已有預期。從去年10月份開始,順豐便聘請摩根士丹利原高管梁翔擔任副總裁,主要負責資本運作。到今年2月份,順豐也對外宣布正式接受上市輔導。
之前,順豐的競爭對手先后選擇借殼,申通快遞借殼艾迪西作價169億元、圓通借殼大楊創世作價175億元。面對這一局面,順豐坐不住了,便同樣選擇借殼上市。然而作為快遞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順豐的估值比申通和圓通的估值之和都高。
對于順豐來說,倘若選擇排隊等候IPO,按照正常流程,從申請到掛牌至少都需要兩年時間。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兩大競爭對手都已經起跑多時,順豐自然不愿停在原地,只能選擇借殼上市這一捷徑。
鼎泰新材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說:“之所以會選擇借殼給順豐,主要是看好快遞行業的發展。由于當前公司的成長性較弱,未來發展前景不明朗。為使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所以決定進行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此外,時隔兩天,深交所便給鼎泰新材發出重組問詢函。對這一情況,鼎泰新材相關人士對記者稱:“信息披露的事情我們會認真準備,具體情況請留意公告。”
家大業大開銷大
今年4月,順豐總裁王衛曾在面對公司高管的講話中提及:“在2015年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雖然公司劃分了不同的商業事業群,但是在對客戶統籌層面沒有很好的規劃,導致不同商業事業群出現重復的產品、重復的銷售。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2015年的業績增長乏力。”
這或許從另一個層面解答了為何順豐急于上市?那就是,“不差錢”的順豐也差錢了。
相對于同行來說,順豐的資金算是雄厚的,但是為了保障自己的競爭優勢,順豐花錢的速度也遠高于同行。從投資順豐嘿客,到購買無人機和貨運飛機,涉足航空貨運領域,每塊都是大手筆的消費。
在鼎泰新材的公告里,順豐的經營業績也首次披露。順豐2013-2015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0億元、382億元和47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18.9億元、9.2億元和16.2億元。
從中可以看出,盡管順豐的營業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是2014年和2015年的凈利潤卻比2013年要低。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順豐采取的是直營模式,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從而壓縮了企業利潤。
同時,順豐的資產負債率也是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速運物流行業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58.6%,順豐資產負債率為60.2%,較2013年的33.4%大幅提高。
據天天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順豐控股擁有貨幣資金36.2億元,除此之外,順豐控股理財產品余額為 67億元,應收票據331.98萬元,應收賬款39.92億元,應收利息611.89萬元。除貨幣資金中1.75億元系客戶備付金和保函保證金存款外,順豐控股短期內可用于支付的款項合計141.53億元。
在鼎泰新材發布的公告中還提及,順豐未來在中轉場建設、航材購置、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資本投入只會增不會減。目前來看,順豐的現金流可以算是捉襟見肘。
跑馬圈地進入下一個環節
在順豐擬借殼上市的消息公布后,當日午后物流板塊就迎來一輪升勢。截至當日收盤時,該板塊整體漲幅達2.29%。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作為快遞業龍頭的順豐上市融資,將為行業發展起到助推作用。按照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快遞業發展若干意見,到2020年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業務收入達8000億元。因而與物流相關的多個領域,都將迎來加速發展機遇。
中銀國際證券研報認為,國內快遞市場跑馬圈地時代即將結束。目前中國主要城市都有各家快遞公司的布局,而基于中國快遞公司主要業務都來自于城市的前提下,認為競爭將加劇。
同時,基于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競爭的模式將由誰能提供更廉價的服務逐步轉化為誰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無論出于管理上的便利性還是運輸速度上的需求,乃至通過規模化進一步壓縮成本的需要,快遞行業的新競爭模式將要求企業建設大量的倉儲、車隊,乃至機隊,而這一建設迫使企業尋求更為低廉的融資渠道,從而出現快遞巨頭排隊借殼上市的盛況。
此外,國金證券表示,上市融資后,快遞企業將提高服務質量和時效,增加機隊、轉運中心等重資產投入,預計未來資本實力將成為快遞企業競爭的新壁壘。同時,行業內將進行新一輪的價格戰,最終將走出2-3家快遞巨頭。目前快遞市場是先上市,融資資金大、體量大、有足夠的寬度和深度的公司將會在下輪競爭中取得先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