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 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在前進,高中歷史教學正面臨各種教育制約因素,如何提高教學成效成為重要課題,應當從改革創新入手,將各種先進的教學模式運用于課堂之中,從而實現教學成效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 高中歷史 教學模式 分析研究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整個教學的核心要素,抓住了這一要點,就等于抓住了歷史教學的牛鼻子與總開關,引導教學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向著深入的程度實施,本文主要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模式改革進行分析。
一、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讓學生學得更加自主高效
翻轉課堂是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運用較為廣泛,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項教學模式改革。翻轉課堂顛覆了以往教師講解、學生聽講這樣的傳統模式,事先通過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對教材內容知識要點、能力要求等方面有了初步感知,在課堂教學中則針對教學重難點進行討論分析研究,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幫助他們準確理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能力得到發展,興趣充分激發,歷史教學中可以進行積極運用。在《洋務運動》教學中,筆者事先錄制了教學視頻存放于學校網站上,要求學生在課后認真觀看。可以反復看,對教材中的知識要點進行梳理記憶和理解,對其深度分析,嘗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學習理解。接下來在課堂上,筆者著重針對洋務運動的發生背景、代表人物、構思設想、推進措施具體效果等,和學生進行回顧,通過簡要回顧進一步細化和突出這些知識點。接下來通過學生分小組的討論交流、在班級之中的匯報辯論,對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必然性進行深入探討,對洋務運動同時產生的積極意義也進行分析研究,讓學生既客觀全面看待洋務運動失敗的必然性,又一分為二地辯證分析其存在的積極意義,讓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發展,且學習熱情高漲,為教學成效的提高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運用情境感知教學法讓學生學得更加自主高效
歷史發展的厚重讓教學工作面臨更高難度,教師要善于發掘歷史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特別是運用情境教學法營造濃厚氛圍,可以取得較好效果。例如在《抗日戰爭的爆發》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深刻教育。單純的講解無法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震撼,筆者運用情境感知教學法,通過多媒體手段的輔助營造出濃厚的氛圍。向學生播放了南京大屠殺的悲慘場景,讓學生明白中國的落后導致中國人民受欺侮,就連日本這樣的彈丸小國都能夠入侵中國。中國人民經過了八年艱苦的卓越抗戰,付出了無比巨大的代價才趕走了侵略者,這段視頻的演示和教師沉痛的敘述,讓學生內心充滿悲壯,他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對中國這一段歷史的悲傷都得到了情緒的感染。接下來筆者話鋒一轉,引入當代青少年應當如何為國家強大民族崛起而努力奮斗,讓學生真正達到不忘歷史、增強責任,展望未來、充滿信心的綜合效果。
三、運用專題討論教學法讓學生學得更加自主高效
專題討論是指針對教學的某一個方面、某一個難點進行重點研討,將這一難點單獨提煉出來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辨析,從而進一步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強化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效果。例如在《戊戌變法》教學中,針對這一場變法失敗的原因,有些學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惑的地方。對此,筆者將戊戌變法失敗這一研究話題單獨拎出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商鞅變法相比,戊戌變法的政治環境有什么不同,變法內容有什么意義,最終的發展結局受哪些因素影響。教師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引導他們從這兩場具有許多相似、共通之處的變革入手,指導學生回顧歷史、對比尋找存在的差異,從而讓學生對戊戌變法這一場半途夭折的改革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對其內容的進步意義、對其失敗的必然結局、對其復雜的實施背景及錯綜交織的力量阻礙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為學生準確理解教材內容提供了良好輔助。
四、運用實踐調查教學法讓學生學得更加自主高效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獲得更為直觀和深刻的感知,強化學習理解效果。例如《全國大動亂》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要求學生從自己熟悉的長輩那里了解“文革”這場浩劫當時的具體情況,對城鎮農村生產生活造成了什么影響,對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的發展產生了哪些破壞性影響,“文革”期間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處于一種什么樣的水準。經過學生課前認真細致的資料搜集和調查研究,他們腦海中對“文革”具有了初步直觀的印象,筆者在課堂上還向學生出示了整個“文革”期間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數據,從“文革”前與中國相似發展速度的地區,到“文革”后兩國兩地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巨大差距,用數據對比配合學生實踐調查研究,讓學生了解一個更加真實的“文革”,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自主高效。
五、運用興趣活動教學法讓學生學得更加自主高效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開展一系列興趣活動,圍繞歷史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成效。例如《“一國兩制”和祖國的統一大業》教學之后,筆者重點引導學生搜集當時這一政治模式提出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分析港澳臺之間有什么樣的異同點,我們通過一國兩制成功收復了香港、澳門,并在維護和促進港澳繁榮穩定昌盛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功,驗證了一國兩制這一構想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從港澳成功回歸的研究中提出對臺灣回歸的一些構思想法。這樣的興趣活動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賦予他們創新活力,對提高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韓盼.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思考[J].才智,2016(07).
[2]馮小飛.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2).
[3]李陽.探析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欠缺的解決方式[J].學周刊,2016(13).
[4]李越.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