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華
摘 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科學合理的師生互動,是扎實有效地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教學互動 教學途徑
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的雙向活動,教學過程是教與學互相影響的過程。實踐證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然而現實的教學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放手得少,學生被動得多,要想突出語文課堂的有效價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讓師生在教學過程互動。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師生之間互動的有關問題呢?如何讓互動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綻放呢?
一、創造課堂氛圍,激發興趣
當學生對基本知識已經熟悉理解之后,停留在簡單知識點的對答上已經沒有意義。此時問題的設置須立足新的高度(教材上不能輕易被發現),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發揮思維力和想象力才能有所收獲,如此,問題才對學生具有更強的吸引力。當然,此類問題的設置不僅僅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深層理解知識。要努力做到師生“心理相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可以成為“小老師”,并能主動地、大膽地、積極地讀書、學習。如我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學完生字后,我經常說:“下面我請一位小老師來領讀。”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當學生走上講臺時,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內心是多么自豪,而臺下的同學也跟著小老師讀得津津有味。這項舉措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個性得到了張揚。
其次,借助多樣化的電教設備,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優秀的描寫文,通過描寫桂林山水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學生沒有到過桂林,就文章中的語言文字難以打動學生的心,對作者描繪的景物抒發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錄音相片,優美畫面展現在面前,再加上錄音機深情的配樂,學生就會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麗的畫卷,真會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熱愛自豪之感油然而生,這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輕松完成了教學任務,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注重小組合作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師生心靈互動的內涵,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心理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全程參與,在小組之間的合作方面,而且要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促進各小組合作與交流。在活動成果交流展示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收獲,都是團結合作的結果。因為團結與合作,我們戰勝了困難,取得了成果。
在教學實踐中,小組互動合作的形式應多樣化,既可討論、評價、調查、訪問,又可演講、觀察、實驗、比賽,但要注意合理、靈活地運用,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不可脫離教學實際,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六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窮人》,在教學中,可以師生合作將課文中的情景表演出來,比如,尋找合適的學生表演漁夫、漁夫的妻子、孩子等,展現出漁夫妻子的垂憐孩子的場景。這篇文章有很多可以表演的元素,通過這樣的趣味表演,能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又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當前的環境污染情況,向學生說明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同時引發學生就地球保護展開討論,從而實現師生情感互動,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學會分享,培養能力
所謂分享,是雙向的溝通、彼此的給予和共同的擁有。學會分享,首先意味著學會傾聽,學會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世界。課堂上的傾聽是師生心與心的碰撞、愛與愛的交流、情與情的融會;是一種親切的對待,一種由衷的信賴,一種美妙的心境。其次意味著學會欣賞。有人講,我們不見得喜歡我們所欣賞的人,但一定喜歡賞識我們的人。在教學中欣賞,在欣賞中教學,教師就會變得胸襟開闊,就會變得得心應手,就會變得行為機敏,就會變得尊重多樣性、珍視個性,就會變得習慣于“一個世界,多種聲音”。
我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注重分享,不僅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被動者變為主動探索者,把學習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理想的互動式語文課堂應是學生浮想聯翩、精神煥發和創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這種互動的課堂學習中,別人的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經驗被別人的看法所喚起,不同的意識在撞碰中相互同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可能產生。因此,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思維價值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終極目標。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師生互動越來越重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只要不擺“花架子”,切實地為學生發展考慮,能積極地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學生就一定能和教師密切配合,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撥動學生的心弦,滋潤他們的心田,促進他們思維火花的迸發,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揮最佳的效益,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讓互動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綻放。
參考文獻:
[1]陳金枝.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思考.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0.
[2]丁名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的策略思考.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