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勁
郵票被譽為國家名片、小百科全書。它那方寸世界所蘊含的藝術令人折服,特別是圖案上祖國的歷史文化、美麗山河和各地的建筑成就,加上國畫、油畫、雕塑、剪紙等藝術手法更是令人為之動情。作為祖國文化載體之一的郵票如何助力語文教學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郵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探索和實踐,并在此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提供大量的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求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借助小小的郵票,使課堂變得有吸引力,同時讓教材變得鮮活而富有生活氣息,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在教學《壺口瀑布》一課時,我精心尋找了萬里長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等中國十大名勝風景郵票。在導入新課時,我一邊展示郵票一邊介紹,學生面對郵票嘖嘖稱嘆。顯然他們對我展示的郵票充滿了好奇,這深深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此時,老師再來揭示課題,學生就很容易入情入境,展開學習的態勢。
二、郵票能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突破教學難點至關重要,這關系到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主旨的程度。對于教學難點的突破,老師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只有引導學生,讓他們仁者見仁。這樣的難點突破才是有意義的。
那么,我是如何通過郵票因勢利導,突破教學難點的呢?在《藏羚羊跪拜》的最后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問學生:“我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一個同學回答:“動物也是充滿了母愛的。”此語一出,很多同學點頭稱是。如果學生的思維僅限于此,我認為還是狹窄了點。于是,我立即出示了一些保護動物的郵票和瀕臨滅絕動物的郵票。聽完我的闡述后,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后形成了以下觀點:一是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二是動物瀕臨滅絕的原因,除了自然的優勝劣汰外,那就是來自人類的屠殺;三是生命是崇高的,我們應該尊重和關愛生命。這些觀點無疑是對《藏羚羊跪拜》的深刻理解,而這一份理解正是郵票給大家帶來的智慧的火花。
郵票不但給我的課堂帶來了生機,而且給我突破教學難點助了一臂之力。
三、郵票能搭建口語交際的平臺
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新課程環境下口語交際教學中一個重要的課題。然而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口語交際的訓練往往被忽略,甚至是名存實亡。而很多老師一直就將口語交際當作語文教學中的難點。
如何攻破這個難點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因此,我將集郵帶到學生的生活中來,給他們創造一個口語表達的環境。在一堂“郵票背后的故事”的口語綜合實踐課上,學生們的表現著實讓我驚訝。平時沉默寡言的同學居然能夠侃侃而談,有的同學舉著郵票說:“我得到這張郵票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呀……”。有的同學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將郵票夾住,“我這郵票意義非凡……”。沒想到,一張小小的郵票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學生的心扉,更打開了口語綜合實踐課的壁壘。
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師應恰當地選擇材料和創設說話的情境,以促使學生沿著言語發展的階段不斷上升。”因此,教師要注重創設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經驗,調動學生“說”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讓學生在口語表達中更真實、具體、有趣。那么,學生集郵的經歷無疑是口語交際的活水源頭之一。
將郵票引進語文課堂,讓郵票助力語文教學,既能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可以說,集郵既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突破口之一,又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有效手段。筆者認為,語文教學能充分而適時地利用郵票,那么語文課堂一定是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魅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