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莉
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流產的臨床治療效果
盧 莉
目的 探討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流產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陰道不規則出血流產患者74例,其中37例患者給予常規治療,設為對照組;37例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中西藥輔助治療,設為觀察組,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患者對治療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痊愈15例(40.5%),顯效12例(32.4%),有效9(24.3%);治療總有效率為97.2%;對照組痊愈8例(21.6%),顯效9例(24.3%),有效8(21.6%),治療總有效率為67.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為94.6%,對照組為70.2%,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常規治療聯合中西藥治療陰道不規則出血流產患者,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出血量,縮短出血時間,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陰道不規則出血;中西藥輔助治療;臨床療效
陰道不規則出血指婦女生殖系統在正常月經出血以外的出血,是婦科疾病常見癥狀之一,主要臨床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期出血量多、非月經期陰道淋漓不盡出血或白帶帶血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為探討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流產患者的臨床療效,本次研究選取陰道不規則出血流產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江西省高安市楊圩衛生院2013年11月~2015年7月婦產科收治的陰道不規則出血流產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B超檢查,確診為陰道不規則出血流產。37例患者采取常規治療,設為對照組,年齡21~33歲,平均年齡(26.5±3.7)歲,其中自然流產11例,人工流產7例,藥物流產19例;37例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藥輔助治療,設為觀察組,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6.6±3.5)歲,自然流產10例,人工流產6例,藥物流產21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廣譜抗生素藥物進行抗炎治療,行止血、清宮手術。觀察組:采用對照組的治療方式并輔以中藥治療,中藥藥劑成分為:甘草6g,黨參、益母草各15g,白術、血余炭、川穹、當歸各10g,蒲黃、五靈脂、阿膠、川牛膝各10g。每天1副藥劑,加入沸水煎服,按照患者病情狀況加減藥量,3~5d為1個療程。此外,加用倍美力片(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提供,國藥準字H20130229,0.625mg×28片)治療,1.25mg/次,1次/d,連續服用7~10d。加服甲羥孕酮(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895,2mg),10mg/次,1次/d,服用5d。
1.3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患者服用藥物7d后,經B超檢查妊娠殘留物完全排出體外;顯效:患者體質明顯改善,出血量明顯減少;有效:患者體質有所改善,出血量得到控制;無效:患者生命體征與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患者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2組患者對治療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總滿意率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由于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與飲食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女性流產率逐年上升。該疾病在初期階段無顯著性臨床癥狀,患者對此并無察覺,待陰道發生大量出血時,患者才會前往醫院就診,此時已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同時該疾病若不進行及時有效的就診,極易造成患者病程延長、子宮中殘留妊娠物及子宮壁粘連機化,導致各種并發癥[3-4]。由患者流產后導致的引導不規則流血在臨床中最為常見,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流產后出現陰道不規則流血的誘因與體內殘存的少量妊娠物、感染以及子宮復舊障礙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颊咦訉m前、后屈伸過度價值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會導致患者子宮頸管變小、孕囊變化、患者無法吸收米非司酮、手術主治醫生缺乏臨床經驗等多種因素均可導致患者體內殘留妊娠物,進而致使患者子宮恢復或者收縮?;蛘呋颊咴谑中g進行過程中消毒措施不良,患者流產手術之前存在陰道炎癥病史,且沒有進行治療、或流產后在不可行房期間行房等原因。導致患者患處出現感染癥狀,久之發展成為子宮內膜炎或盆腔炎等多種并發癥。針對該種癥狀,臨床治療方法較多,但無法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患者出血癥狀容易反復發作,藥物副作用較多,不利于患者的恢復[5]。中醫辨證理論中,陰道不規則出血流產屬于“血瘀”范疇,因患者體內余血沉積,新血沒有歸經,造成子宮出血,難以清除。因此,臨床治療以活血化瘀、止血補血為主,益母草、當歸等中藥藥劑成分具有加強子宮收縮能力、抗炎滅菌等功效,有利于防止子宮壁粘連,改善患者出血癥狀[6-7]。采用中藥治療的同時,還應給予患者抗生素、孕激素等藥物治療,如倍美力、甲羥孕酮等,以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促進子宮內膜修復,使患者體內妊娠殘留物排出,并快速止血[8-9]。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能夠有效減輕或祛除患者出血癥狀,避免藥物副作用,減輕患者痛苦,其藥效強、安全性高,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2%,對照組為67.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常規治療聯合中西藥物,臨床療效顯著,有利于減少出血量,加快患者痊愈。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為94.6%,對照組為70.2%,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對治療工作的滿意度。該種疾病病因復雜,早期臨床癥狀較輕,容易使患者忽視,從而延誤治療時機,使臨床療效大大降低,因此,患者應加強對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的重視。
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安全性高,臨床療效優于常規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出血癥狀,減輕患者痛苦,加快患者痊愈,并提高患者對治療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孫旭衛.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臨床治療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0):123,127.
[2] 常軼華,楊美紅,徐春芳.產婦安膠囊在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中的臨床應用[J].遼寧中醫雜志,2015,19(3):514-516.
[3] 夏理丹,單佳玲.八珍益母膠囊在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遼寧中醫雜志,2015,14(2):778-779.
[4] 劉春喜.淺析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臨床治療[J].中國實用醫藥, 2014,18(5):456-458.
[5] 閆妍.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病因及臨床治療方法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21):74-75.
[6] 陳慧梅.探討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原因及診治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3,20(9):961-963.
[7] 鄧玲玲.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臨床治療探討[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13(10):365-366.
[8] 曹瑞珍.益母草膏輔治婦科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15(34):125-126.
[9] 胡亞群.中西醫結合治療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16(9):106-10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6.022
江西 330800 江西省高安市楊圩衛生院(盧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