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淇
摘 要:本文在對負債經營進行簡要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企業負債經營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改善企業負債經營問題的建議,期望企業能夠運用好負債經營這把雙刃劍,為企業帶來高利潤,促進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負債經營;問題;建議
一、負債經營概述
為了維持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投資企業新年項目等等通過,向外部借入資金支持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以達到企業效益最大化。在會計理論中,在會計賬務上可以表現為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長短期借款、應付債券等等。大部分企業依靠自身的資本無法滿足企業的經營活動,負債經營是籌集企業資本的一種重要手段,對促進企業的運作、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最優重要意義。但是這種籌資手段也給企業帶來了很多問題,部分企業因資產負債率高而陷入財務困窘,甚至阻礙企業的發展,最終導致企業破產。
二、企業負債經營存在的問題
企業負債經營存在的問題較多,錯綜復雜。而相對突出、并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有這幾個方面,概括起來就是“向、度、準、則”。
(一) 舉債無度,盲目投資擴張
部分企業在開展經營活動時,企業比較自信樂觀,認為企業可以做大做強,于是盲目投資擴張,甚至部分企業進入全新行業,大力借款,沒有考慮企業的資金成本,造成過高的資產負債率。企業沒有預計到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 ,當出現風險時,就舉新債償還舊債,這種舉債無度的行為,最終引發企業財務困境,阻礙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二)籌資方向失誤,資本結構不合理
企業的主要籌資渠道有股權籌資和債權籌資,債權籌資主要有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債券以及因結算形成的負債等等。很多企業在確立籌資結構,分析籌資成本以及償還期限時分析不充分,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可能會出現資金周轉困難,便會導致財務風險。同時,一個企業的負債應該多少比例合適,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行業中的企業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應該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分析,此外,企業的償債能力如何?企業的后續發展資金是否充分,都應該進行深入分析。部分企業經常在舉債時沒有合理安排好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的結構,更有少數企業靠短期資金去維持企業的長期資金,導致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潛在負債不以為然,更不考慮突發事件的出現,在財務管理上,導致負債的標準相對模糊從而導致企業財務風險。
(三)負債經營目標不合理,輕視負債經營的風險
財務管理理論提倡企業應該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原則,但是在實際中,很多企業仍然是以利潤最大化為企業經營的目標,缺乏科學性。負債經營目標亦是如此,不僅如此,部分企業輕視負債經營的風險,導致資不抵債,最終破產倒閉。現實中還有不少企業非法集資、偷稅、漏水等等都是由于負債目標不合理,最終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財務危機,導致企業經營失敗。
三、改善負債經營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負債規模和負債結構
企業資產負債率常用來代表企業的負債規模,負債規模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是否高財務風險。負債經營可以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企業負債越多,利潤越高,財務杠桿帶來的資本利潤率就會越高,會增加企業的所有者權益,這是積極的一面。但是負債越高,債務人承擔的還款風險就越高,普遍而言,資產負債率低于30%時,是相當安全的;在40%作用,是較為適中的,超過60%,企業的資金就出現短缺,造成資金周轉困難,但是不同行業有不同的特點和區別,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特點綜合考慮,確定合理的負債規模和負債結構。
(二)企業應當選擇正確合理的籌資方式
企業在進行籌資方式的選擇時,應當綜合考慮企業的資本成本、財務風險等因素,充分選擇合理的籌資方式,使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率和財務風險最小,或者能夠屬于企業的可控范圍。比較理想的籌資方式是優先利用企業內部融資,這種方式風險低,成本低,能夠為企業保留更大的舉債能力。如果內部融資不夠使,在選擇外部融資,可以考慮股票、債券等方式,最后在考慮銀行借款等,力爭降低企業的償還本息壓力,避免企業陷入財務風險。
(三) 企業應當確立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負債經營可以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但是企業利用負債經營時也要合理考慮可能的帶來的財務風險,結合自身的特點,充分考慮企業的資金是否周轉正常、企業的供產銷環節是否合理,確定企業的利潤率至少應高于行業平均利潤率的前提下,保證償還債務利息之后還能有剩余,即舉債的回報大于了舉債資本成本,確立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合理考慮企業的經營活動,不進行非法集資犯罪活動,建立企業風險評估機制,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帶來的正面效應,促進企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沈維濤.財務管理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2] 何俊琴.對企業負債經營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思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