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英
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學目標的多元化,集中體現“三維”目標的實現,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強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積極組織與開展數學課外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高中數學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
1.為在確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常常安排得過滿,不利于充分發揮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傳統教材雖然經過了反復推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有利于實施循序漸進的完整數學過程,但是傳統教材不夠靈活,不能反映出數學的新思想,因而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由于學生存在著差異性,而傳統的課堂面對的是劃一整齊的教學,會導致部分學生“吃不飽”、“吃不了”。如果不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實行分層教學,就很可能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埋沒人才。
4.現階段,傳統的課堂教學還沒能從根本上擺脫高考“指揮棒”的控制,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傳統的課堂教學教給學生的是如何應付考試,這是與全面實現數學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的。教學缺乏創新,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為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在有條件的前提下,應提倡積極開展數學課外活動。實踐表明:教學基礎越好、教學質量越高的學校,一般說來,數學課外活動開展得也很好,反過來,生動而又豐富的數學課外活動又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這項活動有助于促進教學相長。
二、數學課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中學數學課外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開展課外數學選修課,建立課外數學興趣小組,創辦學生的數學刊物、數學園地。
1.數學選修課的主要活動方式和內容是:教師系統地講授中學課本之外的某一個數學分支和某一個專題,以開闊學生眼界,也可以介紹數學新發展、新學科及新的數學思想。例如,高一結合函數教學可開設函數方程初步;結合集合基本知識的教學可開設邏輯學和初等集合論;結合立體幾何可開設拓撲學初步等。高二可結合數列知識開設循環數列課,可介紹母函數的研究方法及常微分方程與線性遞推關系:結合解析幾何課可開設三維解析幾何學,開設向量理論等;結合方程組可開設矩陣論初步及線性代數等;還可在適當時機開設微積分課。選修課的參加人數可適當多些,除去在學習中確有困難、急需補課或個別輔導的學生外,都可報名參加選修課。選修課的主講教師應當熟悉該選修課的知識,要認真備好課,做好指導,并對學生進行選修課業務考核與評價。
2.數學課外興趣小組應由較少學生組成,他們一般對數學有較濃厚的興趣,并且其他各門功課都比較好。這個小組的成員應由自己報名與數學教師推薦相結合。課外興趣小組的活動方式和內容主要有:聽專題報告(學術報告)會、訪問著名數學家或著名數學研究機構(或大學)、開展數學競賽、撰寫數學小論文及開展內部小型的學術研討會等。小組成員在各級數學競賽中取得較好成績,要及時予以鼓勵。小組成員撰寫較好的數學論文,應推薦中學生的數學刊物上發表。
3.創辦學生的數學刊物,包括班內的數學墻報,“數學之角”,“數學信箱”等。學生自己負責編輯與撰寫,要注重發現學生的“研究成果”并見報交流分享。為吸引更多同學,可設立“點將臺”、“有獎征解”等。為確數學刊物的質量,保證其長期性和延續性,最好組成以班內的學習委員、數學課代表及數學拔尖學生為核心的編寫隊伍。如果條件好,則可采取“輪流坐莊”的方式。班內數學墻報的內容除了部分在公開發行的數學書刊中摘錄之外,還應有相當部分針對性很強,并且直接來自同學自己的文章。例如:“談談記筆記”,“如何解決計算中容易出錯的問題”,“我是怎樣掌握數學概念的”,等等。數學教師充當班內數學園地的參謀或顧問,幫助出主意、想辦法,給他們介紹好的資料,推薦好的參考書。
應當指出,開辦數學課外選修課,建立數學課外興趣小組,創辦學生的數學刊物這三種課外活動形式,教師所處的位置是不同的。選修課,以教師講述為主;興趣小組,以教師激發學生,引導學生為主;創辦學生的數學刊物,教師則主要處于幕后策劃的地位。
三、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1.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他們讀書、整理資料、做學問,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治學能力的根本大事。因此必須以學生為主體。
2.各種活動都應有長計劃、短安排,要講求實效,要有知識性、趣味性,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知識水平上的實際情況,要密切聯系數學課內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3.除對學生進行數學培訓外,還要注意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其他各方面的成長。有少數數學尖子生有一種優越感,他們有時組織紀律性不強,還有的人可能會出現偏科現象。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要多做思想教育工作,防止他們的驕傲情緒,克服他們的自由主義,鼓勵他們多參加班集體活動,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4.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或選修課的內容應充實、有系統性,便于學生掌握,同時便于教師檢查學習質量;還要有一定的針對數學競賽的專項訓練內容,不應當簡單地把中學課本中以后將學的內容提前來講,也不要講成高等數學課。要在高中生的實際知識基礎和實際接受能力的基礎上,以提高能力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