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昆
【活動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任性,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讓別人。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部分學生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矛盾,如站隊擁擠互不相讓、做游戲發生矛盾不能禮讓等。針對這些現象,設計“我謙讓,我快樂”這一活動主題,讓學生在活動中養成互相謙讓的良好品質,在謙讓后感受內心的快樂。
【活動設計理念】 本著“學生活動,教師指導”的設計理念,遵循“實踐性、趣味性、自主性”的原則設計。主要開展了“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做一做、講一講”等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既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認識需求,又充分體現出孩子們的活動主體地位,調動了他們的參與熱情,讓他們親身體驗,感知“不謙讓,不快樂”,體驗“我謙讓我快樂”,最終能化作實際行動。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看《小羊過橋》,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謙讓”。
2. 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做一做、講一講”等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謙讓”方面存在的不足,感知“不謙讓,不快樂”,體驗“我謙讓,我快樂”,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化作實際行動。
【活動準備】 學生收集發生在班級里的不團結、不謙讓的事情;收集關于謙讓的兒歌故事等;教師指導排練節目。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了解“謙讓”
1.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今天老師請到了兩位小動物參加我們的活動,他們是……(出示圖片:小黑羊、小白羊)他們原本是一對好朋友,可是前兩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請看《小羊過河》。
2. 師:故事看完了,誰來說說小黑羊和小白羊為什么會掉進河里嗎?獨木橋很窄,容不下兩個人同時過橋,怎么做才能讓兩個人順利、安全的過河呢?
3. 那什么是“謙讓”呢?
小結:謙讓是一種美德,就是在好處、方便面前不爭不搶,先想著別人,先讓著他人。
二、表演明理,討論知行
1. 可是,根據同學們的課前調查,發現我們身邊還存在著一些不謙讓的事情,請看同學們的表演。
(1)學生表演
表演一:兩位同學你爭我搶地走進教室門口。
表演二:兩位同學爭搶一本好看的圖畫書。
(2)看完剛才的表演,誰能說說發生了什么事情?結果怎么樣?
(3)采訪表演者:你的心情怎么樣?
2. 在你的身上,在我們的周圍,是否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呢?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樣?
3. 如果我們同學之間都這樣不團結、不謙讓、你爭我搶,誰也不讓誰,我們的集體會是什么樣子?
4. 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我們請上剛才表演的同學,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當事人,你會怎樣做呢?學生發言。
5. 你們倆按同學們說的再演一遍。
采訪表演者:現在你心里什么感受?
6. 小結:一句簡單的“你先走”,“我們一起看吧”讓我們收獲了禮貌、友誼,內心也快樂無比。
三、對接生活,矯錯導行
1. 如果遇到下面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做?(小組討論后發言)
情景一:上體育課回來,我發現桌子上有兩本新發的《當代小學生》,一本是我的,一本是同位的。可是有一本書的封皮上有個臟腳印,我……
情景二:媽媽做了紅燒排骨,奶奶知道我愛吃,放在了我的跟前。可是這樣大家吃起來很不方便,我……
情景三:乘公共汽車時,人們都爭著上車,我……
2. 現在同學們都懂得謙讓了,可是故事中的小白羊和小黑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呢!這一天,小黑羊要到同學家寫作業,小白羊要到奶奶家看電視,他們又在獨木橋中間相遇了。獨木橋很窄,一次只能一只小羊過去,于是……(請兩生表演)
四、總結收獲,體驗升華
1.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暢所欲言)
2. 小結:任何好的品質都是從小培養的,今后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復雜的人和事,在學習上也會遇到困難,但只要我們謙讓友愛,學好知識,學會用微笑對待困難,不急不躁,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你也會成為一個大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