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凱華
摘 要: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書,而高中思想政治是基于學生生活實踐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典范。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對策,旨在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實施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高中政治課 教學生活化 問題與對策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注重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將教學生活化當做切入點,針對教學實際實施教學。但是目前教學生活化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我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選擇方面的問題。如果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和高中生生活脫離,則沒有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教材有關。書本和現實的反差形成理論與實際的脫節。有專家將這種反差歸結為“書本正確,現實滯后;實踐發展,書本滯后;書本一元,現實多元;書本抽象,疏離現實;書本簡單,現實復雜”五種狀況,這就使學生難以學以致用,在相當程度上抑制學生對政治課的熱情,也影響政治教學實效。還有就是教師選擇的內容太過遷就高中生目前的生活,完全忽視了高中生未來正確發展的方向所需要的生活可能。這兩種傾向不管是哪一種對于教學生活化的促進都十分不利,制約了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內容選擇方面必須處理好學生實際生活和可能生活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設計方面存在問題。部分教師舉出大量生活實例,但只是停留在列舉方面。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討論表面看著十分熱鬧,但是缺少相應總結和歸納,從而導致學生只是零碎記住了知識,而不能系統理解知識,這就對提升學生的抽象性思維十分不利,對學生準確理解生活也有一定影響。如,某個教師在一節40分鐘的課堂上,一共播放了60張幻燈片,用了大量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知識。這一節課學生的思維過程體現在哪里呢?肯定是非常缺乏的,學生基本上就是“趕集”式地跟在老師后面轉了。其結果使學生“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還有一部分教師仍然沿襲在過去知識立意的教學指導思想,較普遍地沿用“講解——接受”這一模式,重點放在對某些原理、觀念、概念,進行細之又細的分析,覺得只要將教材上的知識講解清楚就可以了。由于沒有生活情境作為支撐,學生就沒有辦法牢固掌握知識,對于知識遷移十分不利,更談不上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從根本上講,導致存在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安排好具體和抽象二者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手段方面存在問題。有些教師受到以往政治課程教學的影響,雖然在教學的時候也涉及生活化,但是仍然換湯不換藥,僅僅在教學的時候加入一些生活事例,還是將講解當做主要內容,導致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辦法對生活進行感悟和探索,這與生活化理念相悖。還有就是過于注重探究的形式,而沒有正確把握探究的內在本質,忽略了研究和講解重點難點的知識,從而導致表面上討論得很激烈,但是,實質上在教學方面沒有突破性緊張。出現這一問題,是因為在教學手段上沒有處理探究和講解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解決對策
(一)選擇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學內容。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堅持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有機統一,教學內容和高中生的生活聯系越多,那么就越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教學內容高于生活,才能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完成學科教學的使命。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要因教學方便,而創設一些和實際生活脫節的情境,甚至是虛假的生活情境,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心感受,并且深入挖掘,就能夠發掘學生生活世界的奇妙之處,同時這也是一個十分豐富的資源保護。
例如,在講解供求和價格的關系這節課程的時候,教師要和學生一起討論在哪個季節能夠買到性價比高的短袖,學生積極參加討論,并在討論過程中體會到供求和價格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時堅持有效原則。掌握基礎理論常識,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和辯證思維方法,培養觀察、分析和處理品德成長和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正確作出價值判斷和選擇的能力,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是本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幫助學生實現認識上的質的提升。為此,教師要提供真實且豐富的生活素材,素材不用過多,要選擇那些比較精髓的素材,收集那些能夠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具有一定啟發性的生活素材,要對于素材實施深度加工,然后幫助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與學生共同從中抽象出擁有普遍適用性的概念和原理,從而對生活本質有真正的理解。
(三)教學方式上結合探究與講解。這要求教師針對教學需求科學設置探究活動,重視教學實效,千萬不能單純只講形式,不顧實效。想要確保探究效果,就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依照教材認真選題,設計探究流程,在探究的時候教師應該做到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式探究、辨析式交流。針對那些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支撐,通過適當講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路徑。這一過程應該是一個由扶慢慢放,一步步減少扶的程度,最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
例如,在講解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教材當中的一些就業觀點開展探究活動,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設置一個組長,在所有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言,說明怎樣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并讓其他小組就這一小組的觀點進行評析,最后,由教師歸納和總結。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具體全面分析,同時,要在恰當的時機進行必要講解。
三、結語
本文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實踐中存在問題和對策進一步闡述,有助于我們認識到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必須將教學生活化當做切入點,并針對教學實際實施教學生活化。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給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實踐提供一定的幫助,進而提高高中政治思想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毅娜.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2,09:18-19.
[2]趙偉峰.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