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深入課堂,現代教育技術“班班通”的運用,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它打破了傳統的“一個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豐富的圖像、聲音和多彩的動畫資源。它讓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激情,它讓無限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現實。
一、巧用“班班通”,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興趣就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巨大力量。我們要讓小學語文教學提高有效性,就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的局限,對事物的認知以直觀性和形象性為主,傳統教學模式在直觀性和形象性方面做得遠遠不夠,“班班通”設備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可以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可以為學生創設直觀的學習環境;可以讓語文教學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在自己的認識和教師教授的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學習新的知識成為順其自然的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和注意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巧用“班班通”,提升語文審美情趣
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僅要獲得語文基礎知識,而且要有更多美的感受。語文學科的審美教育主要憑借優美的文章或優秀的文學作品來實現。因此,語文學科中的審美體驗具有間接性,它需要通過一些手段或者方式進行轉化。“班班通”的實現,讓這種轉化變得更加多樣、更加便捷。
首先,“班班通”技術能有效借助網絡資源“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多媒體優勢,把教材中各種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直觀再現,并用特有的構圖、色彩、音效等方面的優勢,再現教材景象,用栩栩如生的文化生命刺激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很快進入課文所描繪的優美的意境中,從而促進感受美、欣賞美和表達美的能力的培養。
其次,“班班通”技術的實現,讓培養審美情趣的教材不僅僅局限在課本,網絡中大量優美的文字、圖片和視聽材料可以成為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有利儲備,可以隨時調取,方便快捷。
三、巧用“班班通”,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材中不少課文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非常遙遠,要讓他們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難。傳統教學資料主要來自課本、參考書、圖片等,對課文的理解只能采用讓學生反復朗讀,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實現,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在“班班通”環境下,教師可以把從網絡中獲得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課件制作,通過課件逼真的影像及音效的刺激,可以更容易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共鳴,進而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通過討論、研究,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長期訓練,就能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有飛躍性的提高。
創造性的想象,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振興的希望,語文學科的特點要求我們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資源,“班班通”技術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它通過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把理性的知識感性化,讓學生的認知水平一步步提高,進而提高思維水平。學生在課件的引導下進行大膽的創造性想象,從而使感性認識再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理性認識,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的景象,改造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探究意識和創造性思維。
四、巧用“班班通”,變革語文學習方式
“班班通”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它自由而豐富的知識呈現,靈活的學習層次,較強的交互性等特點,徹底顛覆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
首先,家校互聯及資源共享,讓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變得時間靈活,內容豐富,對學生課后延展學習有促進作用。
其次,“班班通”多媒體技術具有較強的交互性,教師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制作出與教材內容互補的多媒體課件,一方面開闊了學生視野,另一方面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課程資源,自主探索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總之,“班班通”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決策,把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豐富的視聽資源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利用多媒體優勢,拓寬了學生視野,再現了文本景象,提高了學生語文審美情趣;利用多方位的信息刺激,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豐富的知識呈現、強大的交互功能給小學語文教學插上了飛翔的雙翼,讓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在有力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的同時,也必將激發廣大教師的實踐激情和學習需求,最終創造師生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