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華 趙 鐳 郭良玉
骨盆前外固定術在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管玉華 趙 鐳 郭良玉
目的 研究骨盆前外固定術在不穩定骨盆骨折患者中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76例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依據治療措施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方法治療,觀察組采用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比較2組臨床療效。結果 重性精神病患者綜合管理護理業務報告:觀察組優良率為94.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7%(P<0.05);觀察組拔除引流管時間、骨痂形成時間以及腫脹消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1例切口疼痛,1例發生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30%,對照組的3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89%,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與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相比,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不穩定性骨盆骨折;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效果
骨盆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科疾病,它主要是由于高能量暴力損傷引起,且主要以不穩定性骨折為主,患者發病后主要以疼痛、活動不便為主,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目前,臨床上對于骨盆骨折尚缺乏理性的治療方法,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長期療效欠佳再加上骨盆局部結構相對比較復雜,且患者骨折類型較多,治療后預后較差,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近年來,骨盆前外固定術在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該方法能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治療預后[2]。為了探討骨盆前外固定術在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76例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院診治的76例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依據治療措施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齡26~57歲,平均(39.7±4.8)歲。患者中,車禍傷13例,高處墜落傷19例,壓砸傷4例,其他2例;對照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26~56歲,平均(38.9±4.3)歲,患者中,車禍傷10例,高處墜落傷20例,壓砸傷4例,其他4例。入選患者均經過CT或X線證實確定為不穩定骨盆骨折。本試驗均在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下進行,且試驗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2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方法檢查,并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實施對癥治療,對于休克患者給予輸血、除顫治療;對于合并周圍其他臟器損傷者行急診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方法: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術中保持仰臥姿勢,麻醉成功后在恥骨上方做長為2cm弧形切口,逐層切口皮膚,分離韌帶、神經暴露骨膜,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病安放鋼板,術后對切口進行消毒,縫合、引流[3]。
觀察組采用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方法: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病史等在X線引導下從髂前后上棘聯線前進針,在髂脊正中做1個小切口,并選取合適的角度鉆開骨皮質,擰入螺釘,經過針導向擰入髂骨,在髂脊兩側植入固定針,外固定器材安裝穩定后,擰緊外支架,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抗生素,術后3d拔出引流管,并指導患者功能鍛煉,鍛煉時應該根據每1位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避免適得其反[4]。
1.3 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Majeed評分[5]標準進行判定。評分85~100分為優;評分在70~84分為良;55~69分為中,<55分為差。
1.4 觀察指標 (1)觀察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2)觀察2組患者拔除引流管時間、骨痂形成時間以及腫脹消退時間;(3)觀察2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如:切口感染、疼痛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療效率為94.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7%(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2組患者拔除引流管時間、骨痂形成時間以及腫脹消退時間比較 觀察組拔除引流管時間、骨痂形成時間以及腫脹消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拔除引流管時間、骨痂形成時間以及腫脹消退時間比較(x±s,d)
2.3 2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1例切口疼痛,1例發生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30%,對照組的3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89%,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骨盆在人體中相對比較特殊,通過恥骨聯合、骶髂關節周圍韌帶及骨盆軟組織維系其穩定性。而不穩定骨盆骨折多數是由于高能力暴力損傷引起,對骨盆影響較大,影響患者健康[6]。切口復位固定術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治療方法,該方法雖然能緩解患者癥狀,促進機體恢復。但是,長期療效欠佳,患者恢復較慢。
近年來,骨盆前外固定術在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盆前外固定術和其他治療方法相比優勢較多,該治療方法主要利用杠桿原理,在不產生應力遮擋時,更容易幫助患者骨折部位復位,從而能夠減輕患者傷害。同時,盆前外固定術固定相對比較可靠,能夠為骨折部位提供良好的生物學環境,更加有力于減少骨折部位的出血[7]。外固定支架取出相對比較方便,患者手術后可以根據其恢復情況取出,從而能夠保證其正常的應力-應變狀態,促進骨密度早期恢復。再加上,外固定支架治療時操作相對比較方便,明顯提高手術效果,讓固定更加穩固,能夠達到穩定血供作用,可以促進患者早期恢復[8-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拔除引流管時間、骨痂形成時間以及腫脹消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但是,對于使用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效果不理想者,可以根據患者情況聯合其他方案治療,提高臨床治愈率,促進患者早期恢復,降低患者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本研究中,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與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相比,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1] 王雷,柳超,田紀偉,等.腰骨盆重建術治療不穩定骶骨骨折[J].中華創傷雜志,2013,29(7):619-623.
[2] 王洪,劉璠,張亞峰,等.經皮微創鎖定加壓板固定治療骨盆后環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11,31(11):1185-1190.
[3] 張巍,張立海,陶笙,等.微創治療骨盆前后環骨折的療效與并發癥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2014,30(7):647-651.
[4] 郭朝陽,劉寧,陳榮春,等.外固定支架在開放性骨盆骨折的急診運用[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1):83-84.
[5] 赫蘭學,王丹,李廣程,等.外固定架在骨盆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2):187-188.
[6] 應凱,遲曉飛,王文輝.骨盆前外固定術在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5,55(6):89-90.
[7] 王衛東.不同固定方式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臨床對照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3):101-103.
[8] 周曉未.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橈骨遠端骨折300例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12):275.
[9] Hossain E,Dugar N,Garg AK,et al.Comparative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open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ibia by the use of commonly used external fixators[J].J Indian Med Assoc,2013,111(12):830-832.
[10] Kirmani BH,Mazhar K,Saleh HZ,et al.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risk stratification tool for 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in a UK population[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3,17(3):479-4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6.042
遼寧 122000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院骨外一科 (管玉華 趙鐳郭良玉)